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院西化、中医发展水平不高……在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到底有多少?以往笼统的感觉,如今有了详细的数字做支撑——今天,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公布。中医“家底”究竟如何?
投给中医的社会资源有多少?
“调查发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和省际间不均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说,“以对中医机构的投入为例,人均财政拨款最高的省(区、市)为63.41元,最低的仅为3.79元,差出16.7倍!”
于文明表示,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在不同省(区、市)也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每万人口中,中医床位数最高的省(区、市)为6.87张,最低仅为2.3张,差出三倍之多;每万人口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最高的省(区、市)为5.65人,最低的仅为1.45人,最高是最低的近四倍。”
除此之外,农村基层中医医疗服务网点还不够健全。于文明说,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农村居民中医服务的最主要的提供者,但是目前尚有33.5%的乡镇卫生院和42.5%的村卫生室,不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
跑到中医院为啥看西医?
“现在的中医院的西化现象特别普遍。”患者郭京说,“如果在中医院,得到的依然是吃西药、打点滴、做手术等治疗手段,那我们还不如直接去看西医呢!”
“由于补偿机制不到位、利益驱动等多方面因素,一些中医院大量引进西医设备,而针刺、灸法、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等常用中医疗法反而被‘边缘化’。”于文明指出,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里,中药饮片处方仅占两成左右,中成药处方仅占三成左右。
难道是公众对中医药没有需求?
事实上,与中医院里中医药不受“待见”的情况相反,在很多综合医院里,西医开中药处方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日益加强,很多人会自行购买各种中药、中成药,有些人在家使用一些中医手段养生保健。
有资质的中医大夫有多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中医开设“微博”,在网上进行健康咨询,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查德忠表示,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与热爱,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公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当前,具有中医类别执业资质的人员明显不足,每万人口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仅为3.06人。”查德忠介绍说,本次调查的医疗机构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约占两成。
村卫生室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约占5%,以中医药知识为主的乡村医生约占12%,能中西医结合的乡村医生占36%,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及民族医人员约占3%。2006—2009年,中医类别医院新进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其中中医、中药专业不到1/3。
此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中医类别医院里只占35.3%,在综合医院占不到两成。
中医“家底”为何如此薄?
“此次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医现状调查。”于文明表示,调查中发现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由于体制、机制问题,有的是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有的是中医药自身规律和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尊重和发挥,有的是在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于文明告诉记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和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次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据介绍,此次调查前后历时两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被调查机构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门诊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疗养院等,获得了全国中医发展基本现状的第一手信息。这次调查的指标、数据等,今后将会纳入到卫生部的卫生统计中去,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来源:光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