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五行对:五行(木火土金水)本指自然界的五种物质。董仲舒提出五行相生,并与四季相配。由此转化为五种“德行”,即所谓“五行者,五行也”,后之“五行”即指“五德”、“五常”,且特别推崇土德云“五行莫贵于土。”所以,董仲舒强调忠臣孝子应该取法土德,并由此说明了“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2012年版) 又,此篇集中论“孝”之大义。董仲舒认为,“孝”充满于天地、四季、五行,因此具有永恒性。作为自然的五行与人类的五种行为也是一一对应的。人类“孝”的观念来自于五行,尤其是五行中的“土”得来的。天地有生生之义,人也应该效法天地之道,做忠臣孝子。(叶平注译《春秋繁露》) 金栋按:五德、五常,即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之行。 萧吉《五行大义·卷之三·第十四论杂配·五者配论五常》:“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行之终久,恒不可阙,故名为常。亦云五德。以此常行,能成其德,故云五德。而此五德,配于五行。郑玄注《礼记·中庸》篇云:‘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智。’《诗纬》等说亦同。毛公传说及京房等说,皆以土为信,水为智。……按毛公及京房、汉史皆以土为信,可谓其当。所以然者,夫五常之义,仁者以恻隐为体,博施以为用;礼者以分别为体,践法为用;智者以了智为体,明睿以为用;义者以合义为体,截断以为用;信者以不欺为体,附实以为用。其于五行,则木有覆冒滋繁,是其恻隐博施也;火有灭暗昭明,是其分别践法也;水有含润流通,是其了智明睿也;金有坚刚利刃,是其合义截断也;土有持载含容,以时生万物,是其附实不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