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小解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由六十四卦卦符、卦名、六十四卦卦辞、三百八十六条爻辞组成。
《易传》为解经之作,传文有十翼,即《彖传》上下二篇、《象传》上下二篇、《系辞传》上下二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各一篇。若将《彖》、《象》、《系辞》合二为一,则为七翼。(又,东汉经师又将《易纬》(《乾凿度》、《乾坤凿度》、《坤灵图》)三篇补入《易传》遂合七翼为十翼。)
《易经》是《周易》的本经,因属儒家的经典,故称为经,为六经之首。
有《经》就有《传》,《传》是解释经文的著作。春秋末期,由孔子及其门人为《易经》作《传》,即《易传》,对《易经》进行了注释及发挥。《易传》是继《易经》之后,最为闪光的著作,是易林中的明珠,中国文化的瑰宝。《传》对《经》的注释大大超过了《经》原有的水平,《经》《传》交相辉映,合三千多《周易》系列书籍文献,组成了一部交融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伟大文献系列,成为炎黄文化的宝贵财富。
“纬”是对“经”的佐翼,六经皆有纬,《易经》之纬为《易纬》,成书于西汉,为《易经》疏注的名著,经传之羽翼,对《周易》影响很大。惜已佚。后经东汉·郑玄(康成)注释得以保存。
《易》图为易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易图包括符号及图象两个内容。符号指《易经》八卦、六十四卦,图象则有太极图、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等,皆为《易经》的主要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据称《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宋·吴革刊《周易本义·序》:“象、占,《易》本义也。伏羲画卦,文王系彖,周公系爻,皆以象与占决,吉凶悔吝,各指其所之。孔子《十翼》,专以义理发挥经旨,岂有异旨哉?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互相发而不相悖也。”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周易》自伏羲画《卦》,文王作《彖辞》,周公作《爻辞》,谓之经。经分上下两篇。孔子作《十翼》,谓之传。传分十篇,《彖传》上、下两篇,《象传》上、下二篇,《系辞传》上、下两篇,《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各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