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与中医实践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人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概括。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显然,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阴阳学说的思想影响力很大,早至春秋时代就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尽管如此,阴阳毕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辨证法。但是,我们不可能利用阴阳学说去发现具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两种不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例如原子,当人们发现了原子,并发现“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之后,便可以将带负电的电子归纳为阴,而带正电的原子核归纳为阳;当人们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之后,可以将中子归纳为阴,将质子归纳为阳。如果人们没有发现原子,就不可能对电子和原子核做出阴阳属性的概括。举出这样一个例子,用以说明阴阳学说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发现任何具体事物,也不能解决任何具体的矛盾和问题,它只是对任何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两种不同属性的概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各种疾病必须要有具体的方法和药物,而不可能用阴阳学说来治疗,但可以用阴阳学说来概括。 这样讲或许会引起那些阴阳派的疯狂攻击。如果是这样的话,请他们解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阴证还是阳证,并拿出治疗方法和方药。现在,有些人过分夸大和迷信阴阳理论,把阴阳理论看作是万能的。他们不把学习和研究中医的重点放在生理、病理、药理、方理上,不在辨证方法和治疗用药上下功夫,而是放在阴阳五行学说上。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中医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实践。而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家们的事情。古代文人们把阴阳学说纳入中医的实践经验,用以证明阴阳学说的伟大,但不能用阴阳学说来解决中医实践存在的具体问题。这就是阴阳学说与中医实践的关系。 中医学应该象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物理学、建筑学、数学、化学等学科一样,有一套独立的专门理论,而不是阴阳五行学说。实际上,中医早已有独立的专门理论,这就是辨证论治理论,但这套理论却被某些人所淡化,被阴阳五行学说所代替。这是中医的最大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