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第十五节 《内经》自相矛盾举隅-《<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9: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⒀肝仁故目视,肺义故鼻候,心礼故耳司,肾信故窍泻,脾智故口诲:《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郑玄注:“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智)。”

孔颖达《疏》:“正义曰:云‘木神则仁’者,皇氏云:东方春,春主施生,仁亦主施生。云‘金神则义’者,秋为金,金主严杀,义亦果敢断绝也。云‘火神则礼’者,夏为火,火主照物而有分别,礼亦主分别。云‘水神则信’者,冬主闭藏,充实不虚,水有内明不欺于物,信亦不虚诈也。云‘土神则知’者,金木水火土,无所不载土,所含义者多知也,所含者众,故云‘土神则知’。”

陈立《白虎通疏证》:“《大义》引《援神契》云:‘肝仁,故目视。肺义,故鼻候。心礼,故耳司。肾信,故窍泻。脾智,故口诲。’‘肾信’‘脾智’常互易,《玉览·人事部》引《援神契》文可证也。”

金栋按:《白虎通·卷八·性情》:“五藏,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也。

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者好生,东方者,阳也,万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叶。目为之候何?目能出泪,而不能内物,木亦能出枝叶,不能有所内也。

肺所以义者何?肺者,金之精。义者断决,西方亦金,杀成万物也,故肺象金色白也。鼻为之候何?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雨则云消。鼻能出纳气也。

心所以为礼何?心,火之精也。南方尊阳在上,卑阴在下,礼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锐也。人有道尊,天本在上,故心下锐也。耳为之候何?而能遍(辨)内外,别音语,火照有似于礼,上下分明。

肾所以智何?肾者,水之精。智者进止无所疑惑,水亦进而不惑。北方水,故肾色黑,水阴,故肾双。窍之为候何?窍能泻水,亦能流濡。

脾所以信何?脾者,土之精也。土尚任养,万物为之象,生物无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黄也。口为之候何?口能啖尝,舌能知味,亦能出音声,吐滋液。”

仁、义、礼、智、信之儒家五常(性),配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是按相侮(反克)之次序对应,即肝木仁、肺金义、心火礼、肾水智、脾土信,所以“肾信故窍泻”,当作“肾智故窍泻”;“脾智故口诲”,当作“脾信故口诲”。《孝经援神契》下文云“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可徵。

《五行大义·卷三·第十四论杂配·第五论五常》:“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行之终久,恒不可阙,故名为常。亦云五德。以此常行,能成其德,故云五德,而此五德,配于五行。郑玄注《礼记·中庸》篇云:‘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智。’《诗纬》等说亦同。毛公传说及京房等说,皆以土为信,水为智。……按毛公及京房、汉史皆以土为信,可谓其当。所以然者,夫五常之义,仁者以恻隐为体,博施以为用;礼者以分别为体,践法以为用;智者以了智为体,明睿以为用;义者以合义为体,截断以为用;信者以不欺为体,附实以为用。其于五行,则木有覆冒滋繁,是其恻隐博施也;火有灭暗昭明,是其分别践法也;水有含润流通,是其了智明睿也;金有坚刚利刃,是其合义截断也;土有持载含容,以时生万物,是其附实不欺也。郑玄及《诗纬》,以土为智者,以能了万事,莫过于智;能生万物,莫过于土,故以为智;水为信者,水之有潮,依期而至,故以水为信。此理寘证狭,于义乖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9: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⒁《太平经》:《中国哲学大辞典·著作·道教》:“道教书名。道教早期经典。传汉时曾先后流传三种《太平经》: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造《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东汉时于吉《太平清领书》一百七十卷,张陵《太平洞极经》一百四十四卷。均已散佚。明《正统道藏》所收《太平经》,乃一百七十卷本,今残存五十七卷。该书卷帙浩繁,殆非一人一时之作。内容庞杂,言及天地、阴阳、五行、干支、灾异、鬼神以及当时社会情况等,宣扬宗教和封建理论观念,也有一些篇章反映劳动人民反对统治阶级聚敛财物,主张自食其力和救穷周急等思想,对于张角的太平道、张陵的五斗米道均产生一定影响。为研究东汉末期社会情况和道教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收入《道藏》第73-115册。”

任继愈《道藏提要·1091太平经》:“五十七卷。是经宋《四库阙书目》及《宋史·艺文志》著录,然皆题‘襄楷《太平经》’。据《后汉书·襄楷传》,汉顺帝时,琅琊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神水上所得神书,号《太平清领书》。晋代以降,《太平清(或作青)领书》渐改成《太平经》,如葛洪《抱朴子·遐览篇》及《神仙传》并称《太平经》,孟安排《道家义疏》卷二为于吉所得神书好《太平经》百七十卷。唐李贤注《后汉书》,更确指于吉所得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谓其经以甲至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唐王悬河《三洞珠囊》摘录《太平经》文多条,与今本符。又敦煌《太平经目录》所列各部篇目,亦略同今本。足证今本即唐人所谓《太平经》之残卷。其经名‘太平’,亦出经中,经卷一一二第十四页即云‘故施洞极之经,名曰太平’。近人从其思想内容、语言、地名、制度等方面进行考证,多谓《太平经》系出汉代,《道藏》本残卷大体保存汉代著作之本来面目。其书非出一人一时之手,乃一部集体编写之道书,宫崇、于吉均重要编著者。此经可能先有秘传之草本,即《太平经复文序》所谓‘太平本文’,流传于民间,经多人逐渐增修,遂成一百七十卷之大经。此经文辞俚俗支蔓,义多重出,其中多处谓‘拘校’散见于民间之古文书以成经,上于有德之君,可见乃一部民间‘神书’之总集,保存东汉晚期甚至上至西汉大量巫觋杂语,为原始道教之重要经典,乃研究中国思想史、宗教史等极为重要之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9: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⒂肺应口:当为脾应口。肺当作脾。传抄致误。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9: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⒃舌应肺:当为舌应脾。肺当作脾。传抄致误。

发表于 2014/12/19 19: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xueqier 于 2014/12/20 23:13 编辑

为什么非要用五行理论来机械化中医的脏腑关系呢?的确,五行是脏腑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但是在这里要明确说的是,五脏之间除了五行关系外,还有其他的关系,比如心是君主的关系;比如心主表,肾治里的关系;比如肾水和脾土之间的生败关系,等等。在中医中,阴阳是起支配作用的,五行只是五脏的一种关系而已,不是全部。非要机械的把五脏和人体的官窍对应是对中医的武断修剪。心和目对应是从心神角度讲的,神气足人的目光就炯炯有神,同样心中上火时舌尖就红,有些耳聋是从心的阳经小肠经入手调理的,心肺有毛病也会影响鼻孔等等,舌有孔窍和心相连,同样,舌也有孔窍和肾相连,要不,怎么肾气足,人的舌下就充满津液呢?从另一个角度看,目中对应五脏,舌相也对应五脏,魄门亦为五脏使,等等。人的官窍和内脏之间的关系复杂,没有必要为了五行的美进行人为的修剪。
发表于 2014/12/19 19: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医中,人体分作三个层次,最底层的是这个肉眼能够看到的西医解剖学研究的东西;中间层次是经络,阴阳五行等的这个肉眼看不到的层次,中间层次控制底层;最高层次是元神,元神统帅和控制中间层次,进而控制全身。这个在《内证观察笔记》中讲的很清楚。内经中的论述,是把这三个层次当作一个整体来讲的,说心脏,有时候是指肉体的心,有时候是指心神,有时候是指元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