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335|回复: 4

秋燥咳嗽的辨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3 12: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燥为六淫之一,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燥气为病,伤皮毛则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侵上窍则有口鼻咽喉干燥征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秋燥常易伤肺,引起以咳嗽为主症者,称为“秋燥咳嗽证”。常见的证型有“凉燥”和“温燥”之分,辨治也有所不同。
  一、凉燥咳嗽:燥属次寒,凉为寒之渐,属外感燥邪的偏凉之证。其病状特点是:口鼻咽喉干燥感,亦有鼻干而流清涕者。口干而不欲饮,干咳阵作,或咽痒即咳,或吐少量清白稀痰,伴有身冷头痛等表症。舌淡苔白不润,脉象弦细。治宜辛温宣肺佐以甘润法。常用杏苏散和止咳散加减为治。
  笔者经验方为:
  苏叶10g,杏仁10g,芥穗10g,防风10g,白前10g,桔梗15g,枳壳10g,百部15g,甘草10g,葛根10g,大枣10g,生姜6g。
  水煎服,服后2小时要喝热饮,保暖取微汗,以宣肺气开毛窍,常日内病减。
  方解:苏叶、杏仁、荆芥、防风属辛温疏表之润药,以开肌肉腠理之邪闭。桔梗、枳壳升降相和助肺气宣发促邪外达。白前、百部、甘草润肺止咳,姜枣调和营卫,使机体内外协调。葛根辛甘性平,用以升发胃气,提升津液上行于肺,虽属引经之药,可起佐使之功。
  二、温燥咳嗽:温为热之渐,此证多为感受秋季亢旱燥气,燥从火化,阳气闭郁,病状表现既温且燥,病初多有身热头痛等表证,有汗或无汗,干咳较频,或有稀痰而黏,难于咯出,鼻咽干痛,咳时喉痛,兼有心烦口渴,重时因急剧干咳而震胸痛。舌质红,舌苔白黄相兼而燥。脉象多数。治用辛凉佐以苦甘之法。用桑杏汤和桑菊饮为主。
  笔者经验方为:
  桑叶15g,杏仁10g,菊花15g,银花15g,薄荷10g,芦根30g,梔子皮10g,麦冬15g,杷叶20g,浙贝10g(不用川贝),鲜萝卜皮50g(白萝卜、脆萝卜均可)。水煎服。
  方解:本方系常用的桑杏汤、桑菊饮二方的变通方,无需赘言。加用银花者,因其甘寒气香,甘可润燥,寒可清热,且力较宏。萝卜皮系辛甘性凉之品,两药相伍,走表清肺,有助诸药增效之力。
  凉燥咳,似风寒咳;温燥咳,似风热咳;在治疗上,凉燥咳、温燥咳宜辛温辛凉加甘润轻剂。若不注意辨证求因,只凭症状的“干燥”征,而误认为阴虚津亏证,主用补阴滋润药,必然阻碍肺气的宣发祛邪作用,以致病邪久久不解,延长病程,或急转他病。
发表于 2006/10/13 14: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法甚良, 临症加减之。
发表于 2006/10/13 16: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本人认为凉燥咳嗽为多。
发表于 2006/10/13 16: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要预防------常吃梨膏糖。
发表于 2006/10/17 14: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燥咳嗽

秋燥咳嗽,多有不宜"苦温伤津"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