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月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二批、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邢老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对多种疾病的诊治都有其独到的经验。
善太息又名太息症,是患者自觉胸间憋闷、有压迫感而迫使深吸气,然后以自然呼出为快的一种症状,临床每多见于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关于太息症的治疗问题,因太息症多兼胸闷、胸痛、短气等症状,或因精神刺激而加重,似为肝气郁结之症,医家多治以舒肝理气,而每致病情加重者屡见不鲜。邢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对善叹息的病因及治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善太息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足少阳胆经多气而少血,发生病变,则口苦,善太息,基于此,传统观念认为善太息证属肝胆气郁,是肝胆失于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治宜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选方常用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剂。然而临床根据病人所述,善太息主要表现为长吸气,吸为虚,邢老认为此属以深吸为需,以长出必然,宗气不足应为根本,并在《灵枢·口问》中找到理论依据。篇中“黄帝曰:人之善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观此篇善太息应是现象,心系急、气道约是病机,忧思是诱因,治疗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邢老认为心系急、气道约之根本应为宗气不足,气虚下陷,故治疗补手少阴,心主,以补益宗气为主。宗气又名大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具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作用。因心在膈上,原悬于大气之中,大气不足,而心无所附丽也,故心系急。大气虚而欲陷,不能紧紧包举肺外,人觉有呼吸之外气与内气不相接续,故气道约,气短不足以吸。张锡纯在《大气诠》中认为“心与肺皆在胸中大气包举之中,其布护宣通之原动力实赖此气”。因此,宗气“走息道”、“贯心脉”的实现,实际上是通过激发心肺阳气俾心气心阳温心脉、行气血,维持心力、心律和心率,使肺叶布举主司呼吸之气、一身之气,朝会百脉以敷助心血运行。受忧思等情绪变化患者多善太息症状加重,但情志因素应仅仅视作为诱因,是在宗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的前提下而使症状加重,故应在补益宗气的前提下酌加理气解郁之品。
邢老受张锡纯升陷汤的启发,在临床中治疗善太息及因胸中大气不足所致胸闷、气短等症总结出一有效方剂——益气升降汤。宗气源于肺脾,藏于胸中。因此,养脾肺,可助宗气之化源;护心肺可助宗气之充盈,以保证“走息道”和“贯心脉”功能的实现。益气升降汤中重用生黄芪补宗气为主,生黄芪味甘、性温,脾肺之气兼顾,并具升阳之性,故对宗气不足,大气下陷者尤宜;人参味甘、微苦而温,大补元气,并能补五脏,安精神;人参、麦冬、五味子相配,重在补益心肺之气,加强宗气“贯心脉”、“走息道”的功能,而使“生脉”之力益显。桔梗载药上行,枳实开气机之壅结而下行,二药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升清降浊,使宗气得以布散;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益气升降汤充分体现了邢老治疗宗气不足所致善太息诸症的经验特色,得到了临床实践的充分验证,值得理论及临床工作者借鉴。
我们在心血管门诊随机观察了应用益气升降汤治疗太息症患者120例,效果理想,证明邢老从宗气不足论治太息症是经得起临床验证的,现报道如下。
我们随机选取了120例善太息患者,临床症状以善太息为主,兼胸闷痛、刺痛、窜痛、放射痛78例,心悸89例,乏力98例,失眠或多梦34例,烦躁不安12例,头晕41例。
心电图: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搏2例,房室传导阻滞6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窦性心动过速31例,窦性心律不齐3例,房颤3例,二尖瓣型P波2例,部分导联ST-T异常28例。
心脏彩超:二尖瓣关闭不全1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例,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左心室肥大6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11例。
西医诊断:冠心病38例,病毒性心肌炎12例,心脏瓣膜病27例,风心病2例,肺心病2例,高血压37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5例。
治疗时全部采用益气升降汤加减治疗。益气升降汤组成:黄芪30g,台参15g,桔梗、枳实、麦冬、五味子各10g,甘草6g。加减:心悸怔忡加炒枣仁15g,黄连12g,丹参15g;全身乏力、动则气喘酌加黄芪、台参用量或加生晒参10g;口干渴加元参、石斛各15g,知母10g或黄精30g;失眠加炒枣仁15g,夜交藤30g;烦躁不安加知母、栀子、竹叶各10g;胸痛加郁金12g,川楝子、延胡索各10g;窜痛加甘松10g;闷痛加降香、郁金各10g;心冷背寒加桂枝、干姜各10g;项背肩胛不舒加葛根30g;脉数加黄连10g或土茯苓30g;脉迟加桂枝10g或附子、官桂各10g。
经过12天到90天治疗后,控制:太息症状消失,体力恢复,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24例,占20%;显效:太息症状基本消失,或偶尔复发,体力增加,心电图有进步或无改变48例,占40%;好转:太息次数明显减少,体力有所恢复35例,占29%;无效: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门诊1次就诊者13例,占11%。总有效率为89%。
病案举例:郝某,女,41岁。主诉:善太息、胸闷、气短,近一个月加重。患者3年前因感冒发烧引起胸闷、气短、善太息,心电图示频繁性房早,西医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服药物治疗,早搏减少,但仍心悸、胸闷、善太息,近一个月加重,伴头晕,咽部不适,喜饮,二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促。听诊:两肺正常,心率快,107次/分,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多导联ST-T异常。病属宗气下陷,津气不足。治以益气生津,升举清气。处方:黄芪30g,知母10g,升麻10g,柴胡10g,桔梗12g,麦冬15g,玄参15g,党参30g,五味子10g,黄连10g,黄精30g,甘草6g。上方加减服用40余天,诸症全消,病人要求换药,给以天王补心丹,每次服1丸,每日服3次,又服月余,病症未犯,恢复正常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