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金银花都涨到300多块钱一斤,太夸张了!”近日,有顾客向广州的药店店员抱怨。而药店人又何尝不头痛?冬令进补旺季到来,中药材的价格年内却一路看涨,年尾涨幅更高高在上。而中药企业也备感成本压力,一些企业甚至停产了某些成药品种。对于这场涨价狂潮,上游、终端目前正严阵以待。
中药材涨幅大频率快
此次涨价潮以太子参为代表。广州市荔湾区二天堂一分店的龙先生表示,今年以来,有70%的中药材都涨价了,如太子参去年的进货价为每公斤30元,如今已猛涨到约330元/公斤,涨幅高达10倍多。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缩影,中药材涨价潮已席卷全国。据《药店经营周报》记者对陕西、上海、福建、江西、广东、江苏等省市药店的调查,今年10、11月,不少药店均有10多种药材涨价(详见附表)。
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年中,全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之大、频率之快均为罕见。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市场上涨幅在51%~100%的中药材占了28%;涨幅在21%~50%和涨幅在101%~180%的中药材占22%;涨幅在5%~20%的中药材占17%。其中,位列上升价格榜首的是冬虫夏草,其次是水蛭、松贝母、青贝、阿胶、西洋参、太子参、三七、牛黄等。
应季中成药价格上扬
而跟中药材相比,中成药的价格整体上尚算平稳,但也有部分中成药价格水涨船高。
上海雷允上北区四海药店负责人表示,其门店有不少中成药的价格升了,其中,洞天长春膏的涨幅最大,导致顾客只看不买,销量有所下降;江西南昌开心人大药房也表示,其门店的丹参片价格涨了50%,因库存更新快,受原料涨价影响的中成药较多,顾客意见较大,所幸销售额基本持平。
而上海余天成堂药号相关负责人则认为,此次涨价的主要集中体现在滋补类中药材上,但总体上说,还未对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中成药有一个滞后效应,要先消化库存,影响可能在明后年较为明显。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药店从医药流通企业处拿到的部分中成药的出厂价的确有所上升,但总体来说,上调的幅度并不高,多在2%~3%之间,幅度大一些的也不过5%~10%,且多是应季的中成药,如双黄连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金嗓子等。
部分成药品种已停产
当终端及消费者纷纷对此轮涨价潮颇有微词时,眼看成本的节节上涨,上游厂家也备感成本压力。
神威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其采购中药材均价比2009年同期上涨,其中85%以上的中药材品种价格大幅上涨,如众多产品的主要原料——板蓝根价格翻了一番,前胡的价格也上涨100%以上,金银花、半夏、苦杏仁、川芎、黄芪、麦冬、苍术、红参、水牛角等主要药材价格均有大幅度上涨。
重庆医药商会会长唐良平表示,物价上涨后,生产膏药的企业首当其冲,其次才是生产中成药和西药的企业。目前,市面上有八成生产膏药的企业,都在亏本赚“吆喝”。
然而,即使如此,药企迫于种种压力不敢随意提价。除了国家药品降价令频发、降价已成主旋律外,江西青春康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黄伟文一语道破其缘由:“在竞争激烈的中药市场,一涨价就没有竞争优势了。一般而言,企业不会轻易用这一万不得已的下下策,而会通过其他途径消化中药材涨价的压力。”他表示,有些企业的部分品种已停产,这些产品一般不是厂家的主流品种,但其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出现倒挂,与其生产越多亏得越多,不如将精力放在主打品种上。
对此,不少药店人表示,涨价当前,终端主动与上游取得合作是重中之重。福建惠好四海连锁主动与上游厂家分享中药在终端的表现,并时刻跟踪亳州中药材价格信息,争取在市场价格上涨前提前备货;上海余天成堂药号相关负责人表示:“产销联动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从长远来看,建立一个统一的中草药行业标准,或构建一个全国性的中草药交易所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来源:医药经济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