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文远竹)昨天上午,广东省政协举行“加快我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专题协商座谈会。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主持会议,副省长宋海到会听取意见并讲话。
据省卫生厅副厅长彭炜介绍,今后3年内将投入300万元,在全省建设35所知名中医院,届时全省60%的中医院整体业务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
高。全省还将在目前100多家中医院内重点建设200个中医专科,每科投入50万元。实施“名中医工程”,对109位全省名中医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的特殊津贴。“十一五”期间,计划对全省3000多名乡村中医人才进行培训,相继启动“英东”乡村中医生骨干培训班、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培训班等项目。从今年起,从每年1.5亿元的农村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中拿出50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事业。
人才紧缺
中医“老药工”青黄不接
全省各县级中医院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由镇卫生院改造而成的,普遍存在地方狭小、用房不足、设备简陋、手段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有的甚至负债经营。据省政协调研组调查,近年来,全省中医诊疗率县级中医院为30%,村卫生站约为10%到15%。
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乡村中医人才缺乏的问题较突出。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毕业的中医临床骨干陆续退休,而中医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又多不愿意到农村,尤其是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工作,因而出现人才断层。作为中医特有的“老药工”也青黄不接。
据了解,清远市中医医生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36.4%,无学历者占22%。省民革副主委说,调研中发现,一个2000多人的村只有一个老中医,村里每年只能给他补贴1000元。
先筑巢
建乡村个体医生准入制
省政协调研组建议开展“乡村名中医评选”活动,分批遴选出农村名中医,发给证书,提高其知名度,以发挥他们的特长。要建立和完善乡村个体医生的准入制度,政府设立基金,免费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医药人员提供培训。
针对仍有40%的村卫生站尚未开展中医业务的情况,建议在财政补贴、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使这部分卫生站尽快开展中医药业务。要把中医三级网络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政协调研组在调研中看到,许多地方把中医治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中医事业的发展。
再引凤
设资金鼓励本科生落户
省政协调研组建议尽快在全省市、县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要完善乡村卫生站的补偿机制,依照国家标准,乡村卫生站中医治疗率达到30%以上的,给予该站医生一定的生活补贴,以稳住最基层的中医队伍。建议设立专项资金,为愿意到农村中医院工作的中医本科学生支付助学贷款,并签订协议,明确其权利和义务。
省政协副主席许德立、韩大建、周天鸿、陈蔚文等负责人出席会议。
来源: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