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独孤园丁

论脉与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1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梧桐树 发表于 2015/2/21 23:52
楼主之钻研精神、毅力非常可贵!
当今学医、业医之人假若均如此好学且谦逊,则国医振兴不难而民众受益无穷 ...


谢谢先生褒奖,医道刚摸着点门,发表点感想,错误肯定很多,但为了提高不怕众位老师和先学见笑。
请台兄今后多多指点为盼!
发表于 2015/2/22 2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只会眷顾那些不辞辛苦的人!
只有经过辛勤的付出,爬上巨人的肩膀,才能处于比巨人更高的高度,领略更加无限的风光!
没有巨人肩膀的支撑,妄图与巨人比高,那是狂妄无知!
新春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hyt1992214 发表于 2015/2/22 21:24
幸福只会眷顾那些不辞辛苦的人!
只有经过辛勤的付出,爬上巨人的肩膀,才能处于比巨人更高的高度,领略更 ...


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15/2/23 09: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园丁:
君不见《内经》至真篇中,仅以五运六气盛衰为依据,只讲“证治”,并未论脉。
此处,“证”即是“症”。


益民老人回复:
事实并非如此。至真要大论不但讲“证治”,而且有大量的脉学原理,有脉证并治,有舍脉从证,也有舍症从脉的依据。五运六气与伤寒论,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8: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认真参考台兄的意见,谢谢节假日回贴。祝兄春节快乐!
发表于 2015/7/11 13: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家乡的梧桐树 于 2015/7/11 13:12 编辑

“证”与“症”不同,但自古至今书写每多混淆,如“脉证相参”、“对症下药”、“舍脉从证”等。“症”即疾病症状,系患者感觉、外在表现。“同病异治”属症同而证不同,“异病同治”则属症不同而证同。所谓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实即详细分析患者之证与症。
少数久病或得外感暴病之人,常有证、症不符者,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等。此时脉与症,一真一假,故有“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说法。仲圣《伤寒》书中亦有。
“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对医者基本功底要求颇高,用药失误极易害人。“舍脉从证”说法中“证”应为“症”,“舍证从脉”说法中“证”应为“症”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5: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梧桐树 发表于 2015/7/11 13:09
“证”与“症”不同,但自古至今书写每多混淆,如“脉证相参”、“对症下药”、“舍脉从证”等。“症”即疾 ...


对。感谢纠正。
发表于 2015/8/17 1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遍,空空如也;又看一遍,满眼学究;在看一遍,文字机器,照搬书本!如此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归源散人 发表于 2015/8/17 10:11
看了一遍,空空如也;又看一遍,满眼学究;在看一遍,文字机器,照搬书本!如此而已!


不看便罢。浪费你的时间。
发表于 2019/10/8 15: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6 1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