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200|回复: 1

zt-藏象生命系统:《黄帝内经》中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8 1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藏象生命系统:《黄帝内经》中的秘密
2014-04-18 王英华 [url=]中医文化[/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藏象生命系统:《黄帝内经》中的秘密

     一、《黄帝内经》渊源

     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至今充满迷惑的一本奇书。首先,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甚至可以说不知道怎么来到人类手中的。现在其来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成书于黄帝时期。因为《黄帝内经》是以设问形式写成的,主要是黄帝问臣下答,也有一些是臣下问黄帝答。所以有人直观地认为,《内经》就是黄帝写成的,因此其成书年代也与黄帝同期,如此推论成书当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但此观点现在很少有人坚持。

      2、成书于战国时代。到了宋代,一批学者认为应该成书于战国时,始创此观点的有宋代邵雍,此人乃是研究《易经》的宗师,相传曾创“梅花易数”之法,他曾经说: “《素问》、《阴府》,七国之书也。”宋代大哲学家程颢也持此观点,他说:“《素问》书,出战国末,气象可见。”

      3、成书于秦、汉之际。持此观点的学者众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曰:“《黄帝素问》,原本残阙,王冰采《阴阳大论》以补之。其书云出于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述旧闻,著之竹书,故贯通三才,包括万变。”

      4、成书于汉代。从元朝开始,有人就怀疑此书成于汉代,元明之际的吕复曾说:“《黄帝内经》,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乃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

      综合这些观点,大约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与中医理论形成的时间是两回事;二是现在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集纳本,而绝非原著,是战国到汉代期间,许多人整理上古医书的结果,但在整理的过程中,有些医学家将自己对古医书的理解加入进去,形成目前《内经》文风不统一的事实。

      二、中医的起源


      中医学是也是充满疑窦的一种奇怪的东西,成系统的中医学大约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春秋以前找不到任何中医学来历的线索,东汉以后又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对它进行增补,在短短的20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一下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一经达到,后人就再也无法超越。这在逻辑上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一种医学想达到一定的程度,非经过漫长的时间酝酿不可。中医没有关于起源的任何证据,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证明中医的起源呢?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文字。可惜这是一个梦,在已发现的15万片甲骨当中,好象没有关于中医的确切记载(据统计,甲骨文中涉及医药的文字有323片415条卜辞,记载病名20多种。但这也不能证明中医的起源,因为看不到理论及思维的线索,只能说当时有医药的记载)。


      看来只能从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中寻找中医的起源了。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远古的时候人民常常患病,但当时还不知道如何治疗,病人只好在痛苦中挣扎,呼天号地,凄声惨惨。有一位名叫炎帝的人或神,实在于心不忍,决心解除民间病痛。他开始尝试用草药来治病,但又不知药性,只好以身试药,拿来各种草药吃下去,以此来确定药性和疗效。据说炎帝有一天中了七十多次毒。炎帝即为神农氏,这大约是中医起源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的最早版本,以后许多史籍中都延用了这个版本。《史记纲鉴》记载:“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搜神记》中还有一条更加详细的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看来神农用这条“赭鞭”打出来的不止是中草药,而且还有农作物,所以他才号为“神农氏”。据说“神农鞭百草”并非人们的想象,而是确有其事,《述异记》就记载:“太原神釜冈,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一名神农原药草山。”


      神话传说中除了神农发明中医以外,实际上中医古代有名的大神都与中医的发明有关联。比如说黄帝,他是中国神位最高的一位神灵,拥有许多项发明权,象农业、渔网、水井等,其中也包括中医学。《黄帝内经》一开篇就是黄帝问岐伯,看来他也参与了中医的发明,所以书以黄帝命名。《帝王世系》“岐伯,黄帝之臣也,帝使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伏羲实际上比黄帝更古老,其实真正的中国祖先应该是伏羲而不是黄帝,几乎所有的早期神话都说是伏羲和女娲创造了人类,汉民族如此,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也是如此。他不但创造了人类,而且学问也大得了不得,《易经》八卦就是他的发明,几千年来居然没有人能够真正读得懂。这样一位伟大的神灵,按照“医源于圣”的法则,伏羲氏也是中医的发明人之一,《帝王世系》记载说“伏羲氏……乃尝百草而制九针。”


      三、藏与象


      《黄帝内经》中阐述的最神秘的东西不是中医学,而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这个生命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将它称为灵魂,而在中医里则将它称为“藏象”。中医学的全部理论,都在讲述这一藏象生命与我们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中医并不是为我们人类的解剖形体而出现的,而是为藏象生命发明的。因为藏象生命是一种可以独立于我们身体而存在的,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


      “藏象”一词基本可以概括中医的所有内容。如果要问“中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过几天中医的人都能回答,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气血、阴阳、五行等等。《黄帝内经》中唯一能将这些散乱的内容统一在起来的就是“藏象”一词。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帝曰: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所处,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魄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阴,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这是中医关于“藏象”的最完整记载,甚至是唯一的记载。它涉及到五脏、六腑、血气、阴阳、五行、神魄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中医的基本内容,而且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形态有功能。难怪目前有许多学者都认为,“藏象”是中医的核心,还有的说它是基础理论的基础……反正中医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建立起来的。


      “藏”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释藏曰:“藏,匿也。”就是隐密、藏匿的意思。但这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藏”字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指“五藏”(心肝脾肺肾,但这里的五藏绝不是解剖系统的五脏)。所以藏象的核心是五藏,而不是六腑,它是五藏之象也。


      那么什么又是“象”?  在解释中医的“象”以前,我们将视线扩大一些,看一看《易经》中的象。《系辞》曰:“易者,象也。”有的书中就直接将《易经》称为“易象”,例如,《左传·昭公二年》记载说:“见《易象》与《鲁春秋》。”这里的“易象”指的就是《易经》这部书。现代人将易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现象、形象的意思。例如,人们在解释乾卦时就说:乾为天。这类象又可分为有形之象和无形之象二种。所谓的有形之象,就是有具体所指的象,如天、地、日、月等等。所谓无形之象,这是指那些不能说出形状的东西,例如风、气等;

      一类是象征、取象,指卦爻中所象征、模拟的自然变化和人事凶吉。例如,在说明离上乾下这一卦时,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在说明坤上艮下这一卦时则说:“地中有山,谦。”

      “象”其实就是后人对《易经》内容的一种理解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象”的本意应该是:好象是这样!比如说,当大家理解不了乾坤时,有人就说:乾坤嘛,就好象是天地。也就是说,象实际上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所以广义地来说,“象”就是可以理解的比喻方法。


      中医的“象”不是比喻,而是“藏”的印迹,或者是某种徵兆。


      《黄帝内经》把从整体观察得来的人体生理知识,叫做‘藏象’。藏即深藏于活体内的脏腑器官,象是内脏器官功能在机体外部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进行观察的。‘藏象’的含义就是通过机体外部表征可以推导出人体内部的运行规律。


      在藏与象的关系中,我们要用藏来确定象,而不能反过来用象来确定藏。现在许多学者将中医“藏象”直接等同于人体的解剖生理系统,部分原因是他们用“象”来确定藏。因此,必须根据“藏” 来划象的范围,而不是根据“象”来圈定象的范围。


      四、五藏


      藏象生命体是以五藏为中心。那么什么又是五藏呢?

      中医五藏与解剖五脏不是一回事。虽然《内经》之五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但它们绝不是解剖意义下的五脏,也可以说《内经》五藏并非血肉五脏。


      第一、《内经》五藏与解剖五脏不对应。人体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在解剖上已经相当明确,它们在腹腔中有固定的位置,是不可更改的。但《内经》五藏不能对应解剖学上的结果,“左肝右肺”就与解剖学相违背。


      第二、《内经》五藏在功能上要大于解剖五脏。虽然五藏与五脏所指对象相同,但在功能上,五藏要大于五脏。


      那么五藏主要指什么呢?

      藏象五藏也指心肝脾肺肾,但它又不是我们熟悉的解剖意义下的心肝脾肺肾,完全是两回事。其实藏象中的五藏有两层含义:


      五藏的第一层含义,它主要指藏象系统中的五条经络,即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这五条经络的不健康状况,都可以反映到解剖五脏中。比如说,当手太阴肺经遭遇伤寒、温热,它会表现于肺部。


      五藏的第二层含义,是指藏象系统作用于人类解剖形体上的五个功能点,或者说五个功能的折射区。也就是说解剖五脏是藏象五藏的影子。因此,藏象五藏与解剖五脏没有一一对应的空间关系。当我们说藏象五藏中的肝时,绝不在解剖五脏肝的位置上。


      那么,藏象五藏在人体中的什么位置呢?它又是个什么样的形状呢?根据中医的理论, 在中医五藏学说中,心是其余各藏的领导者, “心者,君主之官”、“藏真通于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肺是仅次于心的“藏(脏)”,它好象朝中宰相,古代时右为上,故左肝右肺。肝的地位居肺之下,脾又再次之,肾主外。各藏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排列,我们意外地发现,五藏像个轮,其形状好象佛教中的万字符,我们把这个轮称为“生命之轮”。


      此轮是个立体结构,心居此轮正中,五藏相互间由三焦经相连(三焦分上、中、下,完全可以联系五藏),构成生克、胜复诸多关系。每藏中又有两条经络通向全身,肺(肺经与大肠经)、肝(肝经、胆经)、脾(脾经、胃经)、肾(肾经、膀胱经),心除了包括心经、小肠经外,还包括心包络,正好构成十二条经络,各经之间又有络相联,构成一个“如环无端”的网络系统。


      所以,《黄帝内经》之所以称为五藏,那是有特指的,它指的就是神、魂、魄、意、志五神,称为藏象五神,或五藏神,除此之外的藏精、藏气、藏血都与藏神有关。


      五、藏象生命系统


      (一)   精


      我们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中医学,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在我们的身体内,有一个独立于人类生命的另一高级生命,我们将它称为“藏象生命体”,它是个以“五藏”为核心,以经络为辅助,食天地之气的高级智慧寄生生命。


      那么,这个生命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藏象高级智慧生命,它是无形的,至少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上还不能明确证明它的存在,可是中医学却为我们勾画出它的一个基本轮廓。实际上,这个生命系统就是通常所说的灵魂系统,佛教和道教中人孜孜不倦探索的宇宙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人类的身体赖以生存的所有能量,都来自饮食,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纤维、维生素……源源不断地进入身体,转化为维持生命的能量。那么,藏象生命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它“吃”什么呢?,答案是:“精”。


      “精”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最说不清楚的概念,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曾经统计过,在一部《内经》中,关于“精”的具体含义就有13项之多。然而奇怪的是,现代人对“精”的本质的理解好象比较一致。


      当代学者们认为,中医里所说的精气具有哲学含义,它是宇宙中运动着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万物的最原始物质。故精是“精微物质”的说法几乎成了一切中医教课书的通行结论。但这此“精微物质”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人们一般都辟口不谈。


      那么“精”究竟是什么呢?

      《管子·内业》中有一段话谈到了精:“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于天地间……”、“精也者,气之精也”也就是说“精”这种东西充斥整个宇宙,无处不在,它既可被物体沉积成为物的一部分,又可以象物理学中的粒子一样穿行在宇宙中,但就是无法看到它,更别说抓住它。中国人的天文学真的很奇特,古人们居然可以看到遥远宇宙天际中那些漂泊的粒子,而且这些粒子还可以进入人体,成为藏象系统最原始的能量。其实在中国古代凡是谈到“精”的时候,都将其与宇宙相互联系,这说明“精”原产于宇宙,而不是地球的物质。


      宇宙中漂泊的这些粒子,当它进入藏象生命系统后,就变成了某种原料。而五藏既是贮藏车间,也是加工车间,在这里原始的宇宙之精被加工成对藏象生命系统有益的形式,比如说精可以转化成气——“精化气”;精也可以变成血——“精生血”;还可以变成津液等等。离开了这些原料,藏象生命系统将意味着死亡。


      宇宙中飘泊不定的有机分子、或者类似有机分子的生命基本元素,可称为“宇宙生命素”或称能量。中医的精和气,就是这些源于宇宙的“生命素”。人体藏象系统中的生命,它们可能来自与我们不同的地球环境,或者宇宙环境,所以它们需要这种生命素。


     “宇宙生命素”以标量波能量的形式,从四面八方到达地球,据中医的确切记载,宇宙生命素经由五条通道扫过地球运行轨道,年年如此。中医的气指的是“宇宙之精”,而不是平常意义下的空气,但“宇宙之精”又确确实实夹杂在空气当中。所以我们只好这样来理解:凡是人呼吸的都是空气,凡是藏象生命需要的都是宇宙之精。气就是宇宙精气,它是一切生命之源,故称宇宙生命素。它飘荡在我们人体之外,充斥在整个宇宙之中。


      尽管宇宙精气无所不在,充斥整个宇宙。但影响我们地球的宇宙精气则是有限的,而且与月亮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形成五条通道,每年扫过地球的公转轨道,进而影响我们人类的生老病死。这五条通道是:苍天之气、黄天之气、丹天之气、玄天之气、素天之气。《内经·五运行大论》中对这五种气有专门的论述。


      我们将它与目前天文学的星座作一个对比,可能有助于大家理解:


      丹天之气:牛女——奎璧(双鱼座——金牛座)

      黄天之气:心尾——角轸(摩羯、宝瓶座——人马座)

      素天之气:亢氐——毕昴(人马座——巨蟹座)

      苍天之气:柳鬼——危室(室女座——金牛座)

      玄天之气:张翼——娄胃(天蝎座——双子座)


      上述的这些星星,有的属于银河系,有的则为银河系之外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有的则是以星系团的面貌出现,例如室女座星系团就属于河外星系,它距离银河系大约6000多万光年,拥有2500多个星系,每一个星系都有银河系这么大。


      宇宙精气不但影响着我们,同样也影响着宇宙中的所有生命,它是一切生命共有的生命之源。如果宇宙中存在高级生命的话,尽管它与我们的生命结构可能极不相同,但他们同我们一样也从宇宙精气中获得生命,从这个角度说,宇宙中的一切生命都是同根生的亲兄弟。


      上述五个宇宙精气通道,当它们扫过地球时,就受到地球轨道的角度、周长、轨道波动幅度、地球周边星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它的来量、大小、迟早都有区别。这种区别对宇宙而言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我们人类而言则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会影响我们的生老病死,“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中医将人体之外的天之气称为阳气,“阳者,天气也”。为了研究宇宙精气对人体的影响,中医学中专门设置了一个专题,那就是“五运六气”。五运研究的是地球轨道的变动情况,它包括岁运、主运、客运;六气研究的是宇宙精气的变动情况,它包括主气、客气、岁气、司天之气、在泉之气。


      (二)气


      人体手三阳、足三阳六条阳经对应天之六气,经络将天之气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故中医讲“天食人以五气”。但天之气对人体也有伤害,比如说,应该来的时候它没有来,应该早来的时候来得晚,应该来的少时来得多,等等,都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即使天之气来的正常,但由于人体五藏、经络的变动、盛衰情况不同,天之气也会伤害到人体。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可以吸取、截留、保存、再释放宇宙精气。地球周边的星球虽然并不大,但对人类而言已经巨大无比了,所以在它们释放截留的宇宙精气时,对人类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其中有两个天体对人类的影响最大,一个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亮,一个是离我们最近、最大的恒星——太阳。这两个天体释放出来的宇宙精气,中医称为日月精华。


      在宇宙中,最基本的力量为引力,一切星球都要受引力的支配。宇宙精气既然是宇宙中的某种物质,它也会受到星球间引力的影响。地球周边的星球,由于运行周期各不相同,它们引力的复合作用,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地球:一是影响地球轨道的波动幅度,使地球在通过五条宇宙精气通道时角度不同;二是影响宇宙精气的走向,地球周边行星引力的作用可以使宇宙精气径行的路径发生偏差,故而中医说“不及与太过而上应五星”。


      天之气源自宇宙天际,地之气则源自地球的本身。地之气又可分为地球之气,地表物之气二种。


      宇宙精气飘荡在天际,一切物体及生命都可以将其截留、保存、再释放出来。地球在宇宙中是个很普通的小行星,对宇宙、星系而言,它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但在几十亿年的运行过程中,地球吸取截获了大量的宇宙精气,在它缓慢的释放过程中,对地球表面的所有生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医将地球再释放出来的宇宙精气称之为“地气”、“大气”,因为“大气”从下向上散发,故曰“大气举之”。


      所以地球表面一切生命的过程,不但要受到宇宙精气的影响,也会受到地球“大气”的影响,例如中医在讨论地表植物“成熟有多少”时就明确地说:“地气制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地球散发被截留的宇宙精气,受地球在轨道中的位置影响巨大,地球在轨道中的不同位置,标志着不同的季节,每年地气始于子,“正月、二月……地气始发;三月、四月……地气定发;五月、六月……地气高;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九月、十月……地气始闭;十一月、十二月……地气合。”


      地之气的另一组成部分是地表物之气。

      地球表面生长的动物、植物、矿物、水、地球大气等,同样可以吸取、截留、保存宇宙精气。所不同的是,当宇宙精气处于流动状态时,被称为“气”,当宇宙精气被截留、保存时,则被称为“精”,精是气的一种状态。我们人类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够从地表物中提取出它们所截留的微弱宇宙精气,转化成人体藏象系统——第二生理系统所需要的能量,这就是中药的理论源泉,天下之物皆可为药。


      (三)中药


      当五种宇宙之精在扫过地球之时,自然会被地球的动植物、水、无机物等截留、贮存,这种截留不是有意的截留,而是无意之中的收获,因为目前还无法证明地球上的动植物需要这些宇宙之精。由于动植物的种类各不相同,它们截获的宇宙之精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将“宇宙生命素”比喻成七彩的阳光,由不同光谱组成,那么不同物种吸取、沉积的“宇宙生命素”的成分就不同,有些物体可能吸取蓝光,有些物体则可能吸取红光……但更多的则是吸收混合光,将几种宇宙之精混合吸纳。如此一来,恰好证明了中医的一个观点:世界万物均为药,药食本同源,因为这些物体中都包含着宇宙之精。


      中药为什么可以治病?因为中药里有藏象系统所需要的宇宙之精,而且经过药材的截留,这些宇宙之精不是“原精”,而是被“粗加工过的精”。因此,中药的治病机理与西药有着本质的不同,西药是以化学分子的形式作用于解剖器官中的疾病,而中医则是以宇宙之“精”的形式作用于藏象生命系统。


      宇宙中充满了宇宙生命素,但如果它们到不了藏象系统中,也终归是无用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宇宙精气转变为藏象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呢?


      (四)后天之精


      让我们来看藏象生命体如何“吃”东西吧。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叫“后天之精”?凡是藏象生命体通过人的身体,从人类饮食、呼吸中提取出来的“精”都叫后天之精,这是藏象系统能量的重要来源。这种原材料从两个渠道进入藏象生命系统:


      第一个来源是脾胃。人类每天都需要饮食,而藏象系统中的脾胃可以从人类饮食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原始能量——精,这在《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的记载(记住:这里的脾胃并不是指解剖系统的脾胃,而是指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如:《奇病论》曰:“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玉玑真藏论》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等。


      现在许多人将中医之“精”理解为可知的种种营养成分,比如说脂肪、蛋白、维生素等等,这是错误的。精就是“宇宙生命素”,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它的化学成分,甚至它是否可以分解为化学成分也不清楚,但我们知道它源于遥远的星空。


      为什么饮食中会有“精”呢?宇宙精气从五条气道扫过地球,地球表面的所有物质都可以将是截留、贮存,植物、动物、水、甚至岩石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截留不同的宇宙精气。


      当我们人类将饮食吃进去以后,藏象中的脾就会从这些饮食中将截留的宇宙精气提取出来,供藏象系统之用。这与解剖生理系统消化、吸收营养不是一回事。


      第二个来源是肺。我们说宇宙之精散布在空气当中,当肺进行呼吸时,藏象系统也会从空气中提取宇宙之精,这是中医后天之精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当然,《内经》中的后天之精的概念中并没有涉及肺的这一功能,但在《六节藏象论》中曾明确写道:“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肺从空气中提取的宇宙之精,进入藏象系统后与来自脾胃的宇宙之精合化,最后形成了“宗气”或者叫“大气”。这种气是藏象系统的根本推动力,是促使藏象系统运行的激发力量,如果肺气虚弱,则宗气生成不足,就会出现少气不足以息,语言低微,身倦乏力,脉沉微等现象。


      中医将脾胃从地表物(饮食、药石)中化生的精以及从肺呼吸中化生的精统称为“阴精”,而将经络直接从空间吸取的精称为“阳精”,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中医认为藏象系统采集阴精和阳精与地形、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因而直接影响人的寿命长短。

      脾胃与肺化生来的精在体内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首先是藏精。精的最大特征是藏(贮藏),脾藏所化精,贮藏于五藏中,《灵枢·本神》曰:“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藏精于肝……南方赤色……藏精于心……中央黄色……藏精于脾……西方白色……藏精于肺……北方黑色……藏精于肾……”五藏就像是五个容器、五个钱罐、五个大库房,将精藏于其中,当需要时,再拿出来将它变成各种东西。此藏字应该理解为蓄。精也是一样,它只能存身于五藏中,当它转变为其它能量或者物质时,就可以脱离五藏容器变成运动态。比如说,它进入经络后就可以变成气,在全身川流不息,故曰“精化气”;而当它变成血的时候,也可以涓涓流行于全身,故曰“精生血”。


      五藏不但像五个大仓库,而且它也是五个生产车间,而产生的原料就是已经贮藏的精,产品则各不相同,可能是血,也可能是气,还可能是津液。这五个车间并不是同时开工,而是像值勤一样,轮换着开工生产。春天的时候肝值勤,负责生产整个藏象系统所需要的物质,既生产经气,也生产血和津液。夏天的时候心当值,长夏的时候脾当值,秋天的时候肺当值,冬天的时候则肾当班。


      后天之精转化的气存于五藏的,称为五藏之气,行于经络者称为经络之气。经络之气又分为营气、卫气,营气行于脉内,一日夜五十周;卫气行于脉外,一日夜也是五十周。当十二经络充满时,其气又可溢向奇经八脉。


      但与精毕竟不同,精藏而气行;气行经络,精藏五藏。气的最大特点是运动,每时每刻都穿行于经络、五藏间,片刻不能停滞,一停留则为病。这个特点恰恰是精没有的。精的最大特点则是藏,它由脾生成后就藏于五藏间,当它进入经络时,就变化成气的形态。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停于五藏者,谓之精,藏者为精;行于经络及五藏者,谓之气,行者为气。


      《内经》在人体各部位上都使用气概念,不但五藏、六腑有气,皮骨毛发都有气,看似很混乱,其实有章可循。人体第二生理系统由无数经脉、络脉将全身串联为一个整体。由于气在经络中运行,经行至何处,何处受气,行于六腑,则六腑受气,行于皮毛,则皮毛受气。所以全身之气,分则无数,合则为一。


      关于精的形态,《内经》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总观经文,“精”应该是液体形态,肾主水,也主藏精,可见精与水形态相同,或者说精只可以在液态中存在;“汗者,精气也”、“精生血”,都可证精为液体形态,它与血、津、汗、液同态。


      精不但可以生化气血、津液,它还是五藏神安定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可以将精理解为某种胶合剂,它将两套生理系统结合在一起,组成藏象系统。所以精失就会导致五藏神位移,“魂魄飞扬,意志恍乱,智虑去身”;精伤则虚,“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精并则影响五藏神,“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虚而相并者也”所谓的“并”就是有余,精有余则伤气,气伤则情志乱。“精脱者,耳聋”。


      生殖是精的另外一个耗散大户。构成生殖之精的,主要是先天之精,但也有一部是由精化成气(精化气),再由气凝聚而成的精(气化精)。这种精是相当贵宝的,如果在生殖过程中不被消耗掉,这种后天之精最终可以转化为先天之精,增长人类的寿命。但许多人不知珍惜,反而任意浪费这些宝贵的精,甚至还透支使用,致使先天之精越来越虚,不但会缩短寿命,还会带来其它疾病。


      (五)先天之精


      藏象生命体是寄生于我们身体内的另一类高级生命。其实这个观点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十分明确的记载,可是历来厚古薄今的先生们就是不肯相信,或者说不敢相信,尤其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是无人敢信。中医在这点上说得十分明确:藏象生命在人类形体生命尚未产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请看以下这段资料:

      《灵枢·决气》说:“两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经脉》又说:“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


      从上面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以上资料其实是在论述两种生命的出现,一种是人类的肉体生命,一种是我们不知道的生命体,资料中称之为“精”。这两种生命的出现有先有后。当人类男女交合,卵子与精子结合的瞬间,一个新的人类肉体生命就诞生了。但此时,我们还没有肉体组织,我们是以遗传密码的形式存在着,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身体。然而,就在卵子受精的瞬间,藏象生命体却已经产生。有证据说,当卵子受精的瞬间,当细胞一分为二的时候,任督二脉就出现了。而且它一经产生,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五藏,也有经络。它的经络系统,尤其是手三阳、足三阳六条经络,从出现的瞬间已经开始工作,不断地从宇宙当中吸取着宇宙之精,来维持着藏象生命体的能量需求。所以藏象生命体的成形时间要早于人类肉体,故曰“常先身生”。


       这里涉及到一个最不易回答的问题,那就是藏象生命是怎么来的?它与人类的生殖有什么关系呢?藏象生命是种活着的共生体,它也有自己出现、成长、衰亡的过程,因此它也要繁殖,也要子子孙孙延续下去。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它与人类共生,因此在繁殖机会上二者也是同步的,当人类的卵子受精的一瞬时(两神相博),藏象生命也同时诞生。甚至存在另一种可能,人类的繁殖成功率完全受控于藏象生命。


      藏象生命体虽然成形要早于人类肉体,但其生理的成熟期却比人类要晚。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出生之时,解剖五脏系统除了肾以外,心、肺、肝、脾的功能基本建全,否则这些生物就不能生存下来。但藏象生命的生理系统的成熟期,却比我们人类要长。《灵枢·天年》说:“人生十岁,五脏(藏)始定。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换句话说,在“五藏始定”之前,我们人类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分裂的,两套生命系统没有结合在一起。此时的人类没有心中无神,体内无魂,乃是一个纯纯粹粹的人类。


      “五藏始定”标志着两套生命系统正式结合,这种结合有两种意义:第一、标志着藏象生命体开始从人类饮食中提取精气,后天之精进入藏象系统,故而“血气已和,荣卫已通”;第二、标志着藏象生命体开始接管、控制人类的精神世界,故而“神气舍心,魂魄毕具”。只有到此时,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因此,所谓的“先天之精”,其实就是藏象生命系统通过经络获得的宇宙生命素,它在“后天之精”出现以前就存在,故称为“先天之精”。实际上,这就是从虚空中转世而来的灵魂,或元灵。当我们成熟之后,即可以向藏象系统提供后天之精时,经络系统也一直在不断获取宇宙之精,此时称其“后天之精”。

      什么时候后天之精可以完全到位并与先天之精融合?《内经》说:“人生十岁,五藏始定”但这是一个最高的限数,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标准数。即每个人“五藏始定”的年岁均不同,但相差最大不过9年,有的人1岁定五藏,有的人9岁才能定五藏,但相隔最多不超过10年。等人的“五藏始定”之后,脾藏才能化出足额的后天之精。


      由于藏象系统在人“五藏始定”之后,需要先天与后天之精的同时维护,因而,当解剖生理系统或者藏象系统因为疾病的原故,不能提供充足的后天之精时,先天之精就要投入更多的能量来维持系统的平衡,这也会加速了先天之精的耗散率。所以在中医所有脉象中,最主要的脉有三个,即神、根、气,神为心脉,根为肾脉,气则为脾脉。无论再严重的疾病,如果脾脉充盈有力,则意味着后天之精的供给源源不断,藏象系统有充足的能量战胜疾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众微信号:zangfudianxue
    个人微信号:zfjntz
    网           址:www.zfjntz.com

[url=]阅读原文[/url][url=]举报[/url]



发表于 2014/4/18 22: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下楼主, "藏象"  这个 藏  应该发什么音了??  zhang ,还是 chang 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6: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