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67|回复: 3

医药姓“中”不姓“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3 13: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药姓“中”不姓“西”

    中医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未来科学。但是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国中医药日益西化,发展面临困境。面对我国提出的“2020年人人健康”的宏伟目标和当今国际发展趋势,重新确立中医药的重大战略地位,全面振兴中医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迫在眉睫―――

    保障我国13亿人民的生命健康,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目标。但是,目前我国有85%的人口,无缘享受国家公共卫生保障,我们要么继续在我国建立西式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要么从我国实际出发,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比较优势,建立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西方已将中医纳入医保体系

    近十多年来,发达国家卫生保健体系普遍发生了支付危机,2000年,美国医疗费用总支出1.3亿美元,占gdp的13%,即便如此,仍有15%的人口享受不到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若无政府补贴,美国多数医疗保险公司只有关门。不仅如此,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医学,却无法解决西医的两个重大局限:误诊率高,西药滥用,西药毒副作用、耐药性和占人类疾病70%%的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难杂症问题。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美国50%%以上的抗生素使用不当,致使每年有100万住院病人产生药物不良反应,18万人死亡。

    面对现实,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方面着手改革现行卫生保障体系,降低成本,扩大公民受益范围,一方面重新审视西医发展方向,逐步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替代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过去被否认和禁止的针灸、中医等传统医学方法,又得到承认和重视,被逐步纳入西方各国医保体系。

    我国需要适合国情的新型医保体系

    上世纪70年代,我国以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上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体系人口覆盖率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其基本原因是,中医药学和中医为主、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近20多年来,我国与世界的差距明显拉大,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了评价,我国被排在倒数第4位,为世界最不公平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我国人均卫生经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0,排在最落后国家之列,受到了国际强烈批评。

    我国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思索医学事业发展战略,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应该采取的基本框架是: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这样的体系框架,才可能实现疾病控制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和疾病预防、早期治疗的要求,才能够全面提升中国人民健康水平,实现“2020年人人健康”的目标。要建立这样的新型体系,必须全面振兴中医药。

    对振兴我国中医药的建议

    建议将全面振兴中医药作为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六大振兴工程。

    中医药人才工程按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培养人才。

    建议:改革教育体制,传统中医药教育与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教育分开,开办真正的中医药院校,大学到综合大学的中医院系,要逐步增加数量和扩大规模。改革中医药师资格审查制度,承认师徒传承培养方式,结合现代执业医师资格要求,制定资格认定和执业监督办法,使民间中医公开化、正常化、合法化。

    中医药科研工程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主,改变遵循西医思路和方法的做法。

    建议: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挖掘、整理民间传统医术秘方,保护知识产权;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加以完善和发展,建立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科研体系,以《药典》成方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开发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新中成药;建立中药药品系列标准规范,并逐步成为中药国际标准;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医治疗方法,到新中药新验方和中医医疗器械器具研制,再到中医药临床效果检验,都按照中医药规律特点建立科研及成果评价标准与体系;中医院从看病诊疾、处方用药,到治疗过程、临床验效,均以传统中医为主,实施品牌战略。

    中药产业发展工程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饮片炮制方法与规范研究,扩大国际影响。

    建议: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保护和合理采集天然中药材,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保护珍稀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与标准均属国家机密,禁止外资进入中药饮片生产;通过财税等措施支持新中成药开发与生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中成药生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新中药工程技术研究;将普及性新中药列入医疗保障范围,规范各类中药商的经营行为;支持中药企业到国际市场建立销售和生产基地,规范中药出口秩序,支持中医国外行医,为国外培养中医药人才,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乡村中医药工程逐步建立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建议:中央最近决定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加快试点进程;建立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为农村大量培养初、中级中医药人才;在规范的基础上从政策上扶持乡镇卫生院;采取税收优惠和信贷贴息等办法,为农村低价提供中药、普通西药和医疗器械器具;组织中医讲师团,下乡普及中医药初级知识;建立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大中型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工作之前,先到农村服务一年制度。

    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自成系统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

    建议:将中医药管理局由卫生部管理改为国务院直属,或单独成立中医药部,保证中医药行政管理的独立性。同时,提高国家卫生行政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提高中医药行政事业经费在整个卫生行政事业经费中的比例。

    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我国虽将“发展传统医药”列入《宪法》,但在法律政策和行政管理上予以落实,还须下大功夫。

    建议:组织中医药专家和法律、经济及行政管理专家,对涉及中医药的所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进行重新机关报审和研究,凡有碍中医药正常发展的规定,或是修订,或是废止;尽快制定中医药法,研究制定保护特种中医药的政策法规,保护中医药典籍、传统配方验方、中医秘术秘方和新中医药成果;在医疗卫生新法律政策制定中,体现对中医药的鼓励和扶持。

    ■观点提示

    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与标准均属国家机密,禁止外资进入中药饮片生产。

    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资金匮乏、设备落后、药品不足、医生人数少技能差,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网友评论:中医药能否真正姓“中”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将中医药学及中医药产业真正置于民族优秀文化的概念之中,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已在西化的潮流冲击下湮没,中医药能否坚持姓“中”问题一再被提出,这决不是耸人听闻之谈。举其要概述如下:

    一、中医药教育教学的扭曲

    中医药院校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全方位步西医院校后尘。有的中医药大学负责人,竟然提出“要进行脱胎换骨改造”的口号。因而培养的学生,学位愈高离中医正道愈远,愈缺乏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提高中医理论的真才实学。

    二、中医药科研的背离

    中医中药的科研,从思路、立项、研究方法到目标成果,由于受西医研究的影响,基本上背离了传统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精髓,因而在理论上未能有所提高与创新,在实践上面对变化了的疾病谱,亦无重大医疗上的成就与建树。散在地方与民间执着科研的工作者,成果虽丰,却难以得到支持和认可,因而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中医中药治疗原则和方法的日益迷失

    受反客为主的西医药影响,中医传统诊疗方法竟被视为异端,在“正规”医院中很少有他们的位置。“辨证论治”则被器械仪器检查和问病开药取代。因而许多大医院的中医科,先是附庸,后则西化,一些坚持四诊八纲的中医,虽屡奏疑难病治疗奇效,却因地位卑下而难闻达于世。对于一些有影响力的病人或关系大局声誉的疫情,是在国内外为之束手时,才推给中医让“试试”。即使试出奇迹,也不敢或不愿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而说成是“中西医结合”的功绩。

    四、传统自然疗法及祖方秘方持续沦丧

    中医传统疗法(以经络学说为根据的生物效应法和各种手法等),是更高层次的医术,是通过对有机体的整体调理使天地人相应相谐的高超疗法。然而,由于政策不到位,加之按西医西药的管理办法不断“打假”,致使大批世代相传,堪谓手到病除的方法与散在民间的秘方纷纷沦丧。这是最具优势的中医药学术和最具前景的中医药产业的莫大损失。据权威估计,全国至少有15万锦方妙剂,可以覆盖世界性疑难杂症乃至“绝症”,而且最具简便廉验及无毒副作用之优势。这是中华民族多么无价的宝贵财富,对他们的漠然置之甚至压抑打击简直是罪过。

    五、中医精华不断消逝

    一批又一批的名老中医抱憾而去,将毕生积累世代承传的中医药精华带入冥冥之中。健在的老中医,大多数名不见经传,因而空怀解数而难施展,拳拳一隅而未敢悬壶济世,却时时遭冷遇甚至种种限制。他们只有家传的绝招或师承的秘法,而不具备学历文凭及应考的基础,怎样使他们为人看病不被打成“非法”,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用其能造福于百姓健康,应当有相应的政策予以保护。

    六、中医考核与中药评审的误区

    承袭西医西药的衣钵,按照他们的考核办法和审批标准对待中医和中药,不止是削足适履,而且是风马牛不相及。对于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乡医、个体医、退休医师,医德高尚、患者口碑好、社会认可,经考核和论证,就应当给他们相应的名份,行医的资格。对于那些假冒伪劣者,让相关的法规去发挥作用,而不应是用权去进行人治。至今所套用西医西药的办法对待中医中药,一方面是因为“中医药不科学”的异化谬论阴魂不散,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符合中医和中药本身特征的标准与办法,也就是无章可循。

    七、政策是中医药健康发展的生命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经济,保护民族产业的生命。调整好中医药的发展政策,使中医药焕发青春,不仅是中医本身再铸辉煌的关键,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3: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孕妇要少吃苦瓜

孕妇要少吃苦瓜
苦瓜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B1,具有预防和治疗脚气病,维持心脏正常功能,促进乳汁分泌和增进食欲等作用。苦瓜所含的维生素C是菜瓜、丝瓜的10~20倍,具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解毒,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预防感冒,保护心脏等作用。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多肽-P,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中医认为,苦瓜具有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之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眼结膜炎、小便短赤等病有一定的作用。因苦瓜性寒,故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另外,苦瓜内含有奎宁,奎宁会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流产。所以有人主张,孕妇不宜吃苦瓜。虽然奎宁在苦瓜中的含量很少,孕妇适量吃点并无无碍,但是,为了慎重起见,孕妇还是少吃苦瓜。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3: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中医药走向世界之内忧外患

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顾名思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国的中医药更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

  近年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正为全世界所关注,众人瞩目之下,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也愈发凸显为焦点问题。就技术层面而言,中医药走向世界标准化应先行。中药的成分不明确、质量难以控制、作用机理难以阐明,中医的症状描述太过主观,不易被西方社会接受等等问题,均需要建立标准来解决。近年来,中医药的标准化取得了一些进展,广州白云山中药厂成功地运用指纹图谱技术控制板蓝根的质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是否解决了标准化问题,中医药就可以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了呢?未必尽然——

  问题一:过度开发导致中药资源濒危

  且不说已经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熊胆、虎骨、犀牛角等动物类中药,就草药而言,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也已经不容乐观。内蒙古曾经是世界重要的甘草产地,过去内蒙古甘草随处可见,如今有2/3的地方甘草已经绝迹,剩下的1/3也是量少质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过度采挖,以及放牧、大面积砍伐森林、城市化加速等原因,我国中草药资源正在大幅度减少。

  我国出口中药多为原药材,价格低廉、附加值低,成药比例不足30%,而占世界中草药市场分额90%的日本和韩国,其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国外企业不仅对我国中药材进行大批量收购,还大肆掠夺我国中草药的基因资源,连带影响中草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此外,许多外商利用各种民间交流、商务考察甚至旅游的机会,加紧搜罗我国民间的中药秘方和偏方。

  中药资源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否则,等到中药终于可以走向世界之时,已经没有“中药”可以“走向世界”了。建议将中草药资源的保护纳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全民中草药保护意识,严禁乱采滥挖、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中草药资源的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3: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让儿童用药不再尴尬

凡是当过家长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儿童用药是在成人用药的基础上减半使用或四分之一使用,更有甚者,是按照儿童的年龄或体重使用,减量使用的比例分母还要大。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服药的时候会发生刀起药飞的情况,即剪刀一用力,药片四分五裂或者弹向不知去处,这样的做法既费劲又影响疗效。临床医师儿科张教授说,有些药品服用少了难以保证应有的疗效,而服用多了,又会起到毒副作用,违背了用药安全有效的初衷。

儿童用药的尴尬

  用药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但作为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特殊商品,用药问题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药三分毒,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对于我国药品消费的特殊人群——儿童来说,其用药问题不容乐观。

  专家认为,很多成人用药是不能替代儿童用药的。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器官较稚嫩、易损伤,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与成人有显著差别,儿童的药物代谢机能低下,因此用药须十分谨慎。如有些抗生素虽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但对人体可能引起损害,儿童根本不适宜服用这类成人药品;儿童服速效感冒药,因神经系统和肝脏尚未发育完善,可引起惊厥、血小板减少,甚至损害肝脏,这类成人药品儿童也不适宜服用。尤其是在给婴幼儿服药时,为了防止呛入器官的危险,家长常常会把药片碾成粉末,或把胶囊中的药粉倒出后备用,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使药品的包衣层失去保护、遮味、控释等作用,有的肠溶片还会对胃造成刺激,损伤胃粘膜。儿童用药的捉襟见肘,不但可能造成用药的不安全性,而且还会增加患儿家长经济负担,造成用药方面的资源浪费。

  由于市场零售药店可供顾客选择的儿童治疗药品十分有限,使得一些本来自购药品可治的常见小病,家长们也不得不带着患儿去医院就诊。但是,儿童用药的匮乏,有时也会令医护人员感到尴尬,只好以成人用药替代儿童用药。如静脉输液,目前药厂生产的静脉输液多为500毫升,而儿童所需剂量一般只在200毫升左右,医生开了处方后,护士只能将多余的部分倒掉,然后再配药。这样一来,不但增加操作过程,延误时间,而且造成药物浪费,同时也容易产生污染,引发不良后果。更令人忧虑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因缺少儿童急救药品,延误病情造成患儿死亡或因使用成人药品不当而使患儿致残的事例时有发生。

儿童用药的匮乏

  据了解,我国制药企业,基本上以成人用药为主,儿童用药的研发和生产还处于“幼稚”阶段,不但数量上难以满足儿童用药,而且在品种上也很难适应儿童用药的特殊需求。

  目前我国医药市场上专业儿童药厂很少,以至药品市场上儿童用药匮乏的情况不断加剧。我国患病儿童人口的比例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在市场上流通的3000多种药品中,用于儿童的不足2%。6000多个药厂,属于儿童用药的专业厂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尤其是有着雄厚的科研背景,能够自主开发出新药品的儿童专业厂家更是凤毛麟角。

  据有关专家介绍,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由于受制于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使得儿童药品的开发周期较长,利润相对较低。其次是在临床研究上,对于儿童的病症、相应的服药剂量等,没有针对性的可供查询的资料,是研发的一大难题。第三是在临床实验中,往往需要有志愿者配合医师的研究,但在儿童药品的开发中,寻找儿童志愿者是比较困难的。第四是医务人员对儿童用药的重视不够,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的思想上的问题。尽管与成人用药相比,儿童用药比例不算很高,但是随着我国儿童保健水平近几年的不断提高,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很大。

等待儿童用药市场

  面对儿童用药市场的空白,虽说国内已有不少知名企业纷纷进入此领域,但他们都只停留在单一儿童用药的基础上,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儿童用药生产及服务体系。

  相比之下,中外合资企业在进入这个市场中占到了先机。他们在生产工艺、产品精细程度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产品中含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退热首选成分,口味也是在做过专门样本调查后确定的香蕉和橘子口味,适合中国儿童的口味。在剂型上,针对不同年龄分别采用滴剂、溶液和咀嚼片,便于儿童服用。更令患儿家长称道的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儿童用药更加安全。现在,为了吸引孩子服药,大多数厂家都在包装上动了脑筋,漂亮的外包装往往能使孩子们提高服药的兴趣,合资企业在包装的安全性方面也略胜一筹。比如,某厂家生产的小白糖浆瓶子的保险盖孩子一般不易打开,因此不易误服;瓶子不易破碎,因此不易发生意外事情。

  如今,我国已经加入wto,国门进一步向世界敞开,药品分销领域将面临洋药向我国的进军,儿童用药市场会遭受更大的挑战。为了改变儿童用药匮乏的状况,同时也是为了将挑战化为机遇,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医药科研、生产企业及医疗单位应从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出发,尽量减少儿童使用成人药品的做法,大力开发适合儿童剂量的片剂、针剂、胶囊、口服药等制剂药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注意到儿童器官稚嫩的特殊性,多推出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滴剂、散剂、膜剂、栓剂、喷雾剂等剂型。国产儿童用药应该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与洋药相抗衡的能力,成为药品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