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学费”还要缴多久
--------------------------------------------------------------------------------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李 致 重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两方面的资助课题,分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四大类。而四大类不同的课题,其研究内容完全雷同。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毕业的50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中,“西化中医”的比例超过了80%。这种现象是违背科学精神和基本原理的伪科学、假科学的严重泛滥;这一事实是数十年来“千军万马拥向西化中医不归路”的真实写照。如若不尽快煞住“西化中医不归路”,最终必将造成中医科学体系的彻底消亡。长期以来,在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之间,没有首先从深入的科学比较入手,真正认识相互间“不可通约性”的关系;在中医的决策管理上,没有首先以中、西各自的科学规律为立足点,建立完善的科学化、民主化的运行机制。这是中医科研与教育中,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尽管国家在中医科研和教学上的投入不少,但是中医学术衰落的局面不仅未能改善,而且又一次面临着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危险。数十年来,我们为此缴纳了巨额的“学费”, 而且是用人民的血汗钱、用年轻人的青春和生命为代价的“学费”。为什幺至今换不来复兴中医的智能、远见和勇气呢?在高扬“科学发展观”的当代,这一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兴衰悠关的问题,值得上下各界深思!
关键词:中医 科研 教学 伪科学 复兴
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理,故“成败乃兵家常事”——在科学研究上,最重要的不是成果,而是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对科学研究的管理,是为研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服务——在科学管理上,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是其根本,确保管理标准、法规的科学化是其本份。本人下面的讨论,即宗于这样两条基本的理念来进行。
前不久,本人在资料中看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历年来对中医方面的“研究课题资助项目表”(1),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年来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论文总目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从1988年至2005年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上的资助课题,主要分四大类。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详细读过“项目名称”之后,却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类别不同的研究课题,其研究内容却完全雷同。再详细读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从1980年至2004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目录之后(2、3),也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同属于中医的研究生教育,其前后研究方向却迥然不同。为此,在忠实于资料的前提不,对上述这两个突出的问题,做一些分析和讨论。
一、类别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完全雷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课题资助项目表,列有“序号”、 “状态”、“科学部编号”、“项目批准号”、“申请人”、“申请单位”、“项目名称”、“学科代码”、“申请金额”、“审定金额”、“批准金额”、“起止年月”等栏目。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本文从2005年(个别为2004年)的四个不同类别的“批准项目”中,依照原表中的排序,各列出10个“批准项目”的名称和其“批准金额” 的数量(人民币单位:万元)。也为了防止对读者可能产生的误导,故将原来标识课题类别栏目名称统统隐去,均用“××××”来代替。同时也以此“考核”一下读者——请读者识别并标示出,哪10 项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或“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类别的课题。
1.××××
(1).肾应冬生理机制的研究——松果腺冬夏对甲状腺轴的调节(18万元)
(2). 阴阳五态人先天禀赋差异的基因及其功能定位的研究(8万元)
(3). 肝阳上亢证的蛋白质组研究(21万元)
(4).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与细胞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相关性研究(23万元)
(5).各种信息融合技术建立瘀血舌象五脏辨病类证系统的研究(23万元)
(6). 舌苔与相关基因和粘附分子表达的关系研究(21万元)
(7). 应用芯片技术研究补肾方剂治疗肾虚耳聋的分子机制(20万元)
(8).“酸碱对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化学研究(21万元)
(9).肺肠合治法对过敏性哮喘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21万元)
(10).地黄饮子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21万元)
2.××××
(1).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抗白血病作用机理的研究(20万元)
(2).桂皮醛调节人慢性皮肤溃疡成纤维细胞增殖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研究(17万元)
(3).补肾宁心方通过ER非经典途径介导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20万元)
(4).柞蚕雄蛾有效成分逆转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免疫抑制机理研究(26万元)
(5).乏氧与卵巢癌转移的关系及中药罗勒多糖抗转移机制的研究(20万元)
(6).祛瘀消斑胶囊抑制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子机制研究(21万元)
(7).当归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18万元)
(8).从免疫角度探讨泻火补肾汤促NSC移植治疗脑出血机理(22万元)
(9).祛风解痉药对过敏性哮喘炎性基因干预的分子机理及调控(21万元)
(10).大黄素、黄芪多糖联合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18万元)
3.××××
(1).芪丹颗粒剂治疗硅肺鼠的组织与细胞效应研究(22万元)
(2).健肌宁对EAMG大鼠差异蛋白表达谱影响的研究(21万元)
(3).益气破血法对不同体质狼疮鼠肾炎肾纤维化防治作用的研究(19万元)
(4).强心饮防治慢性心功能不全MMP1和TIMP3的调节机制研究(21万元)
(5).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治疗左旋多巴衰竭综合征的机理(20万元)
(6).出血中风阳类证大鼠模型的初建及评价(20万元)
(7).青天葵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影响机制研究(21万元)
(8).脂肪肝家鸭模型建立及降脂清肝方作用机制研究(21万元)
(9).化痰散结法对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细胞增殖的影响(19万元)
(10).化痰活血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20万元)
4.××××
(1).地龙组织中多功能病毒降解酶作用机制的研究(21万元)
(2).中药君复康胶囊治疗海洛因成瘾性脑病的药物靶点和调节原理及其分析(21万元)
(3).人参总皂甙对造血干/祖细胞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可塑性的作用及机制(21万元)
(4).小檗碱促进胰岛素分泌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双重效应的共同分子机制(21万元)
(5).滋补脾阴方药对兴奋性传递中树突棘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21万元)
(6).加味四逆散调控慢性心理应激海马NMDA受体活性的研究(21万元)
(7).心肌梗死后毛细血管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21万元)
(8).中药内源性NO淋巴孔调控和NO-cAMP/cGMP independent 途径研究(21万元)
(9).黄连解毒汤调控炎症分子网络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20万元)
(10).衰老肾虚证大鼠边缘系统-HPAT轴变化及补肾方药的作用(20万元)
5.讨论和意见
纵观1988年至2005年全部18年的“研究课题资助项目表”,其中隐含着两个主观愿望。其一是试图从中医里为西医找出可用之药;其二是试图用西医的观念、方法来提高发展中医。前者本来是西医上的事,当纳入西医的研究范畴。因此,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后者。即提高发展中医的主观愿望,与中医自身科学性相矛盾的问题。
第一,关于课题分类原则的问题。
依据以上4类共40项研究课题,从“项目名称”所含的主题词或者信息点来看,很难对其课题类别做出与“资助项目表”相同的判断。很难辨别上述课题类别的原因,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四者的分类概念不清。从参与者彼此研究的内容来看,参与者彼此所持的观念、思路、方法,几乎完全雷同。为什幺要把完全雷同的研究课题,分为四类呢?这无异于令严肃的科学分类学,变成了人们手中的玩偶。这一事实的深层所揭示的,正是中医界千军万马拥向“西化中医不归路”的真正的怪现象。
这里从慎重考虑,提出以下三点意见。其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向全国中医界说明以前确定研究课题类别的分类理由,并从科学分类学上阐明其科学根据。其二,以双盲问卷的形式,将本文隐去类别名称的4类各10个“项目名称”,送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者(包括中医大学本科以上的在读学生),广泛听取学术界的意见和评论。其三,在上述两方面的交流、沟通完成之后,重新思考课题布局与分类管理等。
第二,关于中、西医特色与差异问题。
中医研究观念、思路、方法全盘西医化的根源,是对于中、西医两种医学形成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含糊不清;对于中、西医基础理论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这两大要素的差异认识模糊。按照本人的有关论述(4):
如果从研究对象的总体角度上讲,中医是形上性的科学,西医是形下性的科学。
如果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质论”上讲,中医是研究人的原形的医学;西医是研究人的原质的医学。
如果从医学具体的研究对象上讲,中医是研究整体层次上的状态及其运动变化的医学;西医是研究整体层次以下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医学。
如果从研究方法的总体角度上讲,中医是综合—演绎性的科学,或者建立在系统性方法上的科学;西医是分析—归纳性的科学,或者建立在还原性方法上的科学。
基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特点的简述,用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教授的话来说,中、西医两者是“不可通约性”关系。
据此,上述四类研究课题,都是从西医的观念、思路、方法出发,把具有独特科学价值的活生生的中医,作为一俱“尸体”来研究、来解释。这从科学常识和学科本质上来说,就决定了它是完全行不通的。所以分类不清,内容雷同的共性问题,是“西化中医”研究自身不可幸免的必然结局。这种观念、思路不改变,再固执地“西化中医”十年、二十年或者更多,必将还是这一种结局。
在这里,最需要的是冷静、理智、无私、无畏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考——只要懂得“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是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只要懂得“还原性研究方法不可能解决系统性科学的问题”(5),凭着这两条普遍原则就完全有理由说:“研究课题资助项目表”从相反的角度进一步证明本人关于“西化中医的做法是伪科学”的结论(4),是无可辩驳的,完全正确的。如若还不愿意相信,那就请看:科学殿堂里成百上千的不同学科之间,哪些学科之间会有分类不清,内容雷同的常识性问题呢!
同样从慎重考虑,这里提出两条意见。其一,请参与基金资助课题评审、验收的专家委员会,就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的定义,作出符合科学、逻辑的解释和说明,并公布全国,供学术界讨论。其二,请上述专家委员会就几十年来,用西医的观念、思路、方法对中医进行验证、解释、改造的“正确性”、“科学性”,从哲学、科学、逻辑、历史等方面做出说明。一并公布全国,接受论证、检验和批评。
第三,关于走出“西化中医不归路”的问题。
需要说明,造成“西化中医”的问题,原因很复杂。用现在的话来说,有习惯性的管理模式、有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有习惯性的学术偏见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科学发展大环境的改善,本文讨论的问题,应该成为走出“西化中医不归路”的一个转折点。
2005年1月,进入研究的上述四类研究课题,计62项,全部“批准金额”共投入了1,141万元。据此预计,从1988年起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研究以来,国家的投入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亿元。即使从“花钱买教训”而言,也值得认真进行全面的反思了。
为此提出两条建议。其一,国家科学技术部、科学院和有关部门,应牵头对“西化中医”的问题从科学态度、科学管理、中医的科学特点上,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大讨论,为遵照中医内在的科学特点推进中医的研究发展,打好基础。其二,讨论、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改革,是为了善用国家对发展中医投入的资助基金。使之用在弘扬中医的特点上,用在复兴中医的关键处。不要再把人民的血汗钱,用在“西化中医”这条死路上。几代老中医在这一问题上奔走、呼号已经半个世纪了。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把中医从“西化中医不归路”的歧途中挽救出来。
二、25年前与后,研究生培养方向迥然不同
由于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西化”中医行政方向的影响,至“文革”结束时,中医已经处于后继乏人、乏术的第一次危急关头。1978年,中共中央果断地下达了推动中医发展、解决后继乏人问题的“56号文件”。本人就是从那一年9月起,与当时的一批中年学子们作为中医教育史上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进入北京读书的。那时候,研究生培养方向和我们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效果当然很好。对于后来研究生培养方向的转变,这里仍然用事实来说话。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学位“论文总目录”和相关数据,我们将首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题目,依每人完成的时间顺序,排出50篇的题目。再将2004年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全部共50篇,也排在后面。
1.1980年完成的首届研究生论文题目
(1).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中医与系统论研究之一
(2).论胃气与舌苔之关系
(3).论血瘀导致气滞
(4).谈祖国医学的气机升降学说
(5).《内经》“体质类型学说”初探
(6).对《内经》摄生学说中真气的认识
(7).蓄血证初步探讨
(8).《伤寒论》“水结”证治之研究
(9).试论“太阳与少阴为表里”
(10).关于《伤寒论》六经系统的理论探讨
(11).论“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12).《金匮》痉病的研究
(13).对虚劳病重在脾胃的探讨
(14).试论水肿与三焦
(15). “透热转气”在营分证治中的意义
(16).从“升降散”看宣泄郁热法在温病中的运用
(17).谈“在卫汗之可也”
(18).温病神昏的分类证治
(19).补药之长--黄芪
(20).论大黄推陈致新的作用
(21).对张仲景应用桂枝的探讨
(22).试论朱丹溪“尊阴而不贱阳”的学术思想
(23).景岳学术贡献刍议
(24).叶天士脾胃论治初探
(25).温中四法探讨
(26).逍遥散配伍原则初探
(27).论“血府逐瘀汤”
(28).对叶天士治肝法及其用药规律的研讨
(29).试论温胆汤的本意及衍变
(30).温病神昏的发病机理及证治体会
(31).中国古代哲学的“元气”学说及其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
(31).论中医体系学说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意义
(33).试论肝肾关系
(34).论肾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临床意义
(35).论肝主疏泄的理论基础临床意义
(36).论“气血相关”与“气血同病”
(37).元气循行之我见--论元气循行的经络基础
(38).论营卫学说
(39).论阴精实质及养阴法则的临床应用
(40).试谈辨证论治方法学
(41).论《内经》中的运气学说
(42).从《内经》谈病机分析方法
(43).对《内经》中若干天文、地理、气象问题的初步探讨
(44).六经探讨
(45).怎样掌握中药处方的剂量
(46).《黄帝内经》传本叙录
(47).论《千金方》的学术成就及其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8).试论《金匮要略》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
(49).《伤寒论》目录学研究举要
(50).《傅青主女科》学术思想探讨
这里有一点说明。1978年北京招收首届研究生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原北京中医研究院)行政上系同一个单位。所录入的后21篇论文的完成者,当年在北京中医研究院就读,为了与下面的论文题目数目做比较,同样采取随机的方法,顺序排列,以成50之数。
2.2004年完成的中医博士学位论文题目
(1).赤丹通脉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瘀血阻滞证)临床观察
(2).扶正抑瘤颗粒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3).知母有效成分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4).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防治LPS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机制研究
(5).复方鳖甲软肝方抗肺纤维化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6).异亚丙基莽草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7).救脑宁注射液治疗实验性脑血肿家兔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8).银杏平颤方对PD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9).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10).PTA术后益气活血解毒方药物血清对兔VSMC在RS中作用的研究
(11).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的实验研究
(12).针刺信号与内脏伤害性传入的会聚与相互作用
(13).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对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作用和抗呆Ⅰ号的影响
(14).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
(15).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对胃运动影响的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16).疡愈涂剂对愈合迟缓性皮肤伤口的愈合作用及局部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17).复方威麦宁抗肺癌转移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18).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管内皮细胞调控机理的研究
(19).半夏、甘草、生姜三泻心汤药味配伍的实验研究
(20).芪术止血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经期异常出血的临床研究
(21).养血健脾、化瘀消痰法治疗卵巢囊肿的理论和临床研究
(22).益气活血解毒方和血府逐瘀胶囊对家兔PT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研究
(23).重肌灵片抗重症肌无力作用机理研究
(24).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的研究
(25).象思维对《内经》藏象形成之影响
(26).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性的研究
(27).瓜蒌甘草颗粒对流感病毒FME所致肺炎的免疫炎症机制研究
(28).电针大鼠“足三里”穴促进锌吸收及其对T细胞免疫相关性的研究
(29).“逆灸”对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30).电针影响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31).针刺改善局灶性脑缺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观察
(32).针刺治疗局灶性脑缺血优选方案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
(33).透穴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34).芪龙调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与机制研究
(35).心衰康治疗阳虚血瘀型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研究及利钠肽与本证型的相关性探讨
(36).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回顾性临床研究
(37).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围化疗期中药参与治疗回顾性临床研究
(38).补肾疏肝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论和临床研究
(39).加味四逆散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研究
(40).清代医案中舌诊应用的实例调查与研究
(41).清开灵有效组份对缺血性中风病“毒伤脑神”证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4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脾不统血证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43).《本草纲目》版本流传研究
(44).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临床诊断基础研究
(45).北京四大名医研究
(46).北京御医学派研究
(47).台湾中医发展过程研究
(48).试论清儒《黄帝内经》音韵训诂研究
(49).《黄帝内经灵枢》音韵研究
(50).宋本《伤寒论》刊行前《伤寒论》文献演变简史
这里也有一点说明。以上50篇学位论文题目显示,80%以上为“西化中医”研究类。而其余9篇非“西化”的题目中,一部分还是由海外留学生来承担完成的。
3.讨论与建议
读者只要把前后各50篇学位论文目录详细读一篇,肯定会鲜明地感到,两组论文的立意,大相径庭。这就说明,中医研究生培养的方向,的确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论文总目录”的逐年分析看,突出的改变是在1990年以后。似乎时间尚不算长,可谓不幸之幸了。由于形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与上面讨论的科研问题同出一辙,这一方面,我们不再重复分析。如何扭转这种状况,有两点还需要进一步强调。
第一,中医所揭示的科学真理性改变、无用了吗?
众所周知,“中西医并重”是由于中、西医的特色不同,是由于相互不可通约的科学本质所决定的。以基础理论为核心的中医的科学本质,至今没有改变;以经典医着所代表的中医学术主体及其临床学术体系,至今也没有改变。这其实没有丝毫的奇怪可言。因为在科学上,任何一个学科的科学本质所揭示的相对真理性,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经历了数千年医疗实践检验的中医雄辩地表明,其基础理论所体现的科学本质,是中医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的根本标志。中医这一学科的相对真理性,不会因古而兴,也不应因今而衰。时隔二十多年,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的如此根本性的改变,不是中医所揭示的科学真理性改变了、无用了,而是“中医西医化”的错误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
所以,中医教育,必须理直气壮的“姓中”。因为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悲剧,已经又一次出现了。
第二,培养方向的转变是科学化和民主化论证的结果吗?
常常听到老一辈中医专家们说:“学历越高,临床能力越差!”从以上50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题目中,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老一辈中医药专家惊呼的真实性和紧迫性。本着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原则,关于中医教育改革的准备,有两个方面的事情,是应当做而且也必须做的。
一方面,建议国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以双盲问卷的形式,公开设计一份多角度(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问卷调查表,送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者和大学本科以上的在读学生,做广泛的调查和民主评议。
另一方面,趁着爱道亡年的一批老中医药专家还健在的今天,建议国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请他们以中医经典医着为重点内容,出题考核一下中医硕士、博士研究生在中医理论基本功上的熟悉与坚实程度。因为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内在于自身科学本质基础之上的历史性演进。所以中医理论基本功,无疑是研究生教育的根基。
以上两点,相信是决策与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所必须的。所以不论对于承担中医未来发展重任的研究生教育,还是对于整个中医的教育改革,都是十分必要的。
自从“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缴学费”这样一种新的口头语。凡遇到不该发生的事,或者遇到做错了的事而又不了了之时,人们便无可奈何,或者不无遗憾地摇着头说一声:“缴了学费啦”!几十年来,我们在中医问题上缴纳的学费实在太多了,其中有些甚至是用人的生命当学费所做的抵压。尤其是缴纳这种冤枉学费的真正原因,不在中医学术自身,而在努力的祖宗与不肖的子孙上。为什幺缴了几十年的学费,至今换不来复兴中医的智能、远见和勇气呢?。
人们应当记得,近代科学发展中许多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其中不少人是诺贝尔奖得主),都出自于英国的剑桥大学。在回顾剑桥大学开温第士实验室取得成功的秘诀时,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概括:“一个研究组织,也像一个人一样,成功的关键有二。第一是防止错误,第二是改正错误。”然而,“防止错误,需要远见;改正错误,需要勇气。一个人有远见又有勇气,自然容易成功;一个组织有远见又有勇气,自然容易成长。”(6)在讨论中医科研与教育方向的时候,这两条秘诀,值得我们深思,需要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页.生命科学部条目
(2).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论文汇编.1980年
(3).王琦等.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毕业论文文摘.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第1版
(4).李致重.中医形上识.香港.奔马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李致重.中医复兴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2004年第1版
(6).陈之藩.剑河倒影.牛津大学出版社(中文版).1969年版
(2005年4月28日于香港)
How Long Do We Still Need to Pay Such Kind of Tuition Fee
Li Zhi’zhong,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Summary: The research projects on both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ombined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subsidized by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Natural Scientific Fund include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combined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clinical basis of the combined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They pertain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research projects, but their research contents are completely similar. In the degree papers of 50 doctorial students graduated from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in 2004, the proportion of Westernized Chinese medicine is more than 80%. This phenomenon shows that there is a serious unchecked spread of the pseudoscience and false science, which goes against the spirit and basic principle of science. And this fact is a real picture of leading to the irreversible road of Westernized Chinese medicine with hordes of troops in the recent decades. The key reasons for the above issues which have not been solved for long time are: first, there is no deep comparative researches on the respective uniqu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ir differences that are not able to combine, and second, there is lack of establishment of perfect running mechanism based on science and democracy, because the decision-making and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have not footed on the respective scientific law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lthough the nation has had a huge invest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academic declining sit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not been improved, and we have to face again the danger of no qualified successors. In several decades, we have paid a huge amount of tuition fee. Why it can not exchange back the wisdom, courage and strength to revive Chinese medicine up to now? This is a major issue which concern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is is worth for personalities of various circles of the nation to think about deeply in the modern time of upholding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Pseudoscience, Renaissance
自伤寒论坛
http://www.shanghan.com/bbs/showthread.php?p=85995#post859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