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51|回复: 0

中医与西医之诊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2 13: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与西医之诊别

    中医治病介于辨证和选方之间必须拟定中医的治法。中医治法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大类,具体单一治法有寒者者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反治法、反佐法、釜底抽薪、提壶揭盖、……等,根据复合证候的需要这些单一治法又可组合成复合治法数以万计。这些治法是由几千年来无数中医学家具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和多学科知识产生的灵感思维而创造的千变万化的治法。几千来中医学家就是用这些治法在临床上取得确切的疗效,无数次临床实践又千锤百炼证明了这些中医疗法的科学性。用西医治法来研究中医治法,好比用西方文化研究东方文化,会有什么研究成果呢?
    举例来说,中医和西医诊治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从各自的诊疗思路来看中西医结合是不可能的。西医诊断消化道的某一种炎症,在中医认为形成这些炎症的病因有风毒、寒毒、暑毒、燥毒、热毒、火毒、水毒、湿毒、痰毒、饮毒、食毒、食积、气滞、血瘀等,还挟杂病人自身体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胃虚、肝胆虚、肾虚(肾火不能生脾土)、心虚(心火不能生胃土)、肺气郁闭(肺主气,肺气郁闭则肠胃气机失常)、胆胃不和、肝胃不和等脏腑之间相互功能失常,同时还有季节气候的变化、病人心理变化,以及劳累、饥饿、暴食暴饮、出差旅行水土不服等许多因素产生消化系各脏器炎症。这些许多因素相互交织致病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辨证论治对证用药的具体方法是,任何一个消化道炎症病症在中医辨证如果是单一病因致病就则可分为几十个基本证型,实际上大多数病人是因多种病因相互交织致病,形成几百个复合证型,每一个复合证型又有因人、因时、因地的因素产生个体差异,形成千变万化的病名相同而症状有异的病状。所以患同一种病的许多病人在一起交流,各人的病状都不完全相同,患同一种病的许多病人用同一个方治疗则大多数病人无效。因此中医论治也必须用千变万化的治法选用几十个有代表性的方剂,针对每一个病人进行数方合用和加减药物,拟定适合每一个病人证候的对证药方,而且在治疗某一个病人过程中的初期、中期、未期和善后消除病根的阶段还要随着病情的动态变化须及时改变治法和方药,只有这种符合辨证法的科学治疗方法才能确保治疗效果。而中西医结合对中医的“证”就无法认识,只好用几味实验室实验有抗菌作用的清热解毒药加上几种抗炎西药,这种治法对中医辨证的非热性证候毫无疗效。工作认真的医生就套用中医教课书上几个基本证候选几个系列方剂或几种中成药,为保有效又加上几种西药来缓解症状,这样刻舟求剑、按圖索驥的治法,仍然不可能应对某一种病症的千变万化的病情,远远比不上中医辨证论治的效果。例如王姓48岁女病人,患胃脘痞胀三年,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已服药物有吗叮啉、胃复安、新络纳、雷尼替丁、洛赛克、丽珠胃三联、并加中药保和丸、胃复春、三九胃泰,汤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蒲公英、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铁树叶、焦楂曲、鸡内金、炒莱菔子、香附、陈皮、槟榔、大腹皮、三棱、莪术等健脾清热消炎、理气消胀化积药物二百余帖,看似对症,实际治疗结果病情越治越重。后经纯中医之诊治,病人诉说胃胀于食后和平卧时减轻或消失,饥饿和劳累时发作或加重,神被乏力,动则心慌气短。此为虚胀,真虚假实证。是因脾胃中气虚弱,脾升胃降无力,浊气郁阻中焦,用补中益气汤原方五帖主之,胃胀减轻程度过半。再服五帖胃胀全愈。如此中西药混用久治不愈的病人再用中医辨证论治,十治可愈八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9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