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天涯子 于 2011/3/5 15:38 编辑
黄疸也叫黄病,有疸必黄。《說文解字》里是这么解释的,‘疸,黃病也’。《內经》里则说:目黃,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饥者胃疸。所以,“疸”这个病,一定会有“黄”出现。新生儿黄疸中医称作“胎疸”、“胎黄”,表现为全身皮肤、眼睛、小便都是黄色。和妈妈孕期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所以,建议每个要当妈妈的人都先学习一下备孕知识,《全婴方》说:“夫发黄者,皆有寒湿之气,蕴结于脾胃,蒸发而成也。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热壅,必发黄。”所以在孕期不要去吃什么水果、海鲜、辛辣刺激生寒湿的食品,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还有一种情况是生下后吃了母乳引起的,停食就会好转,哺乳期的妈妈饮食上也要注意。
中医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辩证一般根据颜色的变化以及伴随的症状分为“阳黄”、“阴黄”和“急黄”。“阳黄”起病迅速,病程较短,黄色鲜明,或有口渴发热,为实证。“阴黄”起病稍慢,黄色晦暗,大小便涩,小便色如屋尘,着物皆黄,为虚证。还有一种“急黄”,起病急骤,变化迅速,黄色如金,为虚实交错。可以通过黄疸的色泽变化以及患儿的精神状态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如果精神状态佳,黄疸色泽鲜明,或颜色逐渐变淡,为顺为轻。如果患儿烦躁不安,口渴,或有神昏抽搐,颜色晦滞,为逆为重。另外,患儿的父母也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病势的轻重缓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除了新生儿黄疸,还有其他几种情况的黄病。一种是大病后引起的。一种是生下百日后,没有生过病,却身子微黄色,这种属于胃热,有些大人也会有此情况。巢氏曰:“小儿百日半岁,非伤寒瘟病,而身微黄者,亦是脾胃热,忌不可灸也,灸之则热甚,此是将息过度所为,微薄其衣,欲与除热丸散投之,自歇。不得妄与汤剂及灸,为害不浅也。”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孩子面色发黄,腹部很大,口渴,爱吃土,这种则是脾疳。另一种是面色淡黄而兼有白色的,是胃怯,胃中不和也,这种孩子山根处往往有青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