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症是人体部分组织受到刺激、损伤后引起的反应。除属于冻伤、烫伤物理刺激,毒物、药品化学刺激、刀枪碰撞外伤等因素外,主要以细菌引起的炎症占多数。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病毒也是引发炎症的病因之一。
中医治疗炎症不是单纯的消炎,而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虚、实、寒、热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如解表法、清热法、通里法、祛痰法、行气法、和营法、理湿法、内托法、补益法、养胃法、温通法等。笔者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将其归纳为3种治疗大法,现分述于后,以供临床参考。
清热解毒
炎症初期多为热证、实证。经云:“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笔者认为炎即火也,火即毒也。因此首先应清热解毒。此法有二:一是苦寒泻火,二是凉血清热。苦寒泻火适用于热毒在气分的实证,如疮疡局部红肿热痛,发热汗出,口渴喜饮,脉象洪数,舌红苔腻,便干溺黄者,可选用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梅花点舌丹等;凉血清热适用于热毒在血分的实证,如疮疡伴高热烦躁,口渴不喜饮,舌绛无苔,脉象细数者,可选用清营汤合五味消毒饮或犀角地黄汤;若热毒走黄或内陷,出现神昏谵语、昏厥抽搐者,可加入紫雪丹、犀黄丸、安宫牛黄丸;如兼见骨蒸潮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舌光质红,脉象细数无力,乃系阴虚内热证,应选用养阴清热的清骨散、秦艽鳖甲汤或增液汤、三才汤等。
曾治程某,男孩,4岁。左侧腹股沟处肿痛7日。病初时左腹股沟处生一小疖肿,痒痛,搔破后迅速肿大,经某省级医院诊为腹股沟淋巴腺炎,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肿痛未能控制,建议手术治疗,家长惧怕而来求治。刻诊:左侧腹股沟处有一肿块,约10cm×5cm,大如鸡蛋,红肿胀痛,触之坚硬如石,有灼热感,不能行走,昼夜哭嚎,口中干渴,口气发臭,面色苍白,舌红苔薄腻,脉滑数。此系横痃。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金银花、蒲公英、生地各15g,黄芩、紫花地丁、连翘、玄参、蚤休各10g,甘草6g水煎服。同时配服小金丹,每次2粒,日3次。外涂如意金黄膏,日3次。上方服5剂后红肿疼痛减去2/3,肿块缩小为3cm×1cm,硬度较前变软。舌红无苔,脉象滑数。效不更方,继进5帖后,左腹股沟肿痛硬块全部消失,喜笑行走自如,停药告愈。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活血化瘀
疼痛是炎症的突出症状之一,其病因多为气滞、血瘀,尤其是血瘀阻滞,不通则痛,日久能腐肉成痈疽之症。故用活血化瘀药物,促使血脉流畅,经络疏通,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炎症解除的目的。此法可与其他治法同用,如养阴和营、温通经络法。如体虚寒侵,气血凝滞,冻疮肿块痒痛,皮肤紫暗,可用桂枝加当归汤;外伤瘀阻,瘀血流注,痛肿成块,皮色微红或呈青紫,按之微热者,可用活血散瘀汤;疮疡初起未成,可用内托法佐以活血化瘀药物,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曾治王某,女,50岁。患者3年前发现腹脐左侧有硬条索状突起物,不时作痛,虽经西药治疗未见好转,1年前条索状物向上蔓延至腋下,长约17cm,质硬不红肿,压之疼痛。压拉两端时,呈现凹陷性皮肤浅沟,经多家医院诊断为左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惧怕手术前来求治。刻诊:面色红黯,烦躁易怒,月经未净有紫血块,舌红有青紫斑,脉象滑数。此系血瘀不通,脉络闭阻之故。拟活血化瘀,佐以解毒。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当归30g,赤芍20g,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10g,鸡血藤、生黄芪各15g,桔梗、甘草各6g,水煎服,日1剂。每剂第3煎药汁洗患处30分钟,1日3次。方剂加减共服68剂,静脉硬索状物消失告愈。
扶正温阳
补虚扶正,温通经络,使人体气血充足,阴寒凝结之邪得以消散,即可消除内外多种炎症。此法可包括托里透邪、健脾养胃、补气通阳等法。调补气血适用于气虚血少,疮疡溃后日久不敛,脓水清稀,脉虚神疲,可选用八珍汤;若阴虚之体见形瘦色瘁,口干咽燥,耳鸣目眩,可用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若风寒湿痰袭于脉络筋骨,以致阳气失和,气血凝滞成附骨疽、流痰、骨髓炎,患处漫肿,不红不热,筋骨酸痛,恶寒,舌淡,脉迟紧,可用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十全大补汤等。但阴虚有热者,不可采用此法。曾治张某,男,20岁。左髋骨关节疼痛已5年,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收效甚微。现面色苍白,形体瘦弱,左下肢活动受限,局部肿胀,隐痛夜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此乃附骨疽,为阴寒之证。治以补气温阳,用阳和汤化裁。药用:熟地、黄芪、党参各30g,炒白术、川牛膝、枸杞子、茯苓各15g,肉桂、熟附子各10g,麻黄、乳香、白芥子各6g。水煎服,日1剂。共治疗3个月后,肿痛全部消失,食增,神佳,肌丰而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