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3/11 20: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3:武某,男,44岁,某机关干部,1999年9月15日初诊。
发病半年余,左脚躅趾关节连踝关节j) :赤肿痛,发作甚剧,夜间较甚,经哈市医院检查血尿酸530retool/lL,诊断为痛风,曾用保泰松、秋水仙碱,一时有效,药停后痛仍不除,来门诊求治。观其局部红棕色,躅趾关节、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脉象滑有力,舌质紫暗,辨证为湿热痹阻经络关节,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品治疗。处方:黄柏15g,防己15g,薏苡仁20g,萆薜20g,苍术15g,青风藤30g,伸筋草30g,牛膝15g,知母,木通15g,土茯苓30g,全蝎log,土鳖虫10g,山龙25g,秦艽15g,威灵仙15g,桃仁15g,红花15g,水煎,日两次服。
9月22日二诊:服药7剂,疼痛减轻,嘱其继服上方剂。
10月7日复诊:疼痛进一步减轻,仍有小痛,局部关节僵硬,皮肤棕色,腹部稍不适,有轻度腹泻,去知母、木通,加白术、砂仁各15g。
12月20日复诊:此间经数次复诊,均以上方加减共服药余剂,现疼痛麻木僵硬完全消除,舌转红润,脉缓,血尿酸检查330 mmol/[。,病获痊愈。
体会:
1.痛风病名首见于丹溪《格致余论》,该书中痛风门所描述之症状如”痛有常处“、”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等,其病机则为饮食厚味,外感寒邪,湿热痰浊壅滞,气血为之痹阻等,除包括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外,亦包括痛风肾病在内。《格致余论》所举之三病案如性急作劳、饮食厚味、两腿痛甚等当属痛风肾病。故治疗针对上述病机以苦寒清热、淡渗利湿、活血舒筋通络为大法。
2.辨证按湿热痰浊瘀血痹阻,治疗似着眼于局部趾踝关节肿痛,但经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治疗,局部肿痛消除,检测血尿酸下降至正常,而且远期疗效巩固,可见中医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之优越性,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一大特色。
3.根据张琪教授多年来治疗本病经验,以淡渗利湿、苦寒清热、活血通络三法合用组方,相互协同,切合病机,具有良好疗效。淡渗利湿之药,首推土茯苓,该药淡渗利湿解毒为治疗湿痹要药,湿邪着于筋骨,筋脉拘急不柔,疼痛拘挛不能舒展,该药淡渗利湿,湿邪除则筋骨舒,《本草纲目》谓其”强筋骨,利关节,治拘挛骨痛“。张琪教授体会此药非直接能强筋骨,湿邪除则筋骨不复拘挛而随之强健。但需重用,张琪教授常用~50g以收效。草薜除分清化浊外,又有除湿利关节治疗湿痹之作用,《本草正义》谓其”能流通脉络而利筋骨“。张琪教授用以治痛风湿邪着于筋骨拘急沉重、疼痛者有良效;泽泻、猪苓均为利水湿之有效药物,通过利水以利尿酸之排出。
苦寒清热之药,首选为黄柏,清热燥湿善除下焦湿热,与苍术合用为二妙散,一温一寒,清热燥湿,消肿止痛;其次为苦参、防己,苦参燥湿清热,利尿消肿,张仲景之当归贝母苦参丸、李东垣之当归拈痛汤皆用以清除湿热,张琪教授用之治痛风取其清热除湿消肿止痛之功,其效甚佳;防己,苦寒利水,清热止痛,《本草求真》谓其为”泻下焦湿热及疗风水要药“,张琪教授以为此药具祛风、清热、利湿三种功能,故为治疗本病有效药物。活血舒筋通络之品,首选桃仁、红花、川芎,用以活血行血。若顽痹麻木僵硬叉必须用虫类药搜邪通络,如全蝎、地鳖虫、蜈蚣、甲珠等皆可选用。张琪教授经验加用小量炙川乌反佐之,止痛效果尤佳。此外,舒筋通络之品如青风藤、秦艽、伸筋草亦可酌情选用。
总之,以上三法配伍,并随病情化裁应用,必能达到良好疗效,且远期疗效巩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