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五苓散合酸枣仁汤治疗失眠便溏案
2011.2。6
失眠半月。近半月来经常夜不能寐,烦躁不安,且伴见口渴,需饮水许多,每日大便一次,稀溏不成型,舌红苔白微腻,脉右寸沉滑关滑尺沉,左寸弦细关细滑尺沉。证属脾虚兼肝血不足,治宜养肝补虚,补脾化湿。
五苓散合酸枣仁汤主之: 茯苓15猪苓15泽泻18白术15桂枝10酸枣仁20川芎12知母15甘草5合欢皮20(单位:克) 3副
服完药后他又介绍亲友过来看病,述服药后当晚即可安然入睡,3副喝完,大便成型,夜间口渴感全无 ,愈。
思路:1.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五苓散主之。
2.虚劳烦躁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3.单味合欢皮即是黄昏汤,除了治疗肺部痈肿之外,还有“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之功效。
以上三个病案均是以合方取效,经方的合方往往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合方的前提是方证相应,脉症相应,临床上单纯的疾病很少,复杂交结的病很多,给经方合方大量的机会,用之得当,取效凡响。
二:肾气丸合大黄附子汤合吴茱萸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案
,女,35岁 2010-12-30
左胁下疼痛5小时,今日清晨诊所还未开门,已被急促的敲门声惊扰,开门后见一女病人左手按压着左侧胁部,痛苦地蹲在诊所门口,并阵发性干呕,时呕吐清水,余将之扶至病床躺下,她仍在痛苦地呻吟着,诉疼痛难忍,并告知昨天曾有类似疼痛,到医院做B超显示左侧输尿管有一1.2*1.0公分的结石,输液后稍微缓解,未想到后半夜加重。
脉象:右寸弦滑关弦尺沉细,左寸沉弦细关沉弦硬而滑尺沉弦滑,平日口淡不渴,经常腰膝酸软,偶有头晕耳鸣,舌红苔白滑,体胖大。
证属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
治宜温肾阳,化水湿,增加肾气的推动功能,温下积滞。
肾气丸合大黄附子汤合吴茱萸汤加味:附子10桂枝10生地24怀山药15山茱萸15丹皮12茯苓30泽泻15车前子12川牛膝15大黄10细辛8吴茱萸8人参15生姜20芒硝10桑枝50枳实12 (单位:克) 7副,一日4次服用,
患者服用一次之后既感左胁部松懈舒畅,疼痛减轻,服用3日后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B超显示结石消失。
思路: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2.胁下偏痛,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凡是身体任何部位疼痛伴有呕吐的均可使用,不一定局限于头痛。
4.芒硝---《本经》破五淋,推陈致新。
5.桑枝---行水气,量大有治疗结石之功。
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原则上传统中医认为宜化石为主,余认为“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用药将结石化掉绝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的,需要长久服药,病人需忍受长久之痛,且疗效不一定确切。“换个思路,柳暗花明”用经方温阳化气,用肾气的力量推动结石的下移并排出体外则可更加迅速,疗程短,且疗效可靠。
三方合用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可靠,可谓“黄金搭档”,经方疗效的可靠之处尽露无遗。如果疼痛部位不在胁下,则去大黄附子汤:如果疼痛无呕吐,则去吴茱萸汤。余在临床中凡遇到泌尿系结石的病人均以此三方化裁,治愈不下上百例,成功率在95%以上.故在此与同道共享之。
三:茵陈五苓散合大小柴胡汤治疗黄疸案
男,48岁 2011-1-8
目黄15日。患者于半月前突然双目黄染,在本市医院住院治疗输液效果欠佳,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伴见皮肤发黄,小便色黄如浅酱油色,腹部胀满,嗳气,食欲欠佳,偶有恶心欲吐,口苦,咽干,目眩,右胁部拒按,舌质红,苔薄黄,脉右寸弦关弦浮滑尺沉弦,左寸弦细关弦细尺沉。总胆红素151(2-20)直接胆红素79.5(0-6.84)间接胆红素71.5(1.7-13.2)谷丙转氨酶1986(0-40),谷草转氨酶1777(5-40)。
证属肝胆湿热内蕴,少阳阳明合病
治宜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利胆退黄
大柴胡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味:柴胡15黄芩15半夏15枳壳20赤芍30大黄10生姜12大枣12茵陈60桂枝10白术15茯苓30猪苓15泽泻18车前子12苦参30厚朴20虎杖30(单位:克) 7副
服药后自感胁痛减轻,口苦减轻,恶心感减轻,小便仍黄但较前变浅,目黄减轻,诉大便溏泄,一日2-3次,余告知此乃正常,通腑泄浊之象,仍有嗳气,心下胀满,叩之有微鼓音,改方为小柴胡合茵陈五苓散合厚朴人参半夏生姜甘草汤:柴胡15黄芩15半夏15人参12生姜15牡蛎15甘草10茵陈60桂枝10白术15茯苓30猪苓15泽泻18苦参20厚朴30枳壳15 (单位:克) 7副
服后到医院血检: 总胆红素69,直接胆红素38.6,间接胆红素30.4,谷丙转氨酶103,谷草转氨酶128,检查结果明显好转。
此患者治疗共一个半月,服药近40余副,现在巩膜黄染已褪去,面黄已经消失,小便转白,仅有晨尿微黄,近日又去血检,诉肝功能已全部正常。
思路:1.按之心下满痛,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2.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3.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4.苦参:黄疸 ,养肝胆气,小便黄赤---《本经》
四:嗳气吞酸
女 58岁 2011-1-28
食后嗳气吞酸一周,伴食欲差,食则欲呕,腹痛,口干,口微苦,饮水则下肢水肿,头痛头晕,颈项强痛,既往大便秘结,舌红苔薄白,脉右寸滑数关弦尺沉细,左寸沉细关弦尺细弦。请处方:
外台茯苓饮合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茯苓30人参15白术15枳实18陈皮18生姜20半夏15吴茱萸6黄连6旋复花15代赭石10丁香10 5副
服上方后饮食顿开, 嗳气吞酸大减,下肢水肿消失, 诸症消失。
按:《金匮》:“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胡希恕在本方中加半夏以增强降逆止呕化痰之力,用于胃部胀满不适伴见食欲减退而水饮停于心下者效果卓著。余在临床中喜用本方,在此与同道分享之。
五:
尿道炎灼热
马男 50岁 2010-12-19
尿道便后前段发热2月。曾服用左氧,阿奇霉素,盐酸特拉唑嗪等效欠佳,遂转入我诊所就治。现口苦,口干不欲饮,尿道口无分泌物,尿黄,不呕,头胀痛,头不晕,眼脸浮肿,腰部双侧酸胀不舒,大便一日一次,软。舌红绛苔黄腻,脉右寸弦关弦浮滑尺细沉,左寸弦细关弦浮尺沉滑。请处方:
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四逆散合猪苓汤合栀子柏皮汤加味:当归12贝母15苦参20柴胡15枳壳15赤芍15甘草5猪苓15阿胶15白术15茯苓15泽泻15栀子15黄柏15瞿麦30土茯苓30金钱草30车前草30滑石30
二诊:尿道发热改善,仍有不适感,头胀痛改善,口苦减,口干不欲饮,小便淡黄,苔薄黄腻,脉右寸弦关弦滑尺弦微滑,左寸弦关弦细尺沉滑。请处方:
当归贝母苦参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味:当归12贝母15苦参20滑石30黄柏15知母15生地18山药15枣皮15丹皮12茯苓20泽泻20瞿麦30土茯苓30王不留行30枳壳12海金沙30
服药后尿道发热感消失,舌苔转白,口苦消失,愈。
当归贝母苦参丸:《金匮要略心典》: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本草》当归补女子诸不足,苦参入阴利窍除伏热,贝母能疗郁结,兼清水液之源也。
慢性前列腺炎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不适,尿道灼热,尿末涩痛,尿线分叉及尿末滴沥不尽"等典型的临床表现,方中应用"滑石",性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具有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淋涩痛,能清膀胱热结,通利水道。其中医学利尿通淋的功效,相当于西医的对平滑肌解痉止痛、利尿、排泄毒素的直接对症治疗作用。
当然,在临床应用中,要善于根据症候辨证论治,随症加味。如湿热蕴重者,可在方中加入黄柏、苍术;如阴虚火旺者,可在方中加入黄柏、知母;如肾气不足者,可在方中加入黄芪、黄精;气滞血瘀者,可在方中加入青皮、王不留行等。
眩晕
女,87岁 2011-1-16
头晕半月,半月前突发眩晕仆倒,血压60/40,经西医输液后血压今120/70,经人介绍请余出诊,首诊时卧床不起,动则眩晕欲吐,吐时伴随头痛(额头),既往喜饮水,每日一瓶左右,病后不欲饮水,时有嗳气,胃口不佳,大便一周未解,夜尿无。舌深红苔少几乎是光滑舌,舌体微胖大。听力尚可,视力尚可,神情,低声呻吟。听诊:心音较弱。脉右寸弦滑关细滑尺沉细微滑,左寸弦硬关弦细关弦细尺沉细。患者身体单薄消瘦,面色憔悴暗黄。请处方: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吴茱萸汤,泽泻汤加味:茯苓40桂枝20白术20甘草10泽泻35半夏20生姜30代赭石18天麻20葛根30赤芍15吴茱萸5人参15 7副
二诊(1月24):服上方后眩晕轻度改善,由家人搀扶能下地小解已不呕吐,能食一小碗稀饭,自感双侧咬肌紧张抖动,导致上下牙齿不自主地碰撞(偶发)。舌体较初诊湿润光泽,脉右寸弦细关弦细尺沉,左寸弦微滑,关尺沉细。请处方:
镇眩汤合小续命加味:(镇眩汤=苓桂术甘+四物汤+龙牡)+小续命汤+僵蚕双丁 7副
三诊(2月20,过年期间停药半月):诉头晕基本消失,仅头向右转动时有轻度眩晕,不呕,不渴,少腹按压痛,腰酸不适,口不苦,已能自己下床小解,神情,食欲佳。气色转佳,面目红润,舌红苔少舌下络脉青紫,大便4日未解。右寸脉浮短如豆,关弦细尺沉,左寸弦微浮滑关弦细尺沉。请处方:
葛根汤合血府逐瘀汤合桃核承气汤:葛根40麻黄6桂枝15白芍15赤芍15大枣15生姜15甘草10柴胡10枳壳15熟地18当归15川芎12红花5桃仁12桔梗8怀牛膝20大黄10菊花20 7副
四诊:患者已能下地走动,早晨起床可以在院子里来回活动,头晕已愈,形如常人,家属十分高兴。守上方减量收功。
此例病人因为年事已高,抬动不便,再加上经济原因,经乡医治疗后束手无策,遂转从中医治疗,当时是腊月份,家属对我的要求是能度过年关即可,并没有太大奢望。我告诉家属我将竭尽全力,如果病情加重则急求他医。经过四诊后(回过头来看中间可能走了一点弯路)患者已转危为安,家属十分满意。
按:首诊时从痰饮病的角度入手,运用化痰除饮的方法改善了症状;
二诊见有肝风内动之象,遂转手运用镇眩汤和小续命加味镇肝熄风;
三诊是此病治愈的拐角,关键是抓住了转头则眩的症状,从西医角度是颈椎性眩晕,运用葛根汤合血府逐瘀汤桃核承气汤立竿见影。刘方柏教授对于颈性眩晕喜用血府逐瘀汤,行气化瘀交通上下气机;见腹部按压痛和舌下络脉青紫,便秘史故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内有蓄血的病机。
这是一个经方朋友的临床医案,看其思路清晰,处方精湛,经方的运用已到一定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