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635|回复: 1

美容院“中医养生”大起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5 15: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7月推出第一期美容院行业调查、并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后,信息时报第二期美容院行业调查自今年7月中旬开始,多位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广州大大小小68家美容院进行调查。

  “八九年前,美容院开展割眼袋、隆鼻等医疗项目的现象非常普遍。随着监管的加强,这类现象得到了很好的管制;而最近几年,美容院又冒出了新的‘灰色地带’,那就是中医养生。”业内人士王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目前美容院行业存在的最普遍问题。

  信息时报调查结果显示,广州逾八成美容院都开设有中医养生项目,而逾六成受访消费者则曾投诉或质疑过中医养生美容,整个行业存在行政管理缺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制度混乱、吹嘘养生疗效等问题。

  调查


  超八成美容院开展“中医养生”

  近日,读者李小姐来信称,“现在满大街的美容院都推出了刮痧、拨火罐、经络按摩等中医项目,我在小区美容院也开了一张刮痧的卡,但接受服务时却发现,美容师根本不懂中医。”

  事实上,这一情况在美容院行业并不少见。根据信息时报的调查数据,13%的美容院直接以美容养生馆命名或以养生美容为招牌,逾八成美容院开展各式各样的中医养生项目,10%的美容院虽然未列出中医养生项目,但在服务过程中均有操作或提及与中医养生有关的内容。

  在综合型美容连锁机构中,中医养生项目平均占其全部项目的50%以上。比如在佐登妮丝美容连锁机构,其提供的服务项目中就有刮痧、经络推拿、内分泌调节、滑罐等与中医养生有关的项目;在彭春梅美容连锁机构,也有刮痧、理疗等项目,相关人员在顾客咨询过程中也会使用“疏通经络”、“经络堵塞”、“脉络”等与中医养生有关的字眼。

  而在一些强调纤体、丰胸的功效型美容机构亦如此,最典型的案例是信息时报连续多次曝光的秀域古法减肥,其“古法”之意除了用拔火罐进行减肥外,还包括中医SPA、肩周理疗、关节炎理疗等中医养生项目。

  本报调查组还发现,主打天然丰胸的伊贝丝丰胸机构,在其操作过程中也有疏通经络、按摩点穴等内容;而打着“港式纤体”旗号的玛花纤体,在其纤体过程中也有拔火罐。

  业界透露

  “中医美容”泛滥纠纷不断

  业内人士王小姐告诉记者,美容院是个跟风非常厉害的行业,“美容院开展亚健康治疗项目是从近五六年开始的,并很快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于是很多美容院都跟风推出了刮痧、滑罐等所谓亚健康治疗项目。一个美容师背诵一些经络穴位的知识,就可帮顾客进行操作,还把美容院的这些项目吹捧得能医百病,这种混乱的现象越来越泛滥了。”

  由于现代人注重中医养生,因此目前大大小小的美容院都有“中医疗程”,并成为美容院经营的“灰色地带”。随着这股“中医风”越刮越猛,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消费纠纷和质疑也相应增多。

  秀域在青岛、上海等地就频频遭遇“调查门”,青岛卫生监督局的执法人员直接指出,秀域的7项“经典保健项目”中,就有中医SPA、肩周理疗、关节炎理疗3项是无资质经营,而其他几项也是打医学机构的“擦边球”。上海秀域曾有数家门店因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聘用无医疗资质人员提供针灸治疗服务,而被相关卫生部门立案查处。

  虽然暂时未拿到广州近年来关于美容院中医养生项目所引发的消费纠纷的具体情况,不过据相关资料,近两年仅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就受理了63起由不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行为所引发的各类纠纷,如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服务合同纠纷等。相关部门指出,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医“按摩”、“理疗”等字样几乎“人尽可用”,美容院、洗浴会所甚至许多发廊,都打着相关旗号招揽生意。

  问题1

  美容院大多不挂执照回避“经营范围”问题

  在秀域等美容院频频出现消费纠纷、行政调查之时,“美容院开展中医养生项目是否合法”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焦点。

  据了解,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联合发出禁令,非医疗机构不得使用“中医”二字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医疗活动。而记者曾到多家美容院,包括秀域、佐登妮丝、彭春梅、伊贝丝等进行暗访发现,这些美容院均未出示医疗机构相关证件,当记者询问其开展中医养生项目是否有资格证时,咨询人员大都含糊其辞。

  美容院多不挂工商执照

  记者经过暗访发现,“不挂经营执照”几乎成了美容院行业的“潜规则”。

  陈女士是从事美容院工作多年的老资格美容顾问,她告诉记者,虽然工商要求美容院在办理工商执照后须将相关证件进行亮证亮牌经营,但很多美容院都会以门面面积不够、影响装修风格等为由不挂证经营,只有工商来查的时候才会挂出来。信息时报调查组在佐登妮丝、彭春梅、伊贝丝、秀域等店面内也未看到这些证件。当记者要求查看时,大多数美容院都称记者需确定在该店消费后才可查看有关证件。

  为何商家如此忌讳挂出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呢?陈女士揭秘称,最主要原因是回避“经营范围”的问题,“现在很多美容院尤其是一些减肥机构,经常会让顾客购买一些宣称有助于减肥和美容的食品,这就要看该减肥机构的营业执照中是否有食品一项。因为国家对食品销售的监管更严格,很多美容院都是在没有此项内容的情况下销售减肥食品。”

  “钻空子”开展针炙项目

  此外,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针灸虽然属于中医养生项目的一种,但国家卫生部已明文规定,针灸一定要在取得医疗机构证书的机构才可实施。针对这一规定,美容院也有法子可以规避。

  业内人士郭女士向记者透露,一是一些不具备医疗机构资格的美容院会请医生“走穴”,“接到单后就请中医师过来操作”;二是一些连锁机构为了开展针灸项目,会针对某家店申请医疗机构资格,“但某家店有医疗机构证书,并不代表每一家店都有,不少连锁机构会钻这样的空子。”一行业协会负责人称,针灸属于中医治疗的范畴,需要经过系统的中医理论和技法的学习,并经过资格考试,取得专业医师的证书才可进行,“如果进针浅,就达不到效果;而进针太深或位置不对,则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问题2

  速成班简单培训几天“中医养生师”匆匆上岗

  除了超范围经营外,很多美容院的从业人员素质更是令人担忧。信息时报调查组发现,美容院操作中医养生项目的人员呈现出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状态,而国家对于中医养生操作人员的资格和培训也暂时处于无规范、无标准阶段。

  培训几天就上岗拔火罐


  记者调查广州多家美容院发现,为客人进行“中医养生疗法”的基本都是美容师,鲜有专业中医学背景。而当记者询问美容师是否有中医养生方面的资格证书时,美容院工作人员大多很诧异,表示不知道那是什么证书。

  天河区一家美容院的美容师小吴称,她原来一直是在做脸部保养,“去年中医项目很火,顾客特别多,我们人手不够,我被派到本部去培训了一个星期,然后就开始帮客人做拔火罐了。”业内人士林清(化名)透露,很多美容院都是跟风匆匆推出中医养生项目,一般是请一个具有中医背景的人到店里培训员工,让员工在3~5天内掌握所谓的经络、穴位、脉等中医理论,然后定期进行考试,员工自然就会出口都是中医术语了。

  记者就从业人员资格证问题到美容院进行相关调查时,佐登妮丝、彭春梅等美容机构都宣称自己的员工经过专业培训,但当记者追问是否有资格证书或在哪里培训时,他们都称是“自家企业的培训机构”。伊贝丝则含糊其辞称,“我们的员工都是比较专业的,有些有证,有些还没有。”

  不对症下药反而会伤害身体

  那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进行中医养生项目会有哪些风险?鱼美人减肥中心广州分公司总经理杜景贵指出,刮痧、拨火罐等中医项目必须是由接受过中医专业知识培训的人才能操作,“这些项目看似简单,但要分清肝火、肺火等不同症状,进行不同穴位及经络的操作。如果没有对症下药,不但不能缓解消费者的某些症状,反而会加重。”

  某美容公司负责人吴先生告诉记者,不少美容院只给美容师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培训,就上岗为消费者操作一些中医知识要求严格的项目,“事实上,很多项目只是在炒作概念,效果也只停留在舒缓与放松层面,从产品、亚健康诊断到人员操作技术等方面,都没有达到预防亚健康养生的目的,甚至可能既达不到保健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是不能进行刮痧或足底按摩等项目的,但很多美容师根本就不懂这些知识。这些美容院不具备养生美容的资格,却凭借低收费等手段打破市场的秩序。”

  中医技法“速成班”走红

  据了解,借助中医养生行业的红火,一些中医技法速成班也在市场上流行起来,纷纷打出“10天成为中医美容师”、“20天教你通经走穴”的宣传口号。

  而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西安养生文化研究会会长、四维养生培训学校校长常海沧告诉记者,要从事中医养生项目的人员,至少需经过3个月的系统培训,而对于能根据人体状况提供咨询意见的调理师,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问题3

  中医养生被神化甚至声称能治百病

  信息时报调查组还发现,在进行中医养生项目的推销过程中,不少美容院都会通过说顾客全身是“病”、吹嘘中医养生疗效等来达到商业目的。

  读者王莹向记者描述她在一家美容院做体验的经历,“我在小区美容院体验了一个背部开穴舒缓的项目,美容师一边做一边告诉我,说她是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用中医的手法,刺激背部相应经络穴位,调理五脏六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舒缓经络的效果。在按摩过程中,美容师不断指出我的身体隐患,比如全身经络不通、膀胱经堵塞严重、体内毒素堆积等等,说得我真的全身是病一样,然后一直游说我开更多的疗程。”

  那么,到底美容院里的“中医养生项目”有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呢?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美容师通过简单按摩就能告知顾客身体健康状况,这纯属无稽之谈。因为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中医医师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从观察病人的皮肤颜色、身体外貌变化等来确定病因,“单凭按一下穴位,就说这里不通那里不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只能说是他们为了商业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手段。按摩也是如此,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资质的美容师,只是学了一些穴位和按摩手法,是不可能检查出病人有没有系统性疾病的。”

中医养生细则有望年底出台

  针对目前美容院中医养生项目存在的种种问题,业界专家受访时透露,国家相关细则预计将在年底陆续出台,随着中医养生项目的逐步规范化,一个介于美容院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养生美容新业态有望形成。

  现状:缺少规范 管理空白


  “事实上,目前美容行业对于中医养生范畴并没有明确的规范。”业内人士王小姐指出,2005年的禁令出台后,既未写明相应的处罚规定,也没有出台相关细则,导致在执行上有难度,“行业等于还是没有标准。”常海沧也指出,目前国家对美容院的中医养生项目还没有具体的管理标准。

  一般而言,美容院需要受卫生部门、工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但却没有哪个部门直接对中医养生项目进行管理。据一业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卫生部门按照有关法规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美容院卫生条件与设施等方面进行监管,“就中医养生项目而言,卫生部门只负责拔火罐等工具的消毒情况而核发卫生许可证,并不会就是否可开展中医养生项目而进行监管。”工商行政部门则负责核发工商营业执照,并就经营范围进行监督,中医养生暂时还不会出现在经营范围内;而质检部门则负责对美容院的产品进行监督。

  进展:细则有望年底出台

  换言之,目前我国对于哪些机构属于养生机构、养生机构与医疗机构有哪些区别、美容养生机构需要哪些资质、若进行中医养生项目需要经过哪些程序的审批等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而对于这一现象,不少业内人士及相关部门都建议尽快出台规范中医养生行业的标准,对养生机构的审批、从业人员的准入、服务的内容与项目等制定出详细的行业标准和考核指标,从而加强对从业机构的管理力度。

  事实上,中医养生范畴的规范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今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开始实施,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以“中医治疗”名义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非医疗机构在经营项目名称和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等术语,不得宣传其治疗作用。

  而有份参与部分规范修订的常海沧则告诉记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着手制定中医养生的规范,包括准入门槛、人员培训、技术规范三大方面内容,该规范已进入成熟阶段,估计年底前会正式出台。

  预测:新业态或两年内形成

  在国家监管越来越完善的趋势下,业界认为,美容业中医养生范畴将出现新业态。来自台湾的业内人士朱先生认为,在美容院开展针对亚健康人群的养生项目,有非常大的市场机会,而专业的养生类项目将大大提高美容院的竞争力,“可以说,将来能生存下来的美容院必然要加入养生元素,中国的专业美容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业态。”他认为,这种新业态将是介于美容院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养生美容机构,不但有自己的体系、专业评估,还会形成一系列新的职业,如亚健康咨询师、亚健康检测师、亚健康调理师等,“这一新业态在3年前就开始明显加快发展,估计1~2年后将形成大气候,成为专业美容发展的主流。”

  常海沧也指出,市场对于中医养生的需求还很多,目前仍未能满足这种需求。未来将出现两大趋势,一是纯粹的养生机构将越来越多,二是美容院将升级转为养生美容一体的新业态。


记者 凌雪 朱元斌 实习生 罗力彦 陈晓丰(除署名外)

来源:信息时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8: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保健纠纷日增 无证经营等乱象亟待规范

近段时期,中医养生保健成为人们热议话题。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被视为国粹的中医技法迅速蹿红,成为很多中医诊所、门诊部甚至洗浴中心、减肥机构推出的服务亮点。在北京,已形成了大量养生保健的经营群体和消费群体,随之而来的纠纷也日渐增多。以朝阳法院为例,因中医养生保健所引发的纠纷,2009年受理67件,是2007年案件数量的三倍。

  无证经营的按摩馆就给人针灸

  赵女士因背部酸痛,前往住家附近的按摩馆推拿按摩。按摩馆工作人员告诉赵女士,其背部酸痛是由于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少,血脉不流通所致,建议她在按摩后以针灸方式治疗。赵女士听从了工作人员建议,交纳了五次针灸费用。在进行完第四次针灸时,赵女士明显感觉胸闷、背疼,按摩馆随即对赵女士进行调理。可调理两天后,赵女士症状并未减轻,遂前往医院治疗,经诊断为50%气胸,医院对赵女士进行了倒流手术治疗。

  术后,赵女士欲找按摩馆理论,索赔针灸费、医疗费,但按摩馆逃之夭夭,经营场所已改为服装店。赵女士随后前往工商部门、卫生部门了解情况,才发现该按摩馆并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属无证经营。赵女士欲向法院提起诉讼,却因无法确定被告主体身份及住所地,无奈作罢。

  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保健行业的经营机构开展活动,应取得卫生部门核发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以及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等,取得上述证照后,经营者才能合法开展经营活动。目前,在保健行业服务内容缺乏规范约束、监管疲软的环境下,消费者选择保健机构时,更应注意其营业场所内是否悬挂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留意营业执照中经营机构的名称、住所地,尽量在取得上述证照的经营机构接受保健服务。这样,不但降低上述事件发生概率,也保障消费者可以通过诉讼方式捍卫自己的权利,避免出现诉讼无门的尴尬。

  洗浴中心拔火罐灼伤顾客

  宋先生感觉腰酸背痛,在一家洗浴中心洗浴后,询问服务员可否通过按摩缓解酸痛。服务员称宋先生体内湿气重,建议拔火罐理疗,宋先生觉得有理,表示同意,当场支付完毕拔罐费,未索取任何交费凭证。服务员随后从宋先生的肩膀到臀部盖了十多个火罐后走开。十几分钟后,宋先生觉得后背越来越痛,叫喊服务员,服务员过来帮宋先生收罐,并称这属正常现象,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宋先生回家后,发现背部全是水泡,好几天不消退,经医院检查为二度灼伤。宋先生随后携带诊断证明、医疗费单据找到洗浴中心索赔,洗浴中心却矢口否认宋先生在其处拔过火罐,并称该中心业务范围是洗浴按摩,从未开展过拔火罐活动。

  拔罐本身是一种医疗手段,它虽然在中医学里是一件简单操作,但不能胡来,如果拔罐时间过长会出现水泡。拔罐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人体穴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正规医疗机构从事拔罐等业务,还需持医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因此,在非医疗机构进行拔罐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如身体不适,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经检查诊断后,再行确定是否采取拔罐、刮痧等中医技法进行保健治疗。

  如果消费者在非医疗机构接受保健治疗,需更加留意收集经营者提供过服务方面的证据材料,主动索要服务费收据、发票或其他相关凭证。因为消费者如在保健活动中遭到人身损害,无论其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还是服务合同之诉,根据证据规则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消费者都应出具证据证明经营者向其提供过治疗保健服务,或者双方存在服务合同关系。

医疗机构做推拿按摩不履行检查告知义务

  王女士因偶感颈部不适,前往中医诊所就诊。挂号后,诊所安排医师张某为其进行按摩。张医师在未对王女士进行任何检查、记录,也未对治疗措施及病情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告知情形下,对王女士进行颈部按摩。当张医师强力扭掰王女士颈部时,王女士突然出现头晕、意识模糊、肢体不听支配等症状,并立即被送往附近医院急诊抢救,经过抢救及检查治疗,最终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脑梗塞。

  事后,王女士走访有关部门,发现张医师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王女士为此诉至法院,要求诊所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

  在法院组织下,司法鉴定机构对本案例进行过错及因果关系鉴定。鉴定结论为:诊所在实施按摩时,未对患者进行任何检查及记录,也未将治疗措施及病情可能发生的后果告知患者,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相关规定,诊疗行为存在过失;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期间的检查报告表明患者自身存在血管病变等,诊所在未对患者进行任何检查的前提下,直接实施颈部按摩,而按摩力度、部位都可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等相应症状,因此诊所对患者的按摩与本次脑梗塞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是多种诱发、加重病情的因素之一,过失参与度为40-60%。依据上述鉴定结论,法院最终支持了王女士的诉讼请求。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对于医疗机构从事的按摩活动,是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条件及设施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监管。如消费者至医疗机构进行保健护理发生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医疗机构可能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医疗机构从事保健护理人员必须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或护士,因为是否具有执业资格,将涉及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否存在违约情形,以及医疗活动中有无过错。此外,医疗机构对患者实施按摩、推拿、针灸或拔罐等活动前,应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等记录在案,同时告知患者病情,提供及时有用的医疗建议。如医疗机构未履行上述行为,则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相关规定,患者由此发生损害,医疗机构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中医保健的资质、标准有待规范

  上述事例反映出中医保健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保健机构的界定标准模糊,保健机构需要哪些资质,进入保健行业需经哪些审批程序缺乏规定。这导致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准入门槛过低,许多美容院、洗浴会所,甚至发廊,都以“中医按摩”为旗号招揽生意。

  中医保健行业没有对中医保健从业人员与按摩师、美容师等进行区分,中医保健从业人员资质缺乏统一规范,导致保健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保健行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缺乏法律规范约束,医疗行为与保健行为界限模糊,相关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针对目前规范缺失、监管疲软的中医保健行业,建议消费者谨慎选择保健机构,保健机构规范地提供保健服务,从根源上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

  消费者首先应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加强对中医技法原理、功能的了解,明确意识到不当的推拿、按摩或拔罐等活动,非但起不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

  消费者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进行推拿、按摩等,应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在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按照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技法。

  消费者以保健为目的进行推拿、按摩,应首先选择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如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其次,也可选择证照齐全、专门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的非医疗机构,接受服务时主动询问服务人员是否有相关从业资质等,注意保管好能够证明在该机构接受过服务方面的凭证。

  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医药条例》等相关规定,按照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履行必要的检查义务及告知义务,并记录在案。同时,此类活动应由在本机构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不得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此类活动。

  非医疗机构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应取得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及人员执业资格认证;在营业场所主动悬挂相关从业人员的资质、工作履历等告示;在机构名称、经营项目名称和项目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及疾病名称等医疗专门术语,不得宣传治疗作用。

  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养生保健行业的试行标准,对保健机构的审批、人员的准入和服务的内容进行规范,制定详细的行业标准和考核指标,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从而提高保健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从根源上维护好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来源:经济参考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