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763|回复: 4

阳明起手三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5 22: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伤寒大家柯韵伯谓栀子豉汤、白虎汤、猪苓汤三方是治疗阳明病的起手三法。有同道认为此为后世”三焦辨证“之雏形。愚窃以为,即是阳明病,不知下焦所指为何,略陈管见如下,请方家指正。



一,栀子豉所治在中。

论曰: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吐也”。
此言汗后虽伤中阳,而能出现“客热”。

论曰:“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此言吐后虽伤中阳,而能出现“内烦”。

观栀子豉汤诸条,皆为发汗吐下后,而有虚烦、心中懊憹;烦热、胸中窒;身热不去,心中结痛。此即上述之“客热”、“内烦”是也。
“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方之。”

明明所伤在中也。故所治不离于中。

或曰,伤在中何以心烦?曰:中土气乱,心肾不交故也。心阴不得下降,此正阳明病机之一也。

栀子象心,其用降;豆豉象肾,其用宣;二气会于中土,则“客热”自消。若吐者,为“胃中虚冷”故也,不可再服栀豉,非此方为吐剂也。


二、白虎所治在上。

论曰:“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甚),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热气蒸腾,自汗出,此为太阳开机过盛,阳明合降不能。此阳明病机又一典型也。病在气分,气盛于表。故以白虎清之敛之。膏知粳米,皆金药也,其气入肺,故知所治非中也。

三、猪苓汤治在中上。

阳明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篇:“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脉 浮为太阳,太阳开极而不能合,为阳明。
今脉浮发热,知气机能上升外达。又见渴而小便不利,可知此与五苓散证之有升无降类同,为水液未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气化。缘何不得下输?以水饮阻滞故也。

太阳开极而合,其枢在少阴----  一阴之降---- 所谓阳极阴生。今水饮阻于一阴之降路,故有利、咳、呕、渴,凡此皆为水气不化之证,证见在中在上,所治亦非在下。阿胶敛降,启一阴之气;苓泽滑石,开一阴降路。少阴得降,阳明得合,则诸证自平。

一阴不降,阳明之合即不得启动,观三七先生阐释之“阴阳开合枢”图,阳明与少阴正起于一处也。
发表于 2006/8/17 22: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解一二。请师兄指教。

一、猪苓汤
猪苓汤证,渴欲饮水,肺津受伤,不能生水下济膀胱。下焦则土湿木郁,乙木陷于膀胱。膀胱者,虚则遗溺,实则闭癃,膀胱实故小便不利。
猪苓汤,茯苓、泽泻泻水培土以解木郁,阿胶清风润燥,木达则能载水上济于肺。猪苓引上源之水至膀胱,滑石泻膀胱之热。膀胱虚则则遗溺,故小便得通。
二、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证为阳明实热,土燥,心阴受伤。栀子象心以降心火,豆豉象肾以生水湿土。栀子引火随阳明下济太阴,太阴开而宣豆豉所生之水上济于心,使得水火交济。
服后吐为太阴湿阻而致胃逆,故止后服。

[ Last edited by 木人 on 2006/8/17 at 22:21 ]
发表于 2006/8/24 11: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止 at 2006/8/15 22:30:
三、猪苓汤治在中上。

阳明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篇:“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脉 浮为太阳,太阳开极而不能合,为阳明。
今脉浮发热,知气机能上升外达。又见渴而小便不利,可知此与五苓散证之有升无降类同,为水液未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气化。缘何不得下输?以水饮阻滞故也。

太阳开极而合,其枢在少阴----  一阴之降---- 所谓阳极阴生。今水饮阻于一阴之降路,故有利、咳、呕、渴,凡此皆为水气不化之证,证见在中在上,所治亦非在下。阿胶敛降,启一阴之气;苓泽滑石,开一阴降路。少阴得降,阳明得合,则诸证自平。

一阴不降,阳明之合即不得启动,观三七先生阐释之“阴阳开合枢”图,阳明与少阴正起于一处也。

知止老师,"阳降阴升"何来一阴降路说?请再详解.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8/24 at 22:56 ]
发表于 2006/8/24 13: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猪苓汤

还有一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阳明为燥金,《易经》曰:“火就燥”,而《说卦》则云:“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离火近的地方干燥,那必然离火远的地方就会形成水湿。(水不能正常气化,不在正位)。由此可见,阳明的燥热是造成津液不足与水湿蕴积的主要原因。故有水气不行,小便不利;水饮偏渗大肠下利;水气犯胃呕;射肺而咳;阴亏火旺、灼津为痰,而失眠、烦躁。

太阳开极而不合,是津液亏不能载阳,即成燥热,而阳明不合,只有当少阴升,津液充方能合,猪苓色黑入肾,理少阴之本,茯苓先升后降,色白入肺滋少阴之源,泽泻引水气上升,阿胶滑石以润之,引火气下降,成既济。少阴是太阳和阳明的鱼眼(观三七先生阐释之“阴阳开合枢”图)。

本方证是热势与伤津都轻,以水热交阻为主。非黄连阿胶汤之火邪伤阴重,非五苓之太阳蓄寒水,非白头翁加甘草阿胶之热重而阴虚下利。

(多人观点的集合,是强解,无临床验证,请批评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21: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王海峰 at 2006-8-24 11:41 AM:

知止老师,"阳降阴升"何来一阴降路说?请再详解.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8/24 at 22:56 ]


师兄好,这个是我写得不够清楚。

这个一阴,指的是 离中阴,即心火下济的那个启动力。
水火既济,火的降路被水湿阻滞,所以用猪苓汤。虽是利小便 ,但不是治下焦,只是给邪出路以复正气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5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