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6/5 18: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kkl2022 于 2022/6/5 18:22 编辑
三、痰之十因
(一)因风
1、症状
痰唾涎沫
脉浮弦
2、治法
前胡、旋复花之类
前胡
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旋覆花
味苦、辛、咸,性微温。有小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天南星
味苦、辛,性温。归肺、肝、脾经。
天南星:散结消肿。制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天南星: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
制天南星: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
皂角子
味辛、咸,性温。归肺、肝、胃、大肠经。
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
用于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白附子
味辛,性温。归胃、肝经。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二)因寒
1、症状
痰唾清冷
脉沉迟
2、治法
姜、桂、细辛之类
细辛
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芦。
《药性沦》:忌生菜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三)因热
1、症状
痰唾胶黄
脉洪数
2、治法
芩、连、栀、膏之类
(四)因湿
1、症状
痰唾碧绿
脉浮缓
2、治法
苍术、茯苓之类
(五)因暑
1、症状
痰唾腥臭
脉虚微
2、治法
香薷、扁豆之类
香薷
味辛;性微温。入肺、胃经。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表虚者忌服。
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
扁豆
甘,平。入脾、胃经。
主治: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六)因躁
1、症状
痰唾如线、如小珠、如胶漆,咳嗽难出
脉滑数
2、治法
瓜蒌仁、花粉、贝母之类
浙贝母
味苦,性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瓜蒌
性寒,味甘,微苦。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七))因酒积
1、症状
痰唾呕恶,清晨发嗽
2、治法
猪苓、葛花之类
猪苓
味甘、淡,平。归心、脾、胃、肺、肾经。
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禁忌
《医学启源》:“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
《医学入门》:“有湿症而肾虚者忌。”
《得配本草》:“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
葛花
味甘,性凉。归脾、胃经
解酒醒脾,止血。
主治:用于伤酒烦热口渴,头痛头晕,脘腹胀满,呕逆吐酸,不思饮食,吐血,肠风下血。
《本经逢原》:“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
《得配本草》:“因酒已成弱者,禁用。”
枳椇子
味甘,性平。入胃经。
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
主治: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
脾胃虚寒者禁服;多食发蛔虫;多食损齿。
(八)因食积
1、症状
痰唾桃胶、蚬肉之状,胸腹闷闷不安
2、治法
香附、枳实、神曲、麦芽之类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枳实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
孕妇慎用。
《本经》: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本草纲目》:下气破结。同皂荚丸服,治风气闭。
神曲
甘、辛,温。归脾、胃经。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用于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
麦芽
甘,平。归脾、胃经。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九)因脾虚
1、症状
痰唾不时,倦怠少食
2、治法
白术、陈皮之类
白术
苦、甘,温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泄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苗(术苗):祛水,止自汗。
陈皮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十)因肾虚
1、症状
痰唾之时,即如潮涌,发于五更之际
2、治法
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之类
天冬
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禁忌
虚寒泄泻、湿浊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喘者均禁服。
《本草经集注》:“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蓑。”
《药性论》:“恶苦芙,畏木耳。”
《品汇精要》:“寒多人不可服。”
《本草经疏》:“虚寒泄泻、痘疮虚寒作泻、产后虚寒泄泻者,咸忌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忌鲫鱼。”
《药性纂要》:“胃寒而多湿痰者勿用。”
《本经逢原》:“风热暴咳,咸非所宜。麻疹咳嗽,不可误用。”
五味子
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