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 ,而结合历史看《伤寒杂病论》中的某些药材, 并不像今天《金匮要略》.《伤寒论》教材中的那样。如:芍药,现在人普遍认为是白芍,实则它包括赤芍与白芍。因仲景时代,芍药未有赤.白之分。 再如:白术,准确的应该称“术”,因那个年代也无苍术.白术之分。直到梁代陶弘景始把“术”分为赤术(苍术).白术。而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白术,显然是宋代人所为。复其原貌应称之为“术”。 地黄也未有生地.熟地之分,只言干地黄。如:肾气丸中干地黄八两,而现代人一贯认为是熟地黄,这值得商榷。我认为生地为是。 细辛,应为马细辛。因辽细辛产在关外,当时是两个国家的,贸易并不通畅。据《本经》云:“细辛产华阴,.....”华阴,即华山之阴,应该在陕西省,怎末会是辽细辛呢?如:小青龙汤中的细辛用三两之重,换算成现代的用量,也足有45克左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伤寒论讲义.古今剂量折算表》并不准确,它是依李时珍的“古之一两,今用一钱”为依据。而《方剂学.古今药量考证》则较为中肯。)如用辽细辛怎能受用!? 综上所述,读《伤寒杂病论》不应脱离历史,不然难窥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