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092|回复: 0

[原创]中医--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参天大树(溪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9 18: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民间中医 (http://37tcm.com/cgi-bin/leobbs.cgi)
-- 医理真传 (http://37tcm.com/cgi-bin/forums.cgi?forum=34)
--- [原创]中医--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参天大树 (http://37tcm.com/cgi-bin/topic.cgi?forum=34&topic=242)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条件,如植物需要土壤,阳光,水分,空气一样,中医也有其存在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
中医是植根于传统文化上的参天大树。
著名中医学者刘力红说:“我们谈传统文化,我们谈儒释道,很多人认为这与中医有什么关系呢,不好好学中医,而去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却不知中医之于传统文化,就好像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传统文化之水,那能养就中医之鱼?!池中没有多少水,我们却倒了很多鱼,还希望把鱼养大,其结果呢?鱼倒得越多,当然就死得越快
何其深刻乃尔!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有什么意义?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因为各国的现代化都是在它既定的有形文化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中进行的,任何个人、民族和国家都逃脱不了传统的”掌心”。其次,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它的独特性和内聚力鼎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医是如何扎根于传统文化中呢
中医的理论处处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
构成中医理论的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古时既有医易相通之说。中医传统格言有:“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
《周易·系辞〉有:“阴阳交合,物之始,阴阳分离,物之终。合则生,离则死。”而祖国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重阳死,重阴死。”意义是相同的。
毫无疑问,中医中关于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处处打着“易理”的印章。
易经对中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易经的三才之道与汉易卦气说提供的整体观念,使中医学不可能停留在对人体的孤立考察上,而是必须将人置于整个大自然中。汉代医由此而得到一个重大发现,人在大自然漫长岁月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与大自然季节性变迁相适应的生理节律。
2《周易》取像比类的方法论与像,数,理综合结构系统整体性动态原理 ,为中医学在黑箱状态下探索人体生命现象奥秘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结构模型。”(以上二条自《周易宝典》)
医易的融通奠定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
正如明张介宾云: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
儒教与道教,老庄与孔孟的思想,又何其深刻的影响着中医的学说。
“©民间中医 -- 民间中医  
内经的的养生思想,尤其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思想,渗透着老子“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痕迹。
老子的“无为”思想,后世颇多争议,穷其本原,“无为”的思想是教导人们不要违反自然规律做事, 顺应自然, 合乎自然。
在这种顺应自然,合乎自然的影响下,产生了道法自然的中医养生观。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所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为番秀----,秋三月,此为容平----,冬三月,此为闭藏----”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庄子·外篇·刻意》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此论开中医养生导引之先河,很快被融入了中医保健养生的理论.
儒家的思想也深深地的渗透到中医中。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意思是说君子的思想能够适度的把握心理平衡,应付外界因素。
中庸之道,体现了心理平衡的思想,与中医中病因病机“阴阳平衡”的思想殊途同归。
“阴阳平衡”是中医对健康的基本认识,所谓“阴平阳密,精神乃至”“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中医关于阴阳平衡的思想,儒家的中庸思想,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心理卫生中都理精义明,言之凿凿。但这是发生在中国的两千年前。而现代医学界,近代才出现:体内平衡"(homeostasis)、"均衡感(sense of proportion)"等理论。用以说明人体内的兴奋与抑制的关系。
,我曾经说过,中医学的许多观点, 一开始就站在了比较高的层次上,以至于现代医学的某些理论有是时在逐步接近中医的思想。
为什么古老的中医,一开始就站在比较高的层次上分析和认识人体,因为中医根置于中华文化的丰厚土壤,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是具有超前性的,它要先于世界文化普遍水平一两千年甚至更多,
一九八八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起发出倡议——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混乱,必须恢复孔子道德。
 当西方自然科学家开始把目光转向包括《周易》、《道德经》和《论语》在内的中国古典哲学时,李约瑟博士早已断言:中国传统文化中保存着“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
2000多年前的“老子”先生,背靠着大树,闭上眼一想,就发出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惊世之语。而“现代的”科学家们,大眼瞪着分子符号显微镜和化石,冥思苦想了上百年,才弄懂了原来“有机物”起源于“无机物”。1953年,米勒(Stanley L. Miller)从无机物中制造了氨基酸等重要的生命所必须的物质,被认为是支持生命由无机物逐渐进化而来的“无生源论”的重要科学证据。
在中国古代,易经的理论,道家的思想,儒家的思想,融会贯通,共同哺育了中医。
我之所以费了这么多笔墨来探究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无非还是刘力红教授那个比喻,中医是鱼,传统文化是水,鱼儿离不开水。
如今这条鱼,常常被人为地硬拽到沙滩上,,在“和煦”的阳光之下,饱受“福荫”,快成“鱼干”了。
我们的中医教育状况,时常令人“杞人忧天 ”。
在当今中国的中医高校教育里,不开易学课程和道儒等课程,学生要学这些得偷着来学。在刘力红博士的谈话里,我了解到,进修本硕的中医基础,是学生物化学。我不是反对学中医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当今的时代,一个“纯中医”是很难立足的)。既然是进修基础,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基础?
中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脱节,中医理论与教学中忽视四诊与辨证施治,进而与临床实践脱节,是中医界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甚至是关系中医生死存亡的问题
但愿我辈是“杞人忧天”!!!
小人物人微言轻,但,“位卑未敢忘忧国”。
--------------------------------------------------------------------------------

-- 作者: 溪流
-- 发布时间: 2005/04/03 11:30a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7 0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