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首席记者 章敬平 特约记者 包永辉 宿迁报道
48条意见
2006年6月29日,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在他的办公室,递给本报记者一份材料,说:“卫生局给我整理的,他们从李玲教授的调查报告中,归纳出48条意见。”
李玲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该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今年4月,她领着数名研究生,两度奔赴宿迁市,就众说纷纭的宿迁医疗卫生改革,做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
宿迁,江苏北部的一个贫困的农业大市,人口520余万,由于出了一个被媒体称为“最具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而名声远播。2000年以来,仇和领着现任市委书记张新实等宿迁党政官员,雷厉风行地发动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拍卖槌的起落之间,全市135所乡镇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有134所完成了产权置换,改造成了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个人独资等多种类型的医疗机构,实行民有民营。这场改革被外界称之为“卖光式医改”。
6月22日、23日,《中国青年报》连续两天刊载了李玲的宿迁医改报告。《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一份在中国社会各阶层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中央级”报纸。最近一年来,该报先后推出《中国医改悄然转舵》、《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宿迁医改调查》等多篇报道,引发了舆论持续甚久的医改大讨论,激起公众对中国医疗改革的广泛质疑。
李玲的调查报告,先以“敢想敢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十二字,称誉宿迁改革精神,而后直指宿迁医疗改革思路,“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该报告褒奖宿迁医改的六点成就后,指称: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宿迁市卫生局反复研读该报告之后,将问题概述成三类:理论与认识问题;地方政府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问题。
强势媒体和顶级教授的联袂出击,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张新实念了好几份转载文章的标题:《宿迁卖光式医改,医院收入增加,医疗费上涨》、《医改市场化遭遇最后一击,宿迁模式被证明失效》、《宿迁卖光式改革为何失败》——“你听听,舆论好大!”
舆论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李源潮和李玲谁是谁非?
3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的消息说,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亲往宿迁调研,“对宿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这位共青团中央出身的中共中央委员在宿迁调研时提醒,“要防止和消除对宿迁医改的误读。”
出身北京大学的李宣称,宿迁医改的实质,不是“卖光”或“私有化”,而是通过资产置换,进行医疗领域的结构调整,吸引社会资金兴办基础医疗,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集中政府资金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医护人才合理流动,使困难地区的民众,尤其是农民,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事隔三月,李玲报告就推翻了李源潮定下的“基调”。“一方批判,一方肯定,省委书记和李玲教授们的调研结论,差距怎么如此之大?”《中国经济时报》的一篇评论推断说,二李的调研方式和调研对象不同,“省委书记是在前呼后拥的状态下调研的,调研的对象主要是官员、医务工作者,走访的对象是否经过刻意安排,很难说。”李玲和她的课题组成员则不同,他们以患者的身份,去各个医院暗访,在暗访中访谈医生和患者,最后再与卫生局官员、医院院长及相关人员交流见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解释,以校对和证实调研结果。
该文据此含蓄地说:“哪一种调研方式更科学,更能接近事实真相,所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恐怕人人心中都有答案。”
张新实不同意这样的弦外之音。他说,李源潮来宿迁调研之前,已让省委政策研究室等智囊机构,做了详细的调查,他给宿迁医改的定性,不是随意作出的。
宿迁高调回击
2006年6月29日,本报记者采访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的时候,他已接受过上海一家媒体的访问,高调回应李玲报告及舆论对宿迁医改的否定与怀疑。
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莉说,宣传部的一个干部根据张新实的意见,写了一篇新闻稿,题目是《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坚持医改方向不动摇》。张莉担心此说断了市委书记的后路,她去征询上司的意见,上司对她说,发吧,没问题。
张莉说,过去甚少理会外界舆论的他们,自李玲报告发表之后,就处于忙碌不休的状态,不是组织舆论反击,就是接受媒体访问。
迄今,这是宿迁官方第二次就医改发出的堪称高调的宣传。
第一次高调宣传发生在今年春天。
中共宿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意见》翩然而至,与5年前掀起改革浪潮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见》形成了姊妹篇。
洋洋洒洒的“新《意见》”宣布了一项“利好消息”:从2006年起,宿迁市财政每年安排激励民营医院发展专项经费,对市区投资3000万元以上、县级投资1000万元以上、乡镇投资300万元以上的民营医院,最高按投资额千分之五进行奖励,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的用地可申请划拨使用,与公立医院享受同样的减免相关费用的政策。
“新《意见》”还拟定了宿迁民营医院改革蓝图,蓝图中标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到2010年,民营医疗资产要占到全市资产总量的3/4以上,夺取大半壁江山。
虽然宿迁医改上了快车道,得到李源潮的肯定,但莫衷一是的舆论并未如宿迁主政者所愿,变成单一的褒奖。3月23日,中国青年报一边发表《宿迁3年来首次回应“卖光式”医改》,一边约请李玲发表医改评论——《医疗市场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
笃信市场能够配置资源的李玲说,医疗市场结构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设,由于公共品、外部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诱导需求、垄断等引起的市场失灵,医疗卫生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我国过去政府主导医疗卫生的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证明,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公平和效率的平衡上,要比由市场主导的体制好。”李玲说。
《中国青年报》的消息称,李玲发表医改评论后,致电该报,表示将亲赴宿迁调研。
据此,一位宿迁官方人士揣测,李玲是“戴着有色眼镜调研宿迁医改的”,并怀疑她是“先有观点后有材料”。
两个院长的不屑一顾
不但宿迁官方人士对医改的认识,迥然不同于李玲,宿迁医疗改革中的两个院长,一个公办医院院长,一个民办医院院长,均对李玲报告表示不屑。
“我对李玲报告总体上持否定态度,我对报告中的部分观点和案例不敢苟同。”鼓楼医院集团宿迁人民医院院长杨伟民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杨伟民,3年前乘宿迁医改之风自南京飘落到宿迁的骨科专家,南京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宿迁市人民医院引进江苏著名的鼓楼医院集团这个战略投资者之后,身为鼓楼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的杨,出任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院长。该院是宿迁最大的医院,公办医院。
杨伟民批评李玲负责的课题设计欠严谨,错误较多,有大量数字没有统计学处理。“有点像普通人走马观花的观感记录”。
杨结合宿迁人民医院的实例,对李玲报告作出四点质疑:
李玲报告的论据是否有力地支撑了论点?杨说,李玲报告的卖点、看点、结论是 “看病贵”。但他通读全文,未看到,也不能理解宿迁民众看病贵,是比过去贵,还是比周边贵?他认为要论证“看病贵”,至少需要三个层面令人信服的数据:抽样调查得到患者的医疗负担;纵向比较宿迁医改前后患者的医疗负担;横向比较宿迁与周边地区患者的医疗负担。“很遗憾”,杨说:“李教授的报告对这三个方面最核心、也最重要、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只字未提。相反选择了一些零散、误差大、随意性大的个案来证明,这样得到的结论怎能令人信服?”
数据和案例的取得是否是第一手资料?杨说,李玲报告说宿迁的医院把不严重的疾病故意说得很重。报告中有段文字说:“一位50多岁的农妇手腕骨折,医生力荐换人工关节——这是我们在宿迁某医院就诊时亲眼所见。”杨怀疑李玲听错了,或者没有在场。他的理由是:截至当下,全国尚不具有成熟的腕关节更换技术,江苏更是从未开展过一例更换腕关节手术,哪个宿迁医生敢说这样的话?
个别现象能否以偏概全?杨说,李玲报告批评有些医院,不需要开刀的疾病让病人开刀。他举市人民医院最近三年的例子,剖腹产的比例最高在2004年,是43.7%。他说:“我的数据是有病历可查的,我不晓得李玲报告中高达90%的剖腹产率出自何处?”他还指出,李玲报告中医生要求病人接受各种检查的案例,在内行人看来也绝不可能。李玲报告中有一段描述:“某医院是当地老百姓口碑最好的医院,即使这样的医院,该院院长介绍说,每天500多门诊病人,有近100人次的CT检查,15人次的胃镜检查,这远比北京等城市医院的比例高。”杨评述这段述说“严重失误”。“怎么可能5个人中就有1个人查CT?”他随机抽查过2006年5月份的门诊工作量,即使把体检的人包括在内,做CT的也不过5.77%,做胃镜不足2%。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否需要改进?杨说,李玲报告中指出的“医改导致医疗装备竞赛”的趋势,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报告说,各医院纷纷上马高精尖设备,一些一级医院也购置了CT,而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在一级医院已是常见设备。杨说:“这不是事实。一级医院一般是乡医院,一台电子胃镜约10万美金,一台全自动分析仪约13万美金,一台CT机约50万美金。请注意,是美金,不是人民币!”据杨的调查,宿迁一级医院目前仅有8台淘汰的“二手CT”。杨补充道,“管理过医院的人都知道,高精尖设备的维护设备高,一级医院即便买得起,也养不起。如果一级医院都有高精尖设备,成本何时能收回?经营者不算账吗?”
宿迁市钟吾医院院长赵润民也对李玲报告总体上给予否定。他说:“李玲教授将医院收入增长和病人医疗费上升理解成因果关系,是错误的。由此推断老百姓医疗负担加重,更不可信。就我们钟吾医院而言,收入确实增长了,但增长的原因不是变着花样高收费。”
赵润民原来是宿迁人民医院的名医。2002 年,他就和14名同事一起辞别宿迁市人民医院,每人集资5万元,创办了钟吾医院。短短三年,股东变成了35名医生,1万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也于三个月前投入使用。
一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一边填写健康体检卡的赵润民说,他们的阿司匹林只有1分8厘钱,他们的胆囊切除腹腔镜手术不到3000元,比市人民医院低,比南京的医院更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委,在于他们对成本的压缩。该院副院长钱增杰说,他离开沭阳县人民医院的时候,700多员工,只有300余床位,而钟吾医院,170名员工,却有200余床位。
不但成本降低了,病源也增加了。宿迁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市88%的农民,人数达到341万人,每个参保农民的筹资标准为50元。这使原来不肯就医的农民,部分走进了医院,外地打工的农民,邻近省份安徽等地的农民也过来看病。
“我给宿迁医改打80分”
“宿迁医改不像李玲教授描述的那样糟糕,我给宿迁医改打80分。” 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从不怀疑李玲发表医改报告的动机,反对妄议李玲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不实之词。
尽管李玲报告让他们处于被动,但他仍然代表中共宿迁市委和宿迁市府,对李玲教授,对《中国青年报》,对所有研究报道宿迁医改的学者、媒体,表示高姿态的欢迎。
张说,评价宿迁医改,不能无视宿迁的市情。宿迁人均年收入7200元,不足江苏全省人均年收入的一半。紧随贫穷身后的必定是缺医少药。2000年医改之前,宿迁的人口是520万,我们创造的财富是多少呢?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是6.8个亿,当时地方财政供养人口是11万,人均年财力不过6200元,不到北京一个普通白领一个月的工资。
张新实委屈地说,宿迁医改的性质,是政府主导和引进市场机制相结合,不是卖光式改革。他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六项,我们只是拿出了医疗服务这一项,仅凭这一点,我们就不是卖光式改革,实际上,前五项职能还是政府抓的。
张援引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的话说,判断宿迁医改成功失败的标准有三条:卫生事业是发展了,还是停滞了;民众是否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老百姓是否满意。
今年6月,《宿迁市第二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得出四项结论:看病难的历史难题基本解决,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看病贵问题基本解决,民众医疗卫生负担基本减轻,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我们卫生服务调查的四项结论,经受住了三条标准的检验,表明我们的医改是成功的。”
宿迁市卫生局局长葛志健强调,他们的调查结论是可靠的,因为他们的调查方法科学。他说,他们的调查分两块,一块是学名叫作供应方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调查,他们按照国家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中的指标,对2005年底宿迁市医疗卫生服务进行了普查统计;另一块是学名叫作需方调查的民众调查,他们按照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要求,采用2003年卫生部制定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方案及软件,对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双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130个人,用了2个月才完成”。
张新实坦陈,医改中存在局部混乱和不成熟,“所以我凭感性经验,扣除了20分。”
他认为,李玲报告中提出的48个问题,除了方向性的定性不妥以外,部分细节性的乱象,的确存在。6月22日,他看到《中国青年报》报道后,当即批示宿迁市长,医改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对李玲报告中披露的真实问题,必须正视,要考虑好怎么处罚,怎么监督,怎么完善医疗改革。
张认为,不承认问题和夸大问题一样,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说,“我承认,医改有不太好的地方,譬如全市最差的洋河医院,改制了两次转手了两次,转出不少毛病。”
张话锋一转,“可是,你不能从毛病出发,由点及面,从方向上否定我们的医改。”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