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440|回复: 10

【原创】亚健康 致死的三大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2 06: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健康   致死的三大原因
(文章来源:《中医药与亚健康》杂至2013年8月第12期P38-40)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健康报》2010-3-31题为“50%的人被活活气死,情商不足影响健康”的文章说:“50%的人是被活活气死的,他们因为情绪激动而导致脑溢血。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他们死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疾病。还有20%的人是被活活累死的,因为他们没有劳逸结合。”

以上所说虽不是至理名言,但目前来说确实如此。因情绪不良、饮食不当和过度劳累,是导致人类目前非感染性、意外伤害性最常见的慢性自然死亡的三大原因,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相关论述。

50%的人是被活活气死的,他们因为情绪激动而导致脑溢血

俗话说“气死人不偿命”,说明“生气”是可以致人死亡的;“气是百病之根由”,说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过度“生气”有关,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可以找到证据。如《素问·举痛论》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怒则气逆。”

怒,俗称生气、气愤,是人在情绪激动时一种正常的情志变化。由于愿望受阻、行为受挫而导致精神紧张情绪的体验,人皆有之。一定限度内的情绪发泄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有重要意义。即当怒则怒,怒而不过,才为最佳。所愿不遂、言语不良刺激、话不投机等,可致怒生。但若大怒、暴怒,则可导致气机逆乱,或是亚健康,或是百病丛生。

怒(生气)既可以上冲心胸,导致或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疾患,又可以气逆伤脑,导致或诱发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患。如果病情严重,则有死亡的危险。说明“气”不是好生的,“生气”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所以说“50%的人是被活活气死的”,此言不虚。

如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东吴大都督周瑜·公瑾,则是被蜀汉丞相兼军师诸葛亮·孔明活活气死的。“孔明三气周公瑾,英年早逝三十六;卧龙吊丧柴桑口,气死周郎出凤雏。”诸葛亮三气周瑜,将周瑜活活气死,年仅三十六岁而英年早逝,诸葛亮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而去柴桑口吊孝,遇见凤雏先生庞统,庞统用手抓住孔明大笑说道:“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

实际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情绪不良有很大关系。或是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或为疾病的诱发因素,或为疾病加重的因素,或是亚健康的根源。

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他们死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疾病

俗话说“人生在世,吃喝而已”、“见餐不吃,呆也”。饮食是机体出生以后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人如果要想活着,就必须吃喝。但饮食要卫生、要适量、要合理搭配,科学用餐,否则若饮食不洁,饮食不节,胡吃海造、暴饮暴食、嗜酒狂饮、大鱼大肉、生猛海鲜等过食膏粱厚味,则百病丛生。如目前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多与此有关。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可以找到证据。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腹中论》:“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转为消渴”等。

消瘅,是消渴病(糖尿病)的古病名;仆击,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脑中风(脑血管病)的一个症状;偏枯,即偏瘫,是半身不遂的古称;肥,即肥胖;贵人,乃富贵之人。热中、消中,指消渴病的中消证,以病机而命名,即由于过食膏粱厚味,油脂油膏,日久导致中焦胃热炽盛,可消谷而善饥多食,并兼见消津耗液而口渴多饮,或消烁肌肤而消瘦无力等症状。中医经典《内经》认为,长期过食油脂油膏、甜美饮食,可致肥胖,或导致糖尿病及脑血管病等。

通过流行病学观察及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与饮食结构和肥胖有直接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诸多富贵病的发生率逐年在我国增高,即生活越富裕、人体越丰满、肥胖,此类疾病就增多。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过食高脂、精细、甜美饮食,可致肥胖,和或导致高血脂、高血粘,从而形成动脉硬化,或是亚健康状态,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与脑中风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肥胖与糖尿病有明确的相关性。这是因为肥胖者血脂增高,可抑制葡萄糖的利用,或摄食过度造成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负荷过重,导致胰岛素抵抗等,可诱发糖尿病。而糖尿病又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所以说“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他们死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疾病”,此言不虚。

    20%的人是被活活累死的,因为他们没有劳逸结合

俗话说“积劳成疾”、“过劳死”,说明过度劳累是可以导致人死亡的。

对于由过度劳累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在中医经典《内经》中也有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等。由于心主血,肺主气,脾主肉,肾主骨,肝主筋,五劳所伤,实际上是伤及五脏之本体,损伤内脏的精气,导致脏气虚少,功能减退,久而积劳成疾。而古代中医药长寿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则说:“久即损寿耳。”即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劳累、用力,除了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外,还会损寿,导致早死,实际上就是指过劳死。

中医认为,过度劳累包括三个方面,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

时代精神的标杆人物,共产党的好干部,安徽省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则是一个明显“过劳死”的例子。沈浩,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因长期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于2009年11月6日清晨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而诸葛亮则是由于“积劳成疾”过度劳累而死亡的历史人物,年寿54岁。当代人因过劳死的例子非常多,在此不多赘述。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无论是自主创业的大小老板、党的各级行政干部,还是受人雇佣的打工仔、蓝领、白领、公务员等,都努力拼命的工作。每天精神高度紧张,体力严重透支,形劳加心劳,即劳力过度加劳神过度,形成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或恶性肿瘤等,严重者则导致过劳而死,如心脏猝死、突发脑出血而死。所以说“20%的人是被活活累死的”,此言不虚。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22: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互联网《百度百科》)

发表于 2014/6/21 18: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健康排除先天原因实际就是外感病,任何身体不舒服大都与天气有关,我以为中医不应使用亚健康这个名词。

点评

亚健康这个名词,由中医教授创建的,  发表于 2014/6/22 03:4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03: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健男 发表于 2014/6/21 18:27
亚健康排除先天原因实际就是外感病,任何身体不舒服大都与天气有关,我以为中医不应使用亚健康这个名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Berkman)提出在疾病与健康之间存在一种“第三状态”。这一模糊概念刺激了青岛医学院一位中医教授叫王育学的灵感,他于90年代中期创造了“亚健康”一词(据说当时他只是一家健康杂志的编辑);1996年1月,对伪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健康报》开辟了“亚健康学术探讨”专栏;同年5月12日,中国药学会在北京召开“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确定“亚健康状态”的名称;1998年“第2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给亚健康状态取了个英文名“sub-healthy states”。


http://view.news.qq.com/a/20120120/000034.htm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03: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岛中医教授王育学提出了“亚健康”这一概念


在90年代中期,青岛医学院的中医教授王育学,将N·布赫曼的“第三状态”理论,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不归类在他处”的“衰老”、“不适和疲劳”等字眼对应,自创了“亚健康”的中文名称。

http://view.news.qq.com/zt2012/sub_healthy/index.htm?132736644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8: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健男 发表于 2014/6/21 18:27
亚健康排除先天原因实际就是外感病,任何身体不舒服大都与天气有关,我以为中医不应使用亚健康这个名词。

先生说道:亚健康排除先天原因实际就是外感病。

请问先生,什么是外感病?
发表于 2014/6/23 19: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医治未病...
发表于 2014/6/24 10: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6/22 18:16
先生说道:亚健康排除先天原因实际就是外感病。

请问先生,什么是外感病?

什么是病?病就是身体不舒服呀,什么是外感病?就是一切身体本身以外的原因诱发的身体不舒服呀,包括天气,地理,语言等。亚健康这个名词西医用恰当,中医似乎不大合适,当然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发表于 2014/6/24 11: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气死,也属于“亚健康”吗?
发表于 2015/3/17 19: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郁病很难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2 18: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