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29|回复: 3

張笑農醫學筆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5 09: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fz516 于 2019/9/15 09:57 编辑


封面

封面





張笑農醫學筆記


目录

说明
  腎病研究散記
腎病研究進程
  一、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
  二、支氣管哮喘
  三、妊娠中毒證
  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證
  五、紅斑狼瘡
  六、神經衰弱證
  七、補天河車大造丸方
  婦人方
  一、崩漏
  二、痛經
  三、治婦科多囊卵巢經閉
  四、婦人四方
  五、補腎方
  六、活血補血方
  七、治乳房腫瘤案
小兒方
  一、小兒傷食
  二、小兒厭食一
  三、小兒厭食二
中醫治冠心病十法
  一、補氣養血
  二、活血化瘀
  三、宣陽通痹
四、平肝育陰
五、舒肝解郁
  六、理氣和胃
  七、養血安神
  八、清熱宣痹
  九、調理沖任
  十、溫陽滋腎
雜療方
  一、生髪飲
  二、風濕痛,關節炎
  三、亢痿靈方
  四、會厭逐瘀湯,治音啞
  五、鶴膝風
  六、頸淋巴結核
  七、牛虱治瘋癲癇證甚效
  八、鴨內臟治體弱胃痛
  九、鎮逆湯
  十、風濕威靈方
  十一、類風濕關節炎
  十二、愈瘍散
  十三、治百日咳方(中雜總923頁)
  十四、治空洞性肺結核
  十五、治癲癎驗方
  十六、治風心病
  十七、甲亢煎
  十八、益腎蠲痹湯
  十九、止痛搽劑
  二十、引經藥
  二十一、藥物加減法
  二十二、錄《衷中參西錄》方
  二十三、為徐國華方處方



说明

  张笑农先生1918年出生于重庆巴县,早年离川赴上海某中医学校学习中医,学成后在家乡掛牌行医。抗战期间拜避战乱迁渝的南京名医张简斋为师,因聪明勤奋备受老师亲睞,深得其真传。抗战胜利后,张简斋老师重返南京,后移居香港,师徒从此再未谋面。而后张笑农则在重庆原张简斋老师所留下的重庆较场口石灰市诊所继续掛牌行医。因继承了老师的医术和医德,张笑农在重庆声名鹊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并忙于生计,他沒带学生也沒留下学术著作,于1986年因带病出诊引发心脏病而突然离世,所遗留下的大量医书和笔记也大多流失。这本《张笑农医学笔记》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王大淳教授根据仅存的孤本笔记整理完成。



腎病研究散記

  右歸是育陰以涵陽,不是壯水以制火。
  左歸是扶陽以配陰,不是益火以消水。


腎病研究進程

  一、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

  屬於崩漏范圍,李東垣以為脾不統血,以歸脾湯為主,但療效只限於暫時止血,不可能控制月經周期,停藥後又反復發,卵巢功能也多未恢復正常。沖任為腎所主,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滋補腎陰,而達到排卵目的,而未排卵的增回助腎陽藥,如鹿角膠、巴戟等,而獲得孕育療效。

  二、支氣管哮喘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喘有宿根,遇寒或勞累,均能誘發。哮喘病人不少自幼即病,至發育期約半數以上病人可自愈。不少慢性咳嗽患者於老年時,亦多發哮喘,隨腎氣盛衰而定病之轉化。哮喘單治肺,只有臨時效果,欲求長期療效,則必須固腎。未發時,以扶正為主,既發時,以攻邪為主。扶正氣者,須辨陰陽,陰虛者補其陰,用六味地黃九;陽虛者,用桂附八味丸。未發時用河車大造丸補腎,以腎為本而獲得支氣管哮喘的長期療效。

  三、妊娠中毒證

  根據臨床表現,及病程演變,屬於祖國醫學中(子腫、子氣、子滿、子癎)等范圍,至於妊娠期陽氣上亢,而至化火生風,有抽搐現象。其原因為素有腎陰不足,又因妊娠期中,需要腎陰來涵養胎兒,胎火耗腎陰,所以腎陰不足是根本原因。在出現高血壓時,須加以控制,治療上應該標本兼顧,平肝藥中加以六味地黃湯等滋養腎陰,壯水制火,亦能起到降壓作用。

  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證

  屬祖國醫學的真心痛,心痛,胸痹,其發病機制由於本體陽虛,寒邪乘虛而入,致氣滯不通,血脈閼塞,乃引心而痛。如大寒犯心,或污血沖心,則成真心痛。患者於緩解期中,都有腰痠、耳鳴、畏寒、浮腫,動則喘氣等腎虛證狀。一般多在四十歲以上,多由瘀濁升起,是為腎虛的病理產物。治療上須化痰去瘀,以治其標,但亦必須兼顧其本。治標方面,破瘀藥常用桃仁、紅花、當歸等;化痰藥常用菖蒲、半夏等;治本:腎陽虛用附子、肉桂、巴戟、仙茅、仙靈脾,加桂附地黃丸;腎陰虛的多用生地、首烏、白芍,加六味地黃丸。

  五、紅斑狼瘡

  為膠原組織炎之一,分慢性盤狀型,常使患者毀壞面容;播散型,侵犯全身各器官,常威脇生命,死亡率達80%以上。在中醫辨證中,都有腰痠、耳鳴、頭髪稀疏枯瘁等共同的腎虛證狀,可能為腎水不足,五志之火內動,肺胃熱郁所致。
  根據體質的辨證,治療原則,對播散型緩解期及盤型多以培本為主,但當病情驟急,發熱內盛期,按照急則治其標原則,以六味地黃丸、增液湯為主;腎陰虛者,以六味地黃丸及二至丸為主,隨證加減。伴有肝虛者,加當歸、白芍;虛者,加北沙參、麥冬;心虛者,加棗仁、遠志、五味子;腎虛者,加附、桂;脾虛者,用歸脾湯加減。
  在內熱較盛時,以清熱為主,用增液湯及青蒿鱉甲煎,有時用三鮮湯;關節痠痛者,用獨活寄生湯,取其祛風通絡。
  當病情轉急,大熱內盛時,可加羚羊角及清瘟敗毒飲,急性期後,則以補腎養陰為主。

  六、神經衰弱證

  祖國醫學大致可歸納於心、肝、腎三藏:如心悸、怔忡、健忘、頭暈、目眩,耳聾、盜汗、腰痠痛等,多由腎水不升,而致水火不 相濟,腎陰不足,而引起肝陽偏亢,是腎虛為本。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氣功,中藥以河車大造丸、六味地黃湯等。腎為作強之官,技巧出焉,所謂作強,指精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加強機體的精力及主觀能動性,就可以達到治腎的目的。

  七、補天河車大造丸方

  潞黨參2兩,黃芪3兩,白术3兩,茯苓一兩五錢,紅棗一兩五錢,遠志一兩五錢,懷藥一兩五錢,枸杞四兩,白芍一兩五錢(酒蒸),當歸一兩五錢,熟地四兩,紫河車一具,龜、鹿膠各一兩。



婦人方

  一、崩漏

  劉寄奴散:治崩漏早期,陰虛證或虛熱證,色紫黯有血塊,心煩不眠,口乾頭暈,面赤尿黃,舌紅苔黃,脈沉細數。
  劉寄奴、貫仲炭、大小薊各五錢,白芍、續斷各四錢,藕節三個。
  虛寒型:加艾炭、烏梅炭、薑炭。

  二、痛經

  1.寒凝瘀血
少府逐瘀湯:
  內服:當歸,川芎,赤芍,官桂,干薑,小茴,玄歷,五靈脂,蒲黃,沒藥,乳香。
  外用:紫蘇一兩,艾葉一兩,煎湯薰洗。
  寒久化熱,大便乾燥,下瘀血湯:大黃,庶蟲,桃仁。

  2.肝郁氣滯
天香散:
  臺烏,香附,陳皮,乾薑,紫蘇。內服。
  外用:香附,艾葉,川椒。炒熱外熨。
  又:逍遙散:若久延體疲,骨蒸、潮熱、盜汗等,加丹皮、梔子。

  3.氣血虛寒 溫經湯
  當歸,川芎。

  三、治婦科多囊卵巢經閉

  烏賊骨15克,茜草6克,仙茅9克,菟絲子12克,當歸9克,丹參15克,川牛膝9克,淫羊藿12克,紅花9克,蠶沙9克,香附15克,鳮血藤15克。



  四、婦人四方

  1.促卵泡湯(服七劑)
  熟地、當歸、首烏、菟絲子、茺蔚子、肉蓯蓉各10克。
  陰虛:加女貞子、旱蓮草各10克。
  陽虛:加仙茅、仙靈脾各10克。

  2.排卵湯(服五劑)
  丹參、赤芍、澤蘭、紫河車各10克,紅花3克,桃仁、香附、當歸各6克。
  腎陰虛型:加女貞子、旱蓮草各10克。

  3.促黃體湯(服七劑)
  首烏、熟地、龜板、白术、川斷、肉蓯蓉、當歸各10克。
  腎陰虛型:選加女貞子、旱蓮草等。
  腎陽虛型:可選加黃芪、巴戟天等。

  4.調經活血湯(服五劑)
  丹參、赤芍、澤蘭、茺蔚子、桑寄生各10克,香附、當歸各6克。
  腎陽虛型:加川芎6克,當歸改6克。

  五、補腎方

  熟地9克,首烏9克,菟絲子9克,肉蓯蓉9克,仙茅9克,仙靈脾9克,女貞子9克,旱蓮草9克,枸杞9克,川斷9克,淮山藥12克,當歸9克,阿膠12克。
  服法:月經後連續服七至十劑,多者十五劑,水煎服。

  六、活血補血方

  柴胡、赤白芍、澤蘭、生蒲黃、劉寄奴、益母草、牛膝、菟絲子、枸杞、肉蓯蓉、仙靈脾、仙茅各9克,鳮血藤、女貞子、覆盆子各15克。
  服法:無周期者,服三劑,停七天,每月服九劑。有周期者,經期後服三劑,周期第12~13天,再服三劑,每個周期共六劑。病情改變時,根據辨證,隨證加減。

  “四二五合方”,即四物湯加二仙{仙茅、仙靈脾),加五子(菟絲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車前子),治血虛腎亐引起的經閉,養血活血補腎。

  七、治乳房腫瘤案

  一九七二年六月六日
  甲珠四錢,乳沒各四錢,全當歸八錢,桃仁五錢,紅花五錢,白芥子八錢,花粉八錢,王不留行一兩,尖貝五錢,地龍六錢,地鱉蟲五錢,甘草三錢,血竭五錢,冰片一錢,研末蜜丸。

  一九七三年三月三日
  夏枯草一兩,海蛤粉一兩,牡蠣一兩,海藻一兩,瓦楞子八錢,皂刺一兩,青皮三錢,薑黃三錢,半枝蓮一兩,土茯苓八錢,青黛三錢,三棱三錢,莪术三錢,白花蛇舌草一兩,虻蟲三錢,地鱉蟲三錢,昆布八錢,化紅皮三錢,山楂核三錢,柚核三錢,法夏三錢,煎服,三付。

  一九七三年三月十九日
  夏枯草一兩,牡蠣一兩,海藻一兩,昆布一兩,三棱三錢,莪术三錢,薑黃三錢,虻蟲三錢,水蛭三錢,地龍三錢,皂刺八錢,甲珠三錢,山楂核五錢,膽南星三錢,法夏三錢,毛化紅三錢,半枝蓮二兩,柚核四錢,蜂房三錢,遠志三錢,菖蒲五钱,郁金三钱,十二付,服二十四天。



  小兒方

  一、小兒傷食

  小兒傷食,鼻中兩旁發炎,垂兩條如韭葉之紅線,有時發熱,不喜飲食,或口臭者。
  黑白牽牛子各等分,炒熟,為末,調紅糖少許,大便先微溏而效。

  二、小兒厭食一

  脾胃虛弱型: 面黃乏力,食慾低下,腹脹腹痛,食少便多,舌質淡,苔薄白,脈緩,醒脾調中,升發胃氣。方用醒脾開胃:
  生麥芽15克,生稻芽15克,荷葉6克,香櫞皮6克,佛手片6克,白芍15克,甘草3克,冬瓜仁12克,使君子15克。
  脾胃陰傷型: 面黃消瘦,食少飲多,每食必飲,煩心不安,便乾,溲赤,舌質紅,苔微黃或剝脫,脈細數,養陰和中,升發胃氣。方用養陰清胃:
  生麥芽15克,生稻芽15克,荷葉6克,沙參12克,麥冬12克,玉竹10克,石斛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
  上二方;煎去渣,濃縮,晾乾,加一倍糖粉,拌成顆粒狀,每日20克,分作早晚各一服,開水沖服,共十四天。

  三、小兒厭食二

  潞黨參五錢,白术五錢,懐山藥一兩,茯苓五錢,蓮肉五錢,扁豆五錢,芡實五錢,炙甘草三錢,鳮內金四錢,使君子五錢,大棗肉四錢,黃芪八錢,穀麥芽各五錢,生苡仁八錢,上藥研細末,每用一匙,加入陰米粉內調服。


中醫治冠心病十法

  一、補氣養血

  臨床證狀:疲乏無力,畏冷,四肢不溫,便溏不爽,併見血虛陰損現象,脈細數,舌尖偏紅心絞痛不典型,心胸悶憋氣短,為其主要證狀。
  治療代表方: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陰血損虧損,可配白薇湯、舉元煎。歸脾湯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緩解期,伴動脈硬化者。

  二、活血化瘀

  臨床證狀:
1、疼痛明顯,部位固定;
2、舌有瘀班,舌質紫黯,或面色黃黯無光澤,或面有明顯色素沉著;
3、脈見澀象。
  以上凡見其一者,即可采用本法。倘使有氣虛者,常可導致出血傾象,或乏力不適,當以補氣之品配伍。
  治療代表方:治絡效靈丹(當歸、丹參、乳、沒)也可參用溫經湯方意,取吳萸、桂枝加入,名新加活絡效靈丹。

  三、宣陽通痹

  陰寒之氣客於肌肉筋骨之間,凝滯不散,陽氣不行,故胸痛,乃陽虛陰盛,痹而不通者。
  治療代表方:瓜蔞薤白白酒湯、枳實薤白桂枝湯、薏苡附子散、瓜蔞薤白半夏湯、烏頭赤石脂丸。

  薏苡附子散:薏苡仁30克,製附子15克,川楝子10克,薤白15克,乾薑3克,巴戟天15克,水煎服。

  四、平肝育陰

  本法適用於冠心病伴高血壓,屬肝腎陰虛後陽虛。
  臨床證狀:除心絞痛、胸悶外,另有頭暈耳鳴,目眩目澀,肢體麻木,性急善怒,心煩面紅若醉,或見心煩躁熱,心腎不交所致失眠,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緊有力而細。
  常用方劑:一貫煎、滋水清肝飲(即逍遙散加六味地黃丸),高血壓陽亢,常難控制,選用大劑量,鉤藤30~45克,黃芩30克,致輕微腹瀉為度。

  五、舒肝解郁

  肝氣郁結,胸中不暢,嘆息不已,胸脅苦懣,臨床不典型心絞痛,情緒抑郁,左心壓悶,憋氣堵塞感。舌苔偏暗,脈弦。
  代表方劑:丹梔逍遙散加甘松。伴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或用量過大,可引起惡心感,可佐半夏和胃降逆。

  六、理氣和胃

  心絞痛時,常伴有胃腸逆證狀,感覺脘部脹滿不適,噯氣,胃冷出納差,便溏不暢,舌苔薄白,脈弦。乃肝氣橫逆,當抑木扶脾為法。
  代表方劑:柴胡疏肝散、平胃散加薤白、吳萸、升麻等。

  七、養血安神

  心血不足,心神不寧為特點。
  臨床證狀:心煩失眠,健忘怔忡。血不足則心下鼓動,暴上氣而喘。法當養其心血,調其血脈,俾心血得復,神志得寧。
  代表方劑,四物安神湯加減:
  當歸15克,川芎12克,熟地15克,紅花9克,合歡皮15克,棗仁5克,白芍、丹參各15克,菖蒲12克,遠志15克,

  八、清熱宣痹

  臨床證狀:平日有心中煩熱,或在心絞痛發作時,伴有灼熱感,脈弦舌紅,是有痰濕熱化,阻於胸中,則頭暈、煩躁,便乾,舌質黯紅,稍有薄白膩苔。
  代表方劑,加味小陷胸湯:
  瓜蔞30克,黃連10克,半夏9克,枳實15克,山梔子15克,佩蘭9克,焦三仙各9克。

  九、調理沖任

  更年期女性患者,月經失調,頭痛,胸悶,崩漏不止,或上盛下虛,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怒,失眠等,有非典型心絞痛,舌邊紅赤,苔薄黃,脈弦數。
  代表方劑,二仙湯加減:
  仙茅9克,仙靈脾9克,知母15克,黃柏15克,當歸15克,益母草30克。

  十、溫陽滋腎

  腎的陰陽平衡失調,腎陽不足,表現為心腎陽氣式微之證;腎陰不足,表現為心腎不交。
  陽虛:心悸怔忡,水濕泛濫,舌胖大,脈沉微。六味回陽飲,參、薑、附、草、歸、地加減。
  陰虛:心腎不交,五心煩熱,舌紅脈細。二仙丹、二至丸、交泰丸、三方合用。



  雜療方


  一、生髪飲

  熟地15克 側柏葉15克 當歸20克 黑芝麻20克 製首烏25克。
  風盛血燥:去熟地,加生地、丹皮、蟬衣、川芎各10克,蛇床子15克,苦參、白鮮皮各20克。
  肝腎之損嚴重:加枸杞、菟絲子各20克。
  血瘀,加紅花、桃仁、川芎各10克,赤芍、鳮血藤各20克;
  若脫屑搔癢,均加苦參、白鮮皮、地膚子。

  二、風濕痛,關節炎

  製川烏一兩,製草烏一兩,豹骨四錢,猴骨四錢,桂枝四錢,白花蛇五錢,秦艽四錢,秦芄四錢,烏梢蛇一兩,獨活四錢, 桑寄生五錢,川芎三錢,細辛二錢,枸杞三錢,三七三錢,防風四錢,木瓜四錢,地龍三錢,黃芪五錢,泡酒服。
  五靈脂、蒲黃、柯子、紅花、青陳皮、廣木香、當歸、白芍、川郁金、薑黃、黃連、生山梔、木通,研末為丸。
(錄龔廷賢方)

  三、亢痿靈方

  蜈蚣18克,當歸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研細末,分作40包(或作水丸)。


  四、會厭逐瘀湯,治音啞

  桃仁、紅花、生地、當歸、赤芍、廣玄參、柴胡、桔梗、枳殼、甘草。


  五、鶴膝風

膝關節紅痛疼痛,四神煎:
  生黃芪240克,川牛膝90克,遠志90克,石斛120克。
  先煎四味約1500毫升,再加入金銀花30克,煎至150毫升,頓服。

  六、頸淋巴結核

  全蝎6個,七星蜘蛛6個,蛇蛻1克;研細末,調入鳮蛋二個,麻油煎作餅,每晨吃一次,七次為一療程。


  七、牛虱治瘋癲癇證甚效

  用水牛身上的牛虱,色黑如人虱樣,但大些。夏天常在牛尾上,冬天在牛耳上。如色紅赤或白者,為牛蜱,有毒,不可誤用 。

  八、鴨內臟治體弱胃痛

  鴨內臟全付,連膽腸,放水適量,煎煮至水變赤色服之。重者一天三次,輕者每日一次。鴨以老而白者佳。有滋補陰虛之效。

  九、鎮逆湯

  開達肝郁,治急慢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之嘔吐不止者更有效驗。
  青黛、膽草、白芍、 精降膽火,代赭石、法半夏沉降胃氣;
  同時仿左金丸之意,用吳萸3克以開達肝郁。

  十、風濕威靈方

此為治療骨質增生驗方:
  白花蛇四條,威靈仙72克,當歸、地鱉蟲、血竭、透骨草、防風各36克;
  上藥研細末,每次服三克,日服二次。以上是一月藥量。

  十一、類風濕關節炎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12克,白芍9克,甘草9克,知母9克,麻黃9克,白术9克,製附片15~30克,防風9克,生薑9克;
  發熱者: 加生石膏30克,苡仁15克;
  血虛肢節腫大者:加鳮血藤30克,鹿啣草12克,白芷9克;
  濕盛關節腫大者:加萆薢30克,澤瀉9克,防己15克;
  氣虛:加生黃芪15克;
  服藥後胃有不適副反應者:加蜂糖60克,分二次沖服。
  服藥30付為一療程,服藥5付後,關節腫痛發熱等臨床未減輕,加用強地松5毫克,日三次;四環素0.5克,日四次。

  十二、愈瘍散

  黨參、海螵蛸、鍛牡蠣、鍛瓦楞子、白芨各60克,炙甘草35克,參三七、延胡索各30克,臺烏、薑半夏、廣香、製川樸各15克,青陳皮、茯苓、丁香各12克,三棱、莪术、紅花各30克
  上將海螵蛸、牡蠣、瓦楞三味研細末(水飛),三七研末,和上藥末,每日服4次,每次4克,空服開水送下,一月為一個療程。

  十三、治百日咳方(中雜總923頁)

  炙百部、鮮側柏葉各5~10克,天竺黃、杏仁、前胡、葶藶、甘草各10克,陳膽星、地龍各5~10克,鮮胡荽10~15克,大棗5~10枚。
  咳而喘重者:加炙麻黃3克;
  嘔惡者:加薑半夏10克;
  咳血:加紫菀10克;
  鼻衄:加白茅根15克;
  發燒:加生石膏20克。


  十四、治空洞性肺結核

  雄黃92克,僵蠶七十條,全蟲七十七條,蜈蚣七十條,蛤蚧二對,蟲草31克,乳、沒各60克,核桃二十五個。
  製法:雄黃放在白蘿蔔內煮熟,去蘿蔔。蜈蚣去頭足。蛤蚧用麻油浸半小時。乳沒去油。共為細末,合匀,用紙包放,再用濕麵團包裹,放炭火上烘烤至全黃色。
  服法:稱12克,分作20包,早飯後二小時服一包;晚飯後二小時服一包,以後照此服用。

  十五、治癲癎驗方

  真牛黃1.5克,巴豆(去油)0.15克,硼砂1克,辰砂1.5克。
  研末,和麵為丸20粒,每日服一丸。
  禁忌:吃魚腥、羊肉。

  十六、治風心病

  黑芝麻460克,山藥460克,赤小豆360克,鳮內金30克,炒棗仁480克,柏子仁360克。
  研細末,每晚飯前服30克。


  十七、甲亢煎

  白芍10克,烏梅10克,木瓜10克,柴胡6克,桑葉6克,黑山梔6克,沙參10克,麥冬10克,石斛10克,扁蓄10克,蓮肉10克,昆布10克。

  十八、益腎蠲痹湯

治頑痹:
  熟地、當歸、仙靈脾、鹿啣草各12克,炙全蝎、炙蜈蚣、炙烏梢蛇、炙地鱉蟲、炙僵蠶、生蜣螂蟲各90克,甘草30克。
  以上各研細末,另用生地黃、鳮血藤、老鸛草、尋骨風、虎杖各120克,濃煎汁泛丸,如錄豆大,每服六克,日二次,食後服。婦女經期、孕婦忌服。
  因頑痹以陽虛為多見,故本方普遍適用。
  陰虛:用生地、麥冬、石斛各十克,每日泡茶飲用;
  陽虛:加服陽和湯,加製川草烏;血壓偏高者,可用地龍、龍膽草5克煎湯送服。

  十九、止痛搽劑

外用止痛消腫:
  生半夏、生南星、生川草烏各30克,用50%酒精泡一週。

  二十、引經藥

  上肢:羌活,桂枝,桑枝。
  下肢:獨活,牛膝,小活絡丹。
  慢性痹痛,關節不利:絡石藤;游走性疼痛,海風藤;血虛,鳮血藤;麻木。

  二十一、藥物加減法

  活血化瘀:丹參五錢,郁金五錢,鳮血藤一兩,紅花三錢,青皮三錢。
  扶正固本:黃芪三錢,川斷三錢,女真子三錢,淫羊藿三錢。
  宣肺定喘:麻黃五錢,杏仁五錢,生石膏一兩,甘草二錢,前胡五錢,法夏三錢,黃芩三錢。
  滋陰定喘:沙參一兩,五味子三錢,麥冬四錢,海浮石一兩,龍骨一兩,遠志三錢。
  清熱祛痰:枇杷葉四錢,竹茹三錢,瓜殼三錢,梔子三錢,板藍根三錢,白芥子三錢,牛蒡子三錢。

  二十二、錄《衷中參西錄》方

  通變黑錫丹、加味磁朱丸、一味鐵落湯、升陷湯、起痿湯、養腦利肢湯、和肝丸、建瓴湯、振頹湯、補腦振痿湯。養生六字訣(略)。
  王清任血證四方: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府逐瘀湯(略)。


  二十三、為徐國華處方

男,成:
  生熟地各15克,淮山藥30克,山萸10克,茯苓15克,黃柏12克,澤瀉10克,知母10克,車前子15克,枸杞12克,菟絲子15克,肉蓯蓉15克,杜仲15克,狗脊20克,沙苑子15克,淫羊藿15克。
  一劑。
 張笑農 1983.4.27



   (以上據張笑農先筆記整理。

  晚學王大淳 於丁申春分日)


附註:本筆記由張笑農先生女兒張學嵋提供。電話:1355008551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1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笑农执照1938.11.22

张笑农执照1938.11.22

张笑农中医师证书1941.2

张笑农中医师证书1941.2


张笑农中医师证书1948.8

张笑农中医师证书1948.8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21: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简斋在重庆时期开具的处方,当时注册医师有张笑农、陶克文、陈耀仪等

张简斋在重庆时期开具的处方,当时注册医师有张笑农、陶克文、陈耀仪等

张简斋在重庆时期开具的处方,当时注册医师有张笑农、陶克文、陈耀仪等

张简斋在重庆时期开具的处方,当时注册医师有张笑农、陶克文、陈耀仪等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0: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張笑農先生手迹:





张笑农手迹

张笑农手迹


张笑农手迹

张笑农手迹








张笑农手迹

张笑农手迹

张笑农手迹

张笑农手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0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