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丁说中医 于 2012/12/1 22:19 编辑
八、由测不准所引发的科学新思维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以精确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认识世界,总有其山穷水尽之处,总有其所不能,而西医之短,也正源自于这种穷尽和不能。 现在我们进一步指出,上述观点并非作者的主观臆断,早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科学界就已经非常直接地感受到了这一现象,并因此而得出了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随后引发了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 非决定论的创立者当推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诱发该思想方法的动力源,在于对光的波粒二象性之研究。 现代物理学研究认为,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那就是说,光是一种连续的波,同时光又是由一份一份的粒子(光量子,又称光子)组成的。此即光的波粒二象性。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研究了微观粒子的二象性之后,得出了一个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关系(又称海森堡不确定关系)”。 依照经典力学的理论,一个粒子在某一确定的时刻,必定位于空间某一确定的点上,也必定具有一个确定的动量。即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精确测定的。但海森堡研究表明:如果要把微观粒子的动量非常精密地测定,那么其位置就非常不确定;反之,要精确测定粒子的位置,它的动量就非常不确定。这种顾此失彼的不确定关系并非实验本身设计得不周密,也不是因为实验用的仪器不完善。即使采用尽可能好的仪器来做实验,这种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测不准性、模糊性)也仍然存在。它是客观存在的运动方式不可避免的结果。依据这一原理,对于微观粒子来说,我们不能说它位于空间的哪一点,而只能说它位于空间某个微小区域(测不准关系范围)的可能性如何,因而在它可能出现的空间中有一个位置的概率分布。 物理学研究表明,测不准关系不但存在于位置和动量这一对共轭因子之间,也存在于另一对共轭因子能量与时间之间。 微观粒子上述测不准原理,使经典力学中用来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及牛顿运动方程,已无法适用于微观粒子。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利用决定论思想方法认识微观世界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另僻认识蹊径的必要性。 1927年,玻尔在测不准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并协原理)。这一原理,可以用对光的本性之认识过程为例来解释。就是:首先,放弃光的粒子性,把光当做波来描述考察;然后,放弃光的波动性,把光当做粒子来描述考察;最后,再通过对两种描述考察结果的综合,来形成对光的本性之较完整的认识。玻尔认为,尽管两种描述考察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不充分、不完整的,并且还是彼此不相容的,但它们却可以互补,使我们求得对光的本性之总体把握。 玻尔的上述互补原理直接背离了自哥白尼、牛顿到拉普拉斯一直沿袭下来的寻求因果必然性联系的决定论思想方法,开创了利用综合、统计手段认识世界的非决定论思想方法之先河。这一思想方法当即使许许多多的人所难以接受,甚至遭到了爱因斯坦的激烈反对和抨击。 然而,科学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它并不以大科学家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争论之后,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终于为科学界所确认,成为与决定论并驾齐驱的思想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新思维。 那么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发现,到非决定论思想方法的最终登堂面世,说明作为科学之魂的思想方法之发展过程,给了人们以怎样的警示呢? 第一,以寻求事物之间必然联系为特征的精确科学所遵循的决定论的思想方法,面对微观世界,终于碰到了其山穷水尽之处;并且,在随后对客观世界的深入认识过程中,人们继续发现它对宏观世界也同样存在大量的穷尽和不能之处。就是说,精确科学方法,并非打开世界之谜的万能钥匙!具体到医学上来,我们说,诸如人的“生气”、“生机”、“聪明”、“智慧”、“悟性”、“灵气”……之类的东西,无法以精确分析的方式,来抓住其内在的本质联系,但这些东西却又是天真地实地存在的。 第二,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所存在的,并非仅仅是量的差别,认识宏观世界当中所获取的科学结论,并非当然适用于微观世界,反之亦然。比如,经典力学中用来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及牛顿运动方程,就并非当然适用于微观粒子。具体到医学上来,既然微观与宏观世界之间存在某些质的区别,所以,西医学惯用的深入到微观世界探寻病理病因的方法,就不一定能解释人体宏观方面的问题。比如,前文所例举的20岁小伙子缺乏同龄人身上那种虎虎生气的体征,当属宏观表象,西医采用各种微观物质检测的方法,就解释不出其间的问题。 第三,决定论之鼻祖拉普拉斯曾经骄傲地认为,可以用决定论的思想方法解释整个客观世界。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发现,则宣告了拉普拉斯预言的破产。叫人伤感的是,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问世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当今中国学术界,仍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在犯拉普拉斯同样的错误,这种错误反映到医学上来,形成了“用西医完全取代中医”之类的主张,以及把中医纳入科学打假行动对象的科学逆流。 第四,科学史的一大遗憾是,海森堡、玻尔、爱因斯坦……这些处在科学前沿的大科学家们都不懂中医,甚至没接触过中医,要不然,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取得“正人君子”的地位,就不至于那么艰难了,这是因为中医学充分阐说和透射出了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这一遗憾的另一种表述是:近代中国的中医大师,都不同时又是物理学家,至少不是处在科研前沿的大物理学家,要不然,历经几千年传统沿袭下来的中医学,有可能会为科学思想方法的进步提供大的帮助。 …… 以上我们简略说明了非决定论思想方法的确立过程,要真正了解方法本身,还需要从非线性系统说起,也就是从B对象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