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佛问道看模糊科学对针灸科研的辩论 方国华 主题词:模糊科学 针灸 道家 佛家 引言:针灸的临床效果不可质疑;经穴的存在虚无缥缈无可争议。这是对两千多年的世鉴与科学追求所言!从虚无缥缈中体现临床效果,实在让当下人们无法理解。这里面存在三个关键词,一个是“缥缈”,一个是“实证”还一个就是“科学”。“缥缈”中求“实证”,让科学观,应该称为“狭隘科学观”无奈!“狭隘科学观”这一词让很多人迷惑。有必要深度讨论,才能明确“缥缈”与“实证”的科学认识! 数十年来,一直追求经穴实质的研究与规范标准,刻意画标准的科学态度,使得教学与科研失去了缘起平台和理论基础。针灸学的科研与教学失去了根基,成为了缥缈学术,走进了死胡同! 在这里讲狭隘科学观是说,精确科学与模糊科学所针对的课题不同;用精确科学去研究模糊对象,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精确数值。如果,没有区分,科学观是狭隘之观。模糊科学范畴实际早被佛学与道家学说所理论;被传统医学所应用!古东方文化解析模糊理论,更生动,更有内涵。访佛问道用模糊科学推动针灸学的研究,生动有力! 一、访佛问道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一点,旨在打开人们对宗教与科学的心结!道家学说与道教有别,佛学与佛教有别。前者是文化后者是宗教。但,这两个还有不同。道家学说是后来被社会团体所尊崇,成为道教;佛学是佛教(尤其是中原佛教禅宗)提倡人间佛,现世佛,走入现世人间的学说。从宗教来讲,两者都是入世学说。在这里不是宣传宗教,而是在讲古东方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联! 是什么认识观与方法论形成发展了传统医学,这是透析传统医学的关键!从传统医学起源的历史来看,周易与黄老学说盛行。《皇帝内径》是中医的初祖经卷。周易与黄老学说是中医学的母体文化,它充满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整体宇宙观;而不是你的狭隘科学观。笔者用“狭隘科学观”一词,是想表达研究经穴实质未果;是受科学观的局限而陷入绝境!凡客观实在,都有它的理性规律。人们对客观事物只有是否认识的问题,不存在你没认识就不科学的问题。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科学活动。这要看你拿什么认识观与方法论来推导科研工作。 针灸从虚无缥缈的经络气穴中运作出临床功效,这是对属性概念的运作!医者对经穴有概念,但概念的基础属性是模糊现象,它的属性只是主流数据集合的统计。模糊数学是模糊科学的理论依据;模糊科学有它的数学框架。从哲学观上来说,佛学与道家学说对宇宙自然的认识无拘无束,更加彻底!它对模糊指向的认识与利用,更直接。中医的形成与运用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中医学形成的古代,人们不具备精确的科学能力,对混沌的宇宙认识,产生了古朴的认识观与方法论。它奠基了人类在混沌迷茫中追寻客观实在的平台!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无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用“道”字表达了两重意义,一个是宇宙自然,一个是人们相对宇宙自然的认识观与方法论。无际的宇宙和无边的法力,没有终结!“非常道”是非常无际的客观世界。“非常名”是没被命名尚未理性认识的客观世界。在讲“非常道”与“非常名”的同时还有另一重意义,就是“常道”与“常名”。常道与常名,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现有认识能力下可认识的宇宙世界;“常名”是已被人们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客观和理性认识的事物!这里还出现两个词,一个是“观其妙”一个是“观其徼”(徼jiao,字义是,有头绪、有迹象的实有;语义是,有形的精微物质)。观其妙,是指玄妙未知的客观世界,可以说是模糊世界。如果连模糊感都没有就什么也谈不上了!“观其妙”,有可能是尚未理性认识,精确科学尚未处决的事物。也有可能是模糊客体精确科学无法处决的事物。“观其徼”,是指精微形式的客观世界,是精确科学可以处决的事物。妙与徼,笔者理解为是两个指向。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突出的是“有名”和“无名”。“有名”是已被说明白,可理性认识的事物。“无名”是说不明白或视觉器官所不能认识的事物。“无名”还一层意义,它是,脱离精确科学处决,不能数证推导的范围。它在精确科学严谨的推导面前出现断层。“常道”与“非常道”,“有名”与“无名”,反映到中医学里就是“形神观”物质人体与精,气,神的关系。 “无名”是人们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客观实在,但人们对它有感觉,如果连感觉都没有就什么也谈不上了。道家学说指出,无常的“妙”与常有的“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很明确,“妙”与“徼”一个是无常,一个是常有。也就是说,玄妙模糊世界与精确物质世界,同在宇宙空间!“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以说是,模糊科学与精确科学在客观世界都有它们的规律,都存在它们的科学性! 《皇帝内径》充满了黄老学说精髓,类比推举抽象思维,渗透在整个学术之中。在艺术界,抽象,不管是画派,还是音乐,都是引导领悟内涵与神韵。理论上可能有很多哲理文字数据衔接不很流畅。但是,客观结果却真实存在;这说明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存在问题,而客观规律依然存在。在传统医学,抽象,是引导医者领悟精气神韵的作用,是生命医学的艺术! 在黄老学说的历史环境里,形成的中医初祖经卷《皇帝内径》都是一个血统观念。是,取代不了的观念,回避不了的古文化! 对黄老学说的白话解,开口即错,只有心得没有专家!说少了不尽意,说多了有谬误,道的指向是无际世界,是表达不清的无际妙境!妙境是对模糊境界的表达。对“道”的理解应该是一种境界,这个过程是感悟、是觉悟、是禅的静虑。对道的理解是冷暖自知的觉悟! 佛教中的禅学,对黄老学说的认识观与方法论有所进化。 佛学中讲,不立文字!这里面有两种意义。一个是,模糊对象语言表达不清,说出来有可能误导,所以不立文字。另一个是,语言文字表达的都是描述,描述的是慨括观念,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翻版。不立文字,实际是强调不要依赖文字!这里也可以说是对“道”不可言表的写照! 不立文字,不是鄙弃文字,而是说通过文字超越文字,接近客观事物的本体!从不认识到认识,文字是桥梁。通过桥梁,接触到客体,桥梁就不重要了。直指见性,直截了当的直取佛果;这是佛教认识观与方法论的经典!这也是道家学说“非常名”在这里的升华! 佛学讲性空。从佛教哲理来说,性质、本性、属性的性,为空。“在谈空时提出了“八不”的学说。即不生不灭(从实体方面看)、不常不断(从运动方面看)、不一不异(从空间方面看)、不来不去(从时间方面看)。在他们看来,生灭、常断、来去、一异是一切存在的基本范畴,也是人们认识所成立的根据。”在这里把认识置于时间与空间中。事物就有了运动变化的因素,在佛学看来,客观事物,没有一成不变的。只有本性空,才能有事物的变化空间!本性空,也就是虚空。这里说的虚空,是存在于认识中的虚空。认识的描述是假设的概念,文字不是翻版,所以说是假名。本性如果固定为铁板一块,就不可能有变化了。这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是佛学的运动观! 禅学里讲直指见性。就是直截了当,不兜圈子,直接获取事物的属性概念。用佛学的话来说,就是不分次第!也可以理解为,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直接透过事物看本性! 属性,是由数据实体与模糊实体分别构成的两种属性。有固定数据构成的属性是精确概念;模糊体构成的属性是虚拟概念!实体也好,虚体也罢,佛学把它们称为“实相无相”。这与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雷同。道家的“道”指的是宇宙无际;佛家的“法”指的是佛法无边。佛道融通了无际与无边,实际这是人类征服宇宙完整的认识观与方法论! 佛学的认识观与方法论是面向宇宙进取的一种接力、一种延续,这好像攀登高峰,没必要找海拔起步,从相对高度攀登即可。人们置于时间与空间里,向下观望宇宙深奥无底,向上展望天界无边无尽。向宇宙进取应该捷足先登。顿悟是捷径,没有顿悟,时间不会给人们向宇宙探索的生命;生命界限成为人们向宇宙进取的极限;有极限,就谈不上佛法无边了! 佛学讲究顿悟,顿悟起步虚空。好一个“不分次第,直指见性”!把人们的认识观与方法论置于了当下起步。这个当下,没有历史界限,山多高,水多高!随着人类的进化,新起点不断的呈现,顿悟不断的升华,人们一步一步攀登宇宙高峰! 顿悟是智慧!佛学讲“唯有心识”才能体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这里所说的“唯有心识”不是哲学中所说的“唯心论”。顿悟与心识它不是哲学的推理;它是一种启迪智慧的程序和方法;是开发大脑的技巧与途径。这个工作称为心法修持,实际是说大脑的调整。修持,在佛教与道教中讲地比较多。修持就是大脑的启动与运用。人们所说的修身养性,是自身精神意识与物质肌体相互转化的体现。植入主题,静虑顿悟,就有智慧的升华。人对大脑的功用,现在处于简单阶段。有技巧程序的启用大脑,是人类自身进化地高智商阶段。这是脑科学范畴! 不分次第的顿悟,用心识体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经络气穴的发现与应用就说明了它的真实性。超理性的感悟客观事物的存在,与模糊科学有所融通! 二、模糊科学 模糊科学介绍中说:“模糊性科学发展的主流是在它的应用方面。由于模糊性概念已经找到了模糊集的描述方式,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评价、推理、决策和控制的过程也可以用模糊性数学的方法来描述。例如,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模式识别、模糊综合评判、模糊决策与模糊预测、模糊控制、模糊信息处理等。这些方法构成了一种模糊性系统理论,构成了一种思辨数学的雏形,它已经在医学、气象、心理、经济管理、石油、地质、环境、生物、农业、林业、化工、语言、控制、遥感、教育、体育等方面取得具体的研究成果。模糊性数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应是计算机智能。它已经被用于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等方面,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已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模糊数学介绍中说:“模糊数学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一门数学新分支。它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模糊数学提供了一种处理不肯定性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新方法,是描述人脑思维处理模糊信息的有力工具。它既可用于“硬”科学方面,又可用于“软”科学方面。” 模糊科学的基础概念是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是以不确定性的事物为研究对象。不确定的模糊事物,是由群体因子形成,主流因子数证集合,来确定模糊事物的属性,从而明确模糊事物的概念。这是对模糊事物的认识方法! 佛法与道法的顿悟、觉悟与模糊科学都是在属性无精确依据情况下的认识。它们都是跨过精确数值断层,直接领悟客观本体的认识方法。这里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认识本身,一个是认识对象。认识本身是,越过数据逻列断层认识事物;认识对象是,无法采集或没必要采集数值的事物。模糊科学是处决无法采集精确数值,从而集合主流数证反应属性,确定概念。顿悟和觉悟根本就不追究属性的数证依据。靠本能觉悟来顿悟事物的属性,从而形成相对概念。悟性靠本能,本能是潜能,潜能是培养智慧的源泉。平常人们说,看你的悟性强不强,指的就是认识潜能强不强! 例如,对一碗粥的认识。如果电脑识别,可以说具有尽善尽美的科学依据;电脑要有一系列样板数据。它要有水、米面、配比、加工过程等因素。人看到一碗粥,马上就有解渴解饿概念。这个概念包括粥的复杂属性;包括精确的属性数据。人没必要去精确的逻列属性数据再来确定,尽管对属性数据模糊,但粥的功用概念确切!直截了当,不需要精细的数据,模糊的属性确定了明确的概念。属性确定概念,概念反映属性,人们利用的是属性!这就是感觉与顿悟。是一种任何其它所不能代替的智慧;是人的一种本能,是技巧! 不管是精确科学还是模糊科学都是科学的接力,都是站在知识肩膀上的进取!觉悟与顿悟也是在高容量大脑与知识肩膀上的升华! 三、针灸科研的歧途 中国传统医学是华夏文化孕育而生。现代人们执意明确经络的实质,规范经穴的坐标尺寸,这是对古人示意的不理解!古人不具备科学程序的发现,所以经穴的标注也不具备数证的推导! 针灸学是对生命迹象的动态肌体进行诊疗,它思考的是运动变化的模糊对象。用精确科学套路研究针灸学,是误入歧途!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追求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妄图用精确实质的物体确定下来。试图把“非常道”和“无相体”,终结在规范的标准之内!古人只不过是把感悟到,无法言表的妙境,抽象的描述一番。怎么可以把比喻当做主体研究? 通过佛学与道家学说看缘由,再用模糊科学分析针灸学的应用。你会发现,经络气穴的标注,实际是对属性的指向;针灸的操作,实际是对属性的利用。这个属性的来源,没有实体数证,它转化成地概念,也是模糊概念!你用精确科学研究模糊对象,是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错误! 中医学的主体概念是来自抽象属性,例如:阴阳学说所指的前阴后阳,下阴上阳,脏阴,腑阳等。又如: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在针灸学里,经气的流注以及穴位的性能等等都是抽象属性。这种属性没有实体数值依据,它所形成的概念也是虚拟概念。对经穴应用主要是对属性的利用。这时看概念,它的实际意义是对抽象属性的标记! 由于,经穴是缺少实体数据的属性,所以说标注经穴,是对属性的一种指向。指向既没有实质概念也没有精确尺寸!所标注的穴位,实际意义是引导你进入虚拟属性思考。标注的另一重意义是,交流与传教。如果,没有语言文字,人们无法沟通。用佛教的话来说,是“实相无相”是“假名”是妙不可言的言表。 经穴的来源,是医患之间的感觉与悟道,这里所言的觉与悟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对经穴来说是一种意识;意的认识也有属性。心理活动是意识,意识没有实体;再研究一百年还是找不到实质! 佛教禅医讲究“痛则思痛”。“痛则思痛”不是单纯的医德问题而是妙不可言的医术问题。“痛”是患者的感觉展示,“思痛”是医者的领悟理解;觉与悟是医患双方的事。对于医者来说,这是顿悟得法,直截了当。这种认识没有数据逻列,也没有路数尊崇,它是感觉情况的结果。感情,是任何其它所不能代替的心性! 规范经穴标定穴位,没有意义更没有科学性!你标定的穴位范围大了,我指的穴位范围小,比你精确;你标定的穴位精确到针刺点,我不刺你的精确点依然有功效。再者,坐标尺寸是精确的数据概念,在人体上无法操作。人本身就没有样板人!古人标注的经穴是一种指向,细看是模糊概念! 古人强调,“守形”与“守神” “守关”与“守机”的针灸攻略。这里所言的“形”与“关”是指,标准与实质的概念;所言“神”与“机”是指,动态的生命流程。笔者认为,追求实质标定穴位,到头来只落得水中月,镜中花;捕风捉影,追着鬼影。经穴没有实质没有标定才是“道”道法自然 穴位的概念很大成分是坐标尺寸;人们对经穴的利用是它的属性,就是功效性能。经穴的功效性能是生成流注的演变。所以,笔者提出:“经穴具有性能质量的变化及位置的不确定性”。这是佛教医学生命观(动态观)的核心;这也是与规范和标定穴位的学术分歧! 从追求实质,规范标定的原则看。小孩子上五年大学,学了一手没有实质对象的诊疗技术,应该说是屠龙之术。有人讲,我们的学生在临床都有治疗作用。笔者看,那是杀猪之用! 通过模糊科学与母体文化的启发,认识能力要有所提升;技术方式要有所突破。认识能力要激发潜在智能,技术方式要突破形式动作。 学习传统医学不是单纯读书的问题,书背的再多,是一种录制,不会升华。只有把知识当做种子,植在清净的心理环境,再启动禅的功力,它才能升华。这与常规用脑方式不同! 针灸的技术,也不是扎下去来回捻捻就完事了。禅医讲究,心中有意,针下有心。这不是一句话,而是手上功能的传递。身心于针下用功,这是针灸技能的精髓,也是佛教医学的特色!知道的自然明白;不知道的说也不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黄老学说与佛学是传统医学的母体文化,模糊科学是研究传统医学的工具。 标定穴位没有科学性;经络的实质没有可探性!强调规范追求实质,是针灸研究的误区,是歧途!这是学术体系问题,不是牵强靠拢问题;应该从新洗牌! 文中主要讲了,有别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但,对心法认识的法则没讲;对针灸临床实操的法则也没讲。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操有距离。读万卷经,不修不成佛! 笔者写出上述理论,就有相应的临床实操法则。没有完全展示,是因为,环境不准许,条件不成熟。也是为了避免,诋毁抄袭;制约移花接木。 佛教医学有传承的规矩。“衣钵相传”是说,要有学术倾向,认可学术说法再传。“单传密教”是说,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不是学术封闭,不妨碍学术争论,也不妨碍学术修正。光明磊落的传教,堂堂正正的辩论!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如果读者觉得有用,欢迎摘抄引用,但要注明作者! 2014年8月29日 (下午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