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onggz

解秘千古伤寒之论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2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才的说法只适合于甲骨文和金文:
日字的部分字形呈圆形;中间有一点或一横,表示这是实体,而不是空心的圆。曰 字的字形,原是在“口”字的上方加一短横,作为指事符号,以表示人们从嘴里说话的意思。


而伤寒论是汉代的,汉代是以隶书为主的,隶书普遍是又宽又扁的字形,这很易把日字写成曰字,而且现在的日字在隶书的书写上,一般也是写成曰字。
 楼主| 发表于 2014/4/9 02: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订《高继冲本伤寒论》辨伤寒受病日数次第病证篇

伤寒一日:足太阳受病。太阳者,膀胱之经也,为三阳之首,故受病,其脉络于腰脊,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腰脊痛也。

伤寒二日:足阳明受病。阳明者,胃之经也。主于肌肉,其脉络于鼻,入于目,故得病二日,内热鼻干,不得眠也。诸阳在表,表始受病在皮肤之间,故可摩膏、火灸、发汗而愈也。凡五脏不和,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夫足阳明者,胃之脉也,十二经之长也,其气血盛,故不通,三日其气乃尽,故死尔。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下而已也。

伤寒三日:足少阳受病。少阳者,胆之经也。其脉循于胁,上于颈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三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可汗而解也。

伤寒四日:足太阴受病。太阴者,脾之经也,为三阴之首,是故三日以后,阳受病讫,传之于阴,而太阴受病焉。其脉络于脾,主于喉嗌,故得病四日,腹满而嗌干,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伤寒五日:足少阴受病。少阴者,肾之经也。其经贯肾络肺,系于舌,故得病五日,口燥舌干,渴而引水也,其病在肠,故可下而愈也。

伤寒六日:足厥阴受病。厥阴者,肝之经也。其脉循阴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阴缩也。此则阴阳俱受病,毒气在胃,可下而愈也。

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小愈。又伤寒七日,病法当小愈,阴阳诸经传病终故也。今七日以后,病反甚者,欲为再经病也,再经病者,经络重受病也。

伤寒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小愈。又八日不解者,或者诸阴阳经络,重受于病,或因发汗吐下之后,毒气未尽,所以病证犹在也。

伤寒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又伤寒九日以上,病不除者,或初一经受病者,不能相传,或已传三阳讫,而不能传于阴,致停滞累日,病证不解,故日数多,而病候改变也。

伤寒十日:太阴病衰。腹胃如故,则思欲饮食。

伤寒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烦满,舌干已也。

伤寒十二日:厥阴病衰。囊少纵,腹微下,毒气皆去,病日已矣。
发表于 2014/4/10 11: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够乱的了,现在这又出问题了,叫初学者听谁的啊
发表于 2014/10/8 21: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探索精神
发表于 2014/11/16 20: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你,这样可解释很多条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