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寒感冒,咳嗽积食,这些常见小毛小病,过去可由坐堂中医和老药工根据患者自诉对症调配饮片,这叫“柜台方”。
这个传统在消失几十年后,首批32只中药柜台方去年在上海26家医保定点中药店上柜。近日,第二批58家中药店又获批;同时,首批柜台方也纳入医保结算范围。意在方便惠民的柜台方,起步一年来效果如何?
价廉物美是优势
记者来到南京东路蔡同德堂,主管中药师殷博武拿出一本台账给记者看销售记录:“这位老客户咽喉不适,不算大毛病,去医院排队挂号又太麻烦,到这里,不消多大功夫就可配到对症的药。”
说话间,正好碰上前来配药的张阿姨:“去中医院,每次配药至少十几味,价格也上去了。柜台方一般经典三到五味药就行,平均每帖6元左右,很划得来。”
看来,开药方便、价格便宜是柜台方的优势。
知晓率还不高
如此好事,却并不叫座。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柜台方总计销售2426帖,销售额才1.48万元左右。
大众的知晓率不高是原因之一。记者在劲松参药店看到,每张柜台方都有一张专门说明书,标明成分、服用方法、适宜症状等,门口还挂着“柜台方试点”字样。但即使这样,每个月也只有25笔左右生意,且以老年顾客居多。
蔡同德堂也介绍说,柜台方刚开始几个月销售势头不错,以后就清淡了。这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来咨询的人多了起来,但大部分顾客还不知道柜台方是怎么回事。
煎煮火候难掌握
挡住柜台方的,还有麻烦的购买过程。
童涵春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最早的柜台方是将调配好的中药方剂放在柜台内销售,比较方便;现在买柜台方,执业药师要根据顾客的病症对症选择柜台方,最后由中药调剂员现场调配,程序较为繁琐。同时,柜台方价格低廉,销售成本又不低,许多中药店也不会主动向顾客推荐。
消费者将柜台方买回家,还有一个煎煮问题。不同的中药煎煮时间、火候都不相同,需要顾客花时间料理。这样,与一些非处方中成药相比,柜台方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殷博武告诉记者,“代煎费用纳入医保报销”的政策已于本月实施,相信这将有助于柜台方销售的扩大。
看来,柜台方要“升级”。不少业内人士建议,政策方面,可通过合理布点,增加柜台方的数量,以适应更多的常见病。同时,简化销售环节,纳入医保管理范畴。而药店、媒体则应加大宣传,让廉价、简便、有效的柜台方走近消费者。
记者:李蕾
来源:解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