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avid92003

希望张流秀先生能把您的新中医理论小部分在论坛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4 11: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王世伯先生

是不是好医生,医论就可以看出来的。
实在很抱歉,我很难去对几篇根本就不合格的“所谓论文”发表评论。
因为,只要他拿出合格的论文,俺不会因为他的“广告”而否认他的
学术。只要他拿得出。
我没有否认他是医生。也没有否认他的医术;我不认同他几个月就能
培训出好“医生”,再者招生要有关批文的。我的发贴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没有上纲上线。
张医生的招生广告在其他论坛上发表,俺才不会去理,哪怕你说能上天下地。
但在民间中医这里,我觉得不得不说。因为他与本论坛的道德观有分歧。
我们只想维护爱惜民间中医来自不易的信念和荣誉。我才没空去跟他那些咚咚
一般见识。
另外,想请教王先生:你如何让我信服张流秀是
世界中医药研究院(香港)医药学终身教授?

[ Last edited by 木鱼儿- on 2006/7/24 at 11:30 ]
发表于 2006/7/24 11: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1楼

我很欣赏您的研究,尤其赞赏您对于民间中医的一种 “爱心”。
但是,不要把研究过程轻易抛出,要慎重而已。研究过程中提醒管理者警惕某种倾向是非常可贵的主人公精神,令人敬佩,值得赞扬。

可以继续收集资料嘛。结论性的言辞在最后下为好。不知阁下以为如何?
发表于 2006/8/14 13: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期新中医师承(成都)研究班已于8月12日结束

张流秀老师在成都举办的“首期新中医师承(成都)研究班”已于8月12日下午结束。张老师此行授课只有30余天(因考虑其中有弟子上班的缘故,除了在“雾中山接王寺”几日是早中晚全天讲课,其余时间是早晚上课),所授内容实在丰富,原本计划有十一个章节,最后由于时间原因第七章讲完第一节就只能暂时作罢,其余内容以及部分疾病专题计划明年春节(寒假)期间将在成都(暂定)继续开讲。张老师及家人一行也于8月13日一早离开成都前往重庆,中途转站黔江停留2日(因有病家待诊),预计8月15日返回秀山。
发表于 2006/8/28 18: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从《中医联盟网》看到张流秀先生一篇文章,觉得很不错。现推荐给大家。


中医人的修为

重庆市秀山县平凯小桥虎溪楼掌纹研究中心(409902)张流秀

修为,应是气功上的一个词,指的是气功修炼所达到的境界和层次。我把它借用于中医,指中医人通过悟入精研在临床或临证中所达到的功夫。勿庸讳言,咱们中医人的修为不讲亦久矣!于是中医临床水平节节下滑,中医的理论不打自倒;于是有识之士才有了“救救中医”的呼声。

那么,中医人应该是有什么样的修为呢?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临床中或临证时,在诊断上一见知病,在施治上出手即效。

1、一见知病
11月初(2004年11月4日),在外甥女陪同下,我应邀前往沪杭演讲、开会、诊病。在从秀山至湖南怀化的长途客车上,正在麻利地抹方向盘的司机听我通过手机遥控指挥家中对几个病人的处置,就问:“你是医生啦?”我说:“对啊 。”“那,请你看看我有什么病?”我看他脸上一眼,说:“你有什么病?肝上可能要了你的命!”“咦耶,看来你还真厉害耶!”他很惊奇。我说:“有什么稀奇,病都显在面上。你肝的解毒免疫功能已经严重丧失,小心肝硬化最后夹肝癌。你目前精神状况看来还算良好,要是精神一垮,你三天工夫就去了!”“确实确实!我这肝硬化已数年了,大家都劝我好好休养,但我只要还能抹得动方向盘一天,我就不能待在家里等死。”我说:“很好,不背包袱,所以你能活到现在。”他说:“我这硬化肝一直没有产生腹水,用药控制着。你看还能不能医?”我说:“那要看你的造化,反正西医是没有办法的;中医呢,你也别指望打包票,但确实能活人不少。”“那太好,等吃完了剩下的药,我一定要来请你。”

这就是一见知病的功夫。他的脸上并没有蜘蛛痣,他的眼睛也并不是典型的肝病眼,整个人看起来还蛮有神的,但是就是他的脸部皮肤,让我隐隐地联想到了癞蛤蟆。

我是重点研究掌纹诊病的。不论掌诊、甲诊、眼诊、耳诊,还是常规的舌诊,都是相诊,本来就属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望诊范畴。经典云,望而知之谓之神。确实,一望知病总不免让人觉得很神 。在临证中,我人就常常通过掌诊一望知病而让很多病家感到惊讶。

一望知病好象真的不可思议,其实确有根据。根据何在?咱们中医有个动态联系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复杂整体,这个复杂整体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内外表里之间,都是非线性的联系关系,这种联系关系并不是机械地静止不动的,而是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运动是联系的,联系是动态的。依据动态联系观,人体里面脏系信息必然反映在体表,而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外征,因而通过体表特定的外征,便可以得知体内某一特定脏系的信息变化。这就形成了咱们中医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诊病特色。中医还有很多特色,比如此病治彼、未传先截的治病特色等等,都是来自于动态联系观。

  一见知病古已有之,最典型最有名的就是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在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这个故事不独在中医界内,在中医界外历来都深入人心。可是今天,咱们中医人由于已经没有这个修为,没有这个功夫,所以谁都不会认为那会是真的,总觉得那只是遥远的神话。当代顶尖级中医大家朱良春先生对此曾表达过他的忧虑:当前对中医望诊有真实功夫者,已属寥寥。的确,咱们中医在今天颇感无奈。这都是中医人在浮躁的大气候影响下急功近利、扎不下中医根的结果。

2、出手即效

中医不是慢郎中,至少“慢郎中”并不是中医的专利,西医对于很多疾病不是需要患者一辈子吃药控制吗?比如高血压,比如糖尿病,等等。对了,“慢郎中”好象应该是针对中医不能治急性病的吧?殊不知治急性病正是咱们中医从前之所长。被朱良春先生赞为仲景而后唯斯人的一位“山野村夫”李可老中医在其著作《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中反问道:“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老中医的一个弟子称,曾问过西医:面对垂危病人抢救无效时,何不请中医来会诊?西医如何作答?“非吾等不请也,乃尔等不敢也!”此一答矣,没谁奋而起也。何以故?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回天乏术,现代中医甘当“慢郎中”,把自己锁定在治疗慢性病范围之内,面对垂危病人确实束手无策;二是怕承担责任与风险,因为西医抢救无效,则病人死是应该的,而中医抢救若有闪失,就难免招来诸多非议甚或官司,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直至丢了饭碗。

1998年初,我曾写过一篇题目叫做《中医的急救为什么落后了》的小报文章,文章说:“在一般人的意识中,都承认中医治病很好,就是效果太慢,治慢性病还真行,治急性病就不如西医。真是西医阳亢,中医阳痿。一旦病家大病一来,多半是送往西医院,或只是求助西医救治。其实,中医原本也是从治疗急症发展起来的,传统的丸、散、膏、丹以及汤剂等,对某些急症历来也确实行之有效,有的在临床急救中至今仍不可或缺。但是,由于传统剂型的局限,中医的急救范围注定要大打折扣,在病多病杂病怪的今天显得太力不从心。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亏得一些有志之士在西医剂型的启示下,研制成功了中药注射剂、气雾剂和口服安瓿剂等大量新制剂,为中医抢救急症提供了强大而有力的武器。但是,可能是由于中医界的保守和业医者的孤陋,这些新制剂一直没能在中医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其相应的急救作用自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倒是多数制剂被购进了西药房,成了不是西药的西医制剂。造成此一情况,真是令人痛心!”

当代中医急救水平的萎缩可以找出很多原因,但归根到底的原因现在看来还只在于咱们中医人自己。急救不是中医不行,而是中医从业者不行。据我所知,广大的基层民间象李可老中医那样能真正代表中医急诊救治水平的中医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出手即效,活人无数,名著一方,只不过懒得或不屑著述而不为整个医界所知。近些年来,学术界颇出版了几部《中医急诊学》,动辄数十万数百万字,想是为了填补中医急救的空白,用心可谓良苦,可惜几乎都是一些文抄公你抄我摘粘贴而成,不是“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成果,啰嗦繁琐,并没有真正代表中医本有的急诊救治水平,对于中医临床急救的指点事实上也无补于事。临床急救需要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快刀斩乱麻,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容你有那些琐碎无用的过场。常言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在医学上也是一样的。

还是要静下心来悟入经典才行。惟经典能给你出手即效的功夫。我人对不少疾病还自信能出手即效、十拿九稳,全得自于对咱们中医经典的悟入精研,甚至我的一些专病方药都是从典籍中来,比如对于救治严重红丝烂疔的立竿见影专方,就来自于《医宗金鉴》的“外科心法要诀”。

总之,一见知病,出手即效,应是咱们中医人应有的修为。学中医者如果没有扎下中医的根,而自甘把自己从上医的“人医”拉到下医的“兽医”位置,那肯定不会有这样的修为。结果,自我从属,身为中医却拜倒在西医的“石榴裙”下。这实在是咱们中医界的奇耻大辱。我常常毫不客气地给我的弟子们、也给部分中医博士硕士们当头棒喝:“你有没有这样的修为?你能不能有这样的修为?”事实看来,已经没有几个中医人相信自己会有这样的修为了!为什么呢?正如把我引为“同志”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前辈干老祖望先生说的,他们废医存药,已经“沦为用中药的医生”而早已非事实上的“中医”。

难道真正的中医真的痛然成了昨日黄花?咱们中医人可要争气,不可作败家子而使祖先惠赠的珍贵人道中庸医学成了“殉葬品”。
发表于 2006/9/3 11: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00:
   认为中医治不了病的,一定是因为他压根儿没有中医治病的见识,即便中医大学不少教师和学子也然。这也是老师一向强调要跟师从游的原因,大概也是《思考中医》的作者还要拜李可和卢崇汉等先生的原因。h>M4c\
   前天再应病家求请,赶往黔江救一住在中医院的危重败血证肺脓肿(肺痈)患者,由于出手即效,病患迅速脱离危险并接近痊愈而着手出院,遂于昨晚8点便凯旋赶回了家。老师对这些危重疾病的治疗,都将成为你们的宝贵财富。QT`%
   卢崇汉先生惠赠给老师的《扶阳讲记》,老师已看过数篇,非常适合新中医弟子们参考。卢先生的东西正是部分新中医核心理论运用于临床的最好范例。M'g}z@
   老师对所有的弟子都心存感激,但却想不到老师的这一生会因为你的拜入门下而可能发生重大改变!}EyWHH
   成都别后,我们也常常念起你,念起00,念起00和00。和你们在一起,老师真的很开心。正是因为有了缘分极深的你们,老师目前虽尚偏居一隅,才再不感觉孤独奋勇,开创维艰。wh8+^
   弘一大师李叔同对老师这一生的影响很大,你所喜欢的这段话,老师也很喜欢,咱们师徒何妨再温一遍:“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人当变故来时,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r!NN
   “新中医师承证书”该怎么设计才最为规范或完美,由你定夺,老师设计的仅供参考。b*
                                              老 师t
发表于 2006/9/3 21: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肺痈的出诊救治

患者张00,女,62岁,重庆市黔江区00镇人,是黔江城因请我治病而成为朋友的段氏兄姊母亲。2006年8月12日上午,老人在土里翻苕叶(红薯叶)时,发觉右脚面忽然被什么东西叮咬了一下,很是痒通,当时就嚼了一把苦蒿叶敷上,到了晚间,感觉没用,又胡乱扯了一把南瓜叶来搽,谁知次日右脚就肿了起来。段氏弟(因肝大,正服用着我的药)以为疔疮,也就没太当成回事,没及时告知城里兄姊。段氏兄后来很是生气,认为太大意了。责其弟曰:“为什么不及时告诉?张医生当初从成都讲学回来正经过黔江,14号请张医生下去看看不就解决了?还用得着这么折腾,恁么多钱花了,老人连命都几乎搭进去了!”
段氏兄姊于8月29日下午电话请求出诊一趟救命,称其母因败血证已肺中有脓,住在黔江区中医院十多天了,现在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问还发高烧吗,回云用“地米”等五种激素药控制着。于是承诺次日前往,毕竟救命要紧。并当即采挖好金荞麦生品,以备用上。
次日即30号,由于各种原因,直到傍晚7时左右才赶到黔江(正常应该中下午赶到)。抵达中医院老人所住病房,见老人躺于病床,面色萎黄浮肿,唇色苍白,眼白冷凝,眼神似欲外露。段氏兄姊告知,昨天刚又输了两个血。老人告知(还能告知,应无大碍):现在就是咳、吐黄的浓痰、胸痛、憋气、饮食难进、觉难睡、全身发软。视手:双手萎黄冷凝,十甲苍白,大拇甲和食指甲有模糊甲印,掌纹简洁,预示平素体质不差。把脉:寸口脉轻取微弱,重取数实,预示高烧还将卷土重来。视舌:老人上下皆为假牙,取出假牙伸出舌,舌质暗紫,苔浮黄,舌抵上颚,无血淤象。视右下肢:无肿象,脚面有一方干痂,小腿肚贴着一大块敷料,告知这是医院为了排脓所开的刀,切口大概10公分。
老人住在这中医院,医院为什么不用中药尤其是中药汤剂来治?轻易可以解决嘛,为什么让老人受这半个月的苦?让老人家人子女反复提心吊胆?段氏兄姊说:“因为老人吊针,病情几反几复,所以今天就要求医生开中药。中药方子开好了,但一想,先别忙抓药,得等张医生你来了再说。”
视诊毕,离开医院到老人子段氏兄家中处方,段出示医院处方(住院处方笺№ 0009877 科别:外 床号:5 住院号:2924):
桔梗20g 栝楼仁12g 贝母12g 橘红12g
银花12g 苡仁12g 白芨12g 鱼腥草20g
蒲公英12g 黄芩12g 紫花地丁12g 桑白皮12g
黄芪20g 败酱草12g 甘草12g  水煎服  三付
处方还算巴谱,但可能远远不够。遂另行处方如次:
    苇根60g 苇茎30g 苡仁30g 桃仁24g
冬瓜仁50g 败酱草30g 贝母15g 白芷15g
桔梗30g 杏仁15g 白术15g 附子30g
桂枝25g 生姜50g 甘草10g 自加生品金荞麦200g
马上抓药,连抓两剂。未抓到苇根,遂把苇茎剂量每剂加到60g。当晚煎好一剂(附子先煎半个小时),共三煎。让老人今晚和夜半各服一次。待明后天出效,大家放心后,出诊医师再返家。
第二日即31号,在老人子段氏弟等陪同下吃过早饭,即进入医院看视老人,老人居然已能让陪伴媳妇抹澡,并独自下床去上厕所。老人面部已有血色,动作轻松自如,显得非常开心。告知,十多天了,昨晚才算得了一个好觉睡,才服了两道药,现就不再咳了,胸也不痛了,可以出院了。老人的子女们都高兴得不得了,决定住在医院再观察一天就出院。
既然已出手即效,我也该返回了。于是为了其他求诊病人,谢绝了老人子女段氏兄姊出游黔江各景区并明后天车送回家等美意,于当晚便凯旋,完成了再一次的出诊行程。
发表于 2006/9/12 19: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父在上:
弟子向老师问好!
教师节快到了,学生衷心祝老师节日快乐,心想事成,马到成功!祝0老师节日快乐,天天幸福!祝老师合家欢乐!
自成都一别,将近一月,学生对老师无私的教诲日日铭记在心,一有空闲就翻阅自己的笔记,自然而然地把暑期的学习生活情景一幕幕、一桩桩地在眼前回放,有时觉得一个人能有一个师父手把手地把一类绝活、一种妙术传给自己,真是一种大幸运、一种大幸福!
开学这一段时间里,有一次同办公室一个女教师携她16岁的女儿同来学校,这个女孩子诉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感叹目前的人太差,竟然无医生能说准她的症状,甚至无人同情或认可她目前处于疾病状态。她在办公室里一个人不停地叹气,恰好有一个时机,办公室里只有我与她二人共处。我劝她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没说上几句,办公室里的人陆续回来了。我说,我同情你。我于是把老师暑期用零星的方式教给我们的望诊知识迅速在脑海里串了一串,再加上自己的直觉,一一说了起来。首先,这个女孩精神不太振作,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充满着疲倦;其次,这个女孩走路软塌塌,脚步沉重,没有气力,说话气低声微;第三,女孩较瘦,脸色有苍白之现象;第四,女孩手薄不润,颜色不良,且血色给人不舒服之感;第五,这女孩舌苔略厚、白、有粘腻现象,舌苔有开裂;第六,此人舌根下两条上细下粗的青筋,两边不光滑,且有数个突起之粒状物。于是,我断此女平时乏力,晚上睡眠不好,对自己总是缺乏足够的信心;如果有什么不如意事要哭的话,一定会采取暗自啜泣的方式,而绝对不会对人嚎啕大哭;此女胃口不大好,常有口渴现象;运动一持久,即会疲劳,且觉得气不够用;喉咙里有痰,从来没有彻底吐干净过。我认为此女主要是有湿阻、有痰饮的问题。我的上番话一说完,这个女孩立即说我太神了,简直令人心服口服,没得说了。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一听,马上有人上前让我替他们一断。我本不喜欢当众干这些事,但当时人多势众,我难以招架,便只好铆足劲研究了起来,当时最深刻的感受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怪自己暑期跟老师学习时没有把24小时当作48小时来充分利用。还好,一口气又看了三个人,都说得人家颔首称是。那天以后,又看了几个人,幸好惊险过关。同事们都说,我的师父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师父之一,他们可以肯定,我的师父在我们这些弟子身上是不遗余力地进行了真本领的传授的。听到同事们的这些议论,我很开心。谢谢老师的栽培,老师,您辛苦了!
然而,不幸的事来了——他们一致强烈要求我开方。我向他们说,我没有学多少开方的知识,不敢造次,就算我按书上说的样子开出了正确的汤头,但我的师父似乎告诫过,书上的剂量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我不敢开方,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后来,我斟酌着为一个即将退休的女教师开了一个治疗荨麻疹的方子。这个人病此两年,手掌粉红,有血淤,荨麻疹色赤,下午严重。对于荨麻疹,老师是说过方子的,我按图索骥,找到了。老师说,生地要30以上,丹参起码30;还有,老师在临走那天讲桂枝汤时,说,我们临床一般用15克量,好,桂枝汤的问题解决了;老师说过,薄荷轻用就能推动动力方向,这是针对郁积生火而来,那么我轻用;剩下的赤芍、白芍、丹皮……,怎么办?我对这剩下的几味药在网上逐一搜索过去,最后折衷,花了一个星期,敲定赤芍10、白芍15、丹皮10、蝉蜕10、地骨皮20、白鲜皮20、地龙9。啊!好辛苦!好没有把握!这剂药开出去了,我的同事大概要9月16、17的双休日才有时间服用(这个双休日学校搞活动,不能呆在家里)。我好怕、怕、怕!
老师,这就是我从成都回来后的一点花絮,见笑了。
谨祝老师安康!心想事成!
此致

敬礼!

学生:王00
                                        2006年9月6日
发表于 2006/9/12 19: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oo:
       暑期在成都时,你的博士同门0 0就深感你“大智若愚”,老师也发觉在医上你很有智慧。这不?才上班,就有了利用所学为人诊病的花絮,非常不错的。下一次咱们讲系统的诊断和方药,相信学过,你不仅就有更多一见知病的花絮,出手即效的花絮也会有了!说实话,能有你们这么本具大智慧的高层次弟子,真是老师之福,更是新中医之幸!
        若方便,可买一本由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高等学校教材,先看看,以便更好地学习新中医的诊断理论。
        今天是教师节,同贺节日愉快、身心安康!

                                                                                              老    师
                                                                                         2006年9月1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1 0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