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38|回复: 7

业余的爱好者如何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4 16: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jpl 于 2015/6/24 16:54 编辑

通过几年的学习,我总结教训如下:    1.书不要杂.可以博,但要精,主要力量放在伤寒金匮本经上,其他的什么黄元御黄煌等等,可以浏览,但不是主要的.历史长河的淘汰大多是有道理的。
    2.很多人说要看原文,那是对医师说的,业余的既没有实践,又没有基础,更没有指导,看什么原文,你比刘渡舟胡希恕王雪华聪明吗?有很多人自以为是,曲解原文,既没有大量可重复的实践支持,又没有详实的文献支持,自以为创新,他到最后会为浪费青春一事无成后悔的。
    3伤寒,我就找到刘渡舟的,金匮比来比去,还是王雪华的好点,胡希恕治病据说可以,但讲起金匮来精华的多,没有经验的地方打胡乱说的也多,故仅作参考.内经方面,有熊继柏的一本叫“从经典到临床”里面的案例十分精采,可惜太少了,我再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其他的内经学习的蓝本,90%的作者,从古至今,都是在自己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任意想象,打胡乱说,凑成一本书,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你按照你的理解运用过至少五回吧,你才说出来让后人学习,你都是没有用过,就认为这条这么解释了?你在编故事吗?写修真小说吗?内经我打算放弃,因为还没有一个好的蓝本,我自认没有某些人聪明,可以直接读原文,还能创出一套一套的自己的理论来,好象写修真小说一样,我严重鄙视这种人,他总有一天会为自己浪费青春后悔的.
       我现在集中精力学习伤寒金匮及其方子。当然刘渡舟和王雪华熊继柏也有错的,但暂时不是你我能认出来的,将来在实践中,你明白了,自会纠正,而不是在没有经验,基础又不足的时候去任意否定,自以为聪明.创新不是想出来的,是反复实践,得出的可重复的结论。  
    4.所以对于业余学习中医的爱好者来说,反复阅读刘渡舟和王雪华的这两本讲稿,烂熟于胸。以陈修园的歌诀为底子,结合本经及历代药性解说,大力研究伤寒和金匮的方子。再寻找大量医案来学习,先不要去看诊断,自己先想一下,如果是你,怎么处方,然后再去看结果,看看你和人家差距有多大。缺失在那里。民间中医网的"水中火"专门主持了一个经方医案教学版块,很好,不过也许由于时间和精力原因,解说指点得不太详细,但愿更多的医师加入到水师的版块中去,这才是论坛应该做的.还有一个叫做“经典经方论坛”的地方,也比较适合业余的爱好者操练。华夏中医论坛据说是做得比较好的了,但实战性差,交流性差,一交流就争执,论者论也,不该是争执。于是大家都一期又一期地出黑板报,登些理论性的东西,后面跟些无关痛痒的帖,没有太多建设性的东西.让人索然无味,又不是看墙报!有很多甚至是书上有的,书上有了,或书上更好,干嘛要上论坛来看你的。等这阶段有个小成,经文方子烂熟了,你也有自已的一个辨证思维了,你就可以临床了。这下再去研究百家,百家包括千金等鱼龙混杂,精华的东西是伤寒论的补充.和伤寒方一样是有力的武器。
  当然如果还有余力,你现在就可以去浏览百家,但不要宣宾夺主,先得学会爬,再去跑。
   这是我现阶段所持的学习态度,以后或许还有变更。
发表于 2015/6/24 17: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观点赞成,专一,专注是没错的,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对我们普通智商的人来说是应该如此。
但是我始终相信有天才的存在,我们不是天才不代表天下没有天才。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7: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jpl 于 2015/6/24 17:51 编辑
xingwenyao 发表于 2015/6/24 17:34
主要观点赞成,专一,专注是没错的,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对我们普通智商的人来说是应该如此。
但是我始终相 ...

嗯,我相信有过目不忘的天才,但天才也不能编造,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张仲景就是个天才,“用思精而韵不高,可以为大医”,他很低调,可以说是个睿智,真诚,口才特好的天才,后世的医家也有所建树,但或不够起诚,没经验的地方喜欢打胡乱说,象胡希恕,在他的金匮要略讲座里,没用过的条文,他直接说这是错了,真是错的吗,真诚的人应该说,“这个病我也没见过,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自己摸索”,当然胡氏治病还是很有一套的,他表达能力也不行;或不够睿智,归纳总结得不够;或文笔不好,有东西说不出来;或病人不多,见得不够多,有些医生一辈子也没见过大陷胸证,这是可能的。所以后世医家比不上张仲景。
发表于 2015/6/24 23: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医书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书很重要,不建议看一般为了评职称而写作的书,不建议读编著的书。当然,每个人的思路可能会不同,就我自己而言,我的方法是,先浏览上千本中医书,当然不是要你去精读,而是要你从中找到自己认为好的书,然后细细精读。另外读书时,尽可能不要读对于自己难度太大的书。一般来说,以读懂50-70%为好。可以在读书时不断去思考问题,但是不要妄想读一本书就要通过所谓的读10遍甚至数十遍把它弄懂。很多问题一下子是弄不懂的。你读的数越多了,自然很多问题就明白了,所以,学中医精读和范读都不可少,泛读可以拓展眼界,这非常重要。精读则是慢慢消化,整合形成自己的思路。
发表于 2015/6/26 22: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所言甚是 不过有点不同 就是在下以伤害以胡希恕 刘渡舟 陈亦人为主 王雪华还未看过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2: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cqn1010 发表于 2015/6/24 23:44
读医书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书很重要,不建议看一般为了评职称而写作的书,不建议读编著的书。当然,每个 ...

所言甚是,精读和泛读结合,但是对于业余的来说,先要糊口,时间不够,只好择其要,一步步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2: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者得爱 发表于 2015/6/26 22:06
先生所言甚是 不过有点不同 就是在下以伤害以胡希恕 刘渡舟 陈亦人为主 王雪华还未看过

王雪华的金匮讲稿还可以
发表于 2015/7/2 12: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yjpl 发表于 2015/7/2 12:06
王雪华的金匮讲稿还可以

先生您好 如先生不嫌弃 能否留下联系QQ?在跟您详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