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间中医 (http://37tcm.com/cgi-bin/leobbs.cgi)
-- 医理真传 (http://37tcm.com/cgi-bin/forums.cgi?forum=34)
--- 五运六气产生与适合的疆域问题(转帖)[及我的不同看法] (http://37tcm.com/cgi-bin/topic.cgi?forum=34&topic=228)
--------------------------------------------------------------------------------
-- 作者: 黄小云
-- 发布时间: 2005/03/21 01:36pm
程彦杰 黄铁银 指导 :杨宝琴
3
(1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北京 100101)
(2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吉林 130021)
(3 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 北京 100010)
Ξ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气候 疆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 :R226
五运六气的气候理论所适合的地区问题是一个重要议题。
一种观点认为五运六气产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1],比较适合这一地区的情况 ,此观点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认同 ;近来还有学者认为“运气理论是建立在宏观宇宙运动基础上的 ,因此运气计算不只适合我国中原地带 ,而是广泛适用于全球的”[2];
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是哪儿都不适合[3]。要想辨识五运六气产生与适合的地区问题 ,需要进行相关疆域文化的研究和论证。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而不同的地表形态由于动力、热力作用 ,构成特有的能量循环系统 ,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例如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山地气候和沙漠气候 ,以及高原气候、盆地气候等
[4]。因此 ,不同民族对气候的描述与观察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活动空间有很大关系。要分析论证一种气候理论 ,首先要明确它所对应的地理状
况。让我们首先看看中国的自然情形。
1 中国自然地理气候特征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 ,东临太平洋 ,是一个
多山的国家。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 ,中间两条
山岭带 ,形成三个阶梯式强烈的垂直地带性地形。
黄河、长江便发源于第一阶梯 ,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这种地势使得夏季东南湿润的海洋气流深入内陆 ;
冬季西北蒙古高原的冷空气在越过大兴安岭、太行
山脉之后直接吹过东北、黄淮平原。所以东部界山
大兴安岭 —太行山 —秦岭 —青藏高原东缘 ,为夏季
暖湿气流北上和冬季冷干气流南下的障碍 ,是我国
暖湿与冷干气候的自然分界线。来自黑海、里海的
西风气流在越过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之后 ,由于
得不到水汽的补充 ,甘新地区常年降水稀少 ,风化强
烈 ,空气干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由于受到喜马拉
雅山脉的阻隔不能深入内陆 ,多在云贵高原爬升带
来降水。所以 ,控制我国气候的主要是两大气候中
心 ,一个是蒙古高压 ,一个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
别是副高的进退 ,带来我国大部地区的季节性降水。
由于青藏高原的辐散调节 ,加重了中东部地区的四
季分明。总之 ,我国的自然条件是极其复杂的 ,气候
上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 ,冬季盛行偏北风 ,夏季盛行
偏南风 ;四季分明 ,冬寒夏热 ,春暖秋凉 ;夏季多雨冬
季干 ,东部湿润西北旱。
2 从九州到九宫 ———五运六气的地理认识
对地理范围的认识 ,史载舜之时“肇十有二州 ,
封十有二山 ,浚川”,后来“禹敷土 ,随山刊木 ,奠高
山大川”,以山川定经界分为九州 ,分别是冀州、兖
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从《山
海经》五藏山经记载的水文地理名称上
[5]
,可以看出
这时的疆域认识 ,已经西到河西走廊及黄河上游的
甘青地区(昆仑山、天山、弱水) ,北至河套地区、阴山
及河北北部 (燕山) ,南接江汉平原 ,即《禹贡》所谓
“东渐于海 ,西被于流沙 ,朔南暨 ,声教讫于四海”。
商周两大王朝一千多年时间 ,文化由融合走向发展 ,
周穆王时巡狩足迹曾到西南地区
[6]
,战国末期由于
征战和扩张 ,疆域认识已非常广大 ,邹衍“大九州”说
的盛行可见一斑。秦灭六国 ,设郡三十六 ,版图之大
已南过南岭而达百越、交趾。但九州的观念一直没
有大的改变。九州的区划是和九宫数联系在一起
的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灾九宫数反映的就是
九州范围的认识 ,可知五运六气作者地理范围的观
念是以黄河中下游为主 ,结合《灵枢・经水》中湖水、
汝水、滢水、淮水、江水等水系的记载 ,说明当时对长
江中下游的两湖地区也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汉承秦
天下 ,设十一州以统郡县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疆域
认识已经到甘新地区 ,加上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可能
会更加广泛。《内经》中对西域是缺乏认识的 ,这正
与我们对五运六气成书汉武帝以前的推论相合。对
地形的认识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地不满东
南”,以此解释我国东南部地区多雨潮湿。《内经》还
认为“地有高下 ,气有温凉 ,高者气寒 ,下者气热”,
“至高之地 ,冬气常在 ,至下之地 ,春气常在”(《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说明已经认识到大气层垂直性温
度差异 ,而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对“一州之气 ,生
化寿夭不同”的气候现象 ,也用“高下之理 ,地势使
然”的理论来解释。以现在的观点来说 ,是比较尊重
客观实际的。
3 六气变化 ———五运六气的气候描述
五运六气把一年的主要气候规律划分为六个时
段 ,即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以现在观点来看 ,对应着中
国大陆风季 —温暖季 —温热季 —湿热季 —凉爽季 —
干冷季几段时期 ,正代表了中国大陆由于太阳直射
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性的往返摆动所造成的海
陆间热力梯度差异 ,副热带高压进退而形成的季节
性温度、风向和降水变化过程。可以想见 ,七篇大论
的作者如果生活在埃及、两河流域或者印度等自然
气候环境下 ,就肯定不会创造出五运六气的理论。
因为古埃及受地中海影响 ,常年盛行偏北风 ,季风不
明显 ;两河流域的气候只有凉爽季、热季和河水泛滥
三个时期 ;印度虽是季风国家 ,但由于纬度低 ,一年
温差变化不大 ,也只分风、热、雨三季。生活在这样
气候条件下 ,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东方生风”、“南
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的见解。
所以 ,不同民族生活环境的不同 ,其生存智慧是
不一样的。而最突出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地理气候因
素。五运六气正是古代中国大陆自然地理气候的一
种反映性描述 ,是中国古代先民生存智慧的反映。
因此 ,认为五运六气“广泛适用于全球”的观点是站
不住脚的 ,而把五运六气适合的地区仅限于黄河中
下游地区也比较局限。我们认为 ,作为南岭以北的
中东部地区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黄小云就上篇文章谈一谈看法如下:
五运六气所适宜的疆域问题
关于五运六气所适宜的疆域问题,我是不赞同作者的看法的。因为人在地球上生存(古人以为地是方的),所以在北半球只要是南面就可以火热来论,北面就是以寒水来论。如果北半球在一定的纬度线上取一个平衡点或也可以叫做平衡纬度线;就可以有寒与热的比较线。当然这些只是一个死的框架,如果以这个框架运用于实际,那么五运六气就太呆板了些(当然这也是一种思考的依据)。所以我说古人所讲的运气学说实际上是一门活用的学说,虽然古人以九洲定位,其实是为了说明一个理而已。这个理就是东西南北中,不管你处在任何一个方位,都在南热北寒东温西凉这个太极之中。就是文中所说的印度也是如此(只要是在北半球)。如果学中医的都从非火既水,非寒既热,非温既凉,非燥即湿,这个理中去悟的话,我想大家就知道五运六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了。天地间的六气无时不在运动!但是它的属性是永远定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