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780|回复: 2

刘开运五经推拿经验【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0 10: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开运老中医五经推拿经验介绍【转帖】




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黎祖琼



刘开运(1918 2003),生前是吉首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著名推拿专家。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首批名中医之一。刘教授数十年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造诣精深,尤擅长应用五经推拿治疗小儿疾病,屡有效验。笔者随师习研多年,现将刘教授五经推拿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五经推拿方法

五经推拿(简称推五经)是刘教授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包括相应腑病)。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经推拿手法有:①旋推:为补法。医者以大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②直推:为泻法(或清法)。医者以大拇指螺纹面从患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亦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2五经推拿特色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是刘教授五经推拿运用的理论依据。五经应五脏,五脏应五行,彼此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拿五经时,刘教授十分重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和五脏病候的虚实,提出:

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即泻法),若用清法,清后要加补法;

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若用补法,补后要加清法;

肺经既可用清法,亦可用补法;

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从而确立补母、泻子,或以补为主,或以泻为主,或补泻兼施的具体治法,确定适度的手法次数与疗程,对五脏进行系统调控,使疾病向愈,是刘教授五经推拿的特色所在。


3五脏病证与治法阐析

31脾病证

311脾气()虚证

①脾气虚:症见纳食欠佳,食后胀闷,身倦气短,大便稀薄,舌淡,指纹浅红,脉虚。

②脾阳虚:症见食谷难化,怠倦嗜卧,面黄肌瘦,大便稀溏或久泻不愈,甚则浮肿,舌淡白,指纹浅红或隐而不显,脉沉迟无力。

治法:补脾经为主,兼补心经(补后要用清法),补肺经,稍清肝经,补肾经。

补脾是指补脾经手法次数要多,约在300400次之间。

心经补后加清法,指心经施用补法后要稍用清法(泻法),手法次数为补法的13,因心()()为母子关系,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治则,心经必补,但心为火脏,为防补之失度而致心火亢盛,故用补法后再用清法轻抑之,补泻手法次数之比为15050

肝经不用补法稍用清法(手法约150),以防木()()土。再补肺(手法约200),是为避免子盗母气而致脾气、脾阳更虚。

312脾胃实证

①脾胃实热:症见高热气急,面红唇赤,烦渴大饮,大便燥结,尿赤,舌红、苔黄燥,指纹紫,脉数急。

②湿热困脾:症见脘腹痞满,食欲不佳,身体困重,面目身黄,尿赤、便溏,或低热,唇红,苔腻而黄,指纹红,脉数。

③乳食积滞:症见腹胀痛拒按,食纳减少或不思饮食,暧嗝酸馊,大便酸臭或夹有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指纹紫滞,脉数。

治法:清脾经(清后易补法)为主,兼清肺经,次清肝经,稍清心经,略补肾经。

脾胃之实证,按“实则泻之”,理当用清法,手法次数300次左右。清脾经是治疗脾病实证极为重要的手法,但清后要适当用补法(次数为清法13),乃因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清()后用补法,防清泻手法过数(手法次数是大致定数)和手法过重。若肆用清法或手法过重而不用补法抑之,恐有伤脾败胃之虞。

兼清肺、肝、心,均为辅助清脾泻实之用,手法次数较清脾经为少,约150200次;略补肾(手法约200),以防土()乘水()


32肝病证

①肝火上炎:症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苔黄,指纹红,脉弦数。

②肝风内动(热极生风):症见高热,大渴,躁动不安,抽搐,项强,目睛上吊,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经为主,清心经为辅,佐补脾经。清肝经意在降火邪,熄肝风,手法次数当多,不少于300次。

母病及子,可致心胸烦乱,躁动不安,神志昏迷,故宜清心经,手法次数较清肝经为少(200)

稍补脾经(手法约150),有扶脾(),防清泻肝经太过而伤脾败胃之意。(注:肝风内动证因证情险危,须配合其他治法)


33心病证

331心病虚证

①心血虚:症见心悸,倦怠乏力,面白无华,目呆无神,眩晕,唇舌色淡,指纹色淡,脉细。

②心阴虚:症见心悸、心烦,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指纹色淡,脉细数。

③心气虚:症见心悸,气短,活动时更甚,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指纹淡,脉虚细。

④心阳虚:在心气虚基础上兼见肌肤不温,口唇发绀,舌淡胖或紫暗,指纹淡红不显,脉虚细。

治法:补心经为主,补肝经为辅,佐补脾经,略补肾经。

心之虚证,当补心经,但手法次数勿过多,应控制在200250次,且补后要用清法,以防心火亢盛;

次补肝经,有补母实子,调节心血、心气之意(肝有疏泄气机、调节血液之功),但不可妄补,手法应控制在150次左右,且补后要用清法,以防肝风内盛。

稍补脾经(手法约200),有调补心气、心血功效。

略补肾经(手法约200),藉补先天以生精化血,或使心气、心阳渐旺,增肾水以降心之虚火。

332心火实证

①心火亢盛:症见心胸烦热,卧睡不安,面赤13:渴,13:舌生疮糜烂,舌尖红赤、苔黄,脉数。

②痰火扰心:症见心烦意乱,狂躁妄动,谵语,面赤,气粗,喉间痰鸣,13苦,舌红、苔黄腻,指纹紫,脉数。

治法:清心经为主,辅以清肝经,稍清脾经,略清肺经,补肾经。

心之实火证,当清心经,手法次数不少于300次,以祛邪热;

次清肝经(手法约250),以防肝火及心。

稍清脾经(200次,清后用补法,次数为清法13),防脾气壅塞化火,致心火亢盛。

略清肺经(手法约150),以防肺气郁闭生火而致金侮火。补肾经(手法约200),滋肾水而降心火。


34肺病证

341肺病虚证

①肺气虚:症见咳喘无力,动则气短,痰清稀,语声低微,倦怠乏力,面白少华,易感冒,舌淡,指纹色淡,脉虚细。

②肺阴虚: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咽干、声嘶,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指纹紫红,脉细数。

治法:补肺经为主,次补脾经,再补肾经,稍清心经、兼清肝经。

补肺经,即补肺气滋肺阴,据虚证不同而作用有别,手法次数在200300次之间;

次补脾经(手法约200),此为补母实子。

再补肾经(手法约200),以助正气;稍清心经(手法约120),防火乘金;

兼清肝经(150),防木侮金。


342肺病实证

①风寒束肺:症见咳嗽声重浊,喘息气粗,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苔薄白,指纹色鲜红,脉浮紧。

②风热犯肺:症见咳嗽,痰黄稠难咳出,咽痛,口渴,恶风发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③燥邪犯肺:症见干渴无痰,或痰少而黏难咯出,鼻、咽、舌、唇皆干燥,或发热恶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数。

④痰湿阻肺:症见咳嗽痰多,质稠易咯出,喉中痰鸣,气喘胸闷,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清肺经为主,兼清肝、心经,稍补脾经。清肺经为主,以祛风、寒、痰、热,手法次数在250300次之间;兼清肝经(手法约200),以防肝火犯肺(木侮金);清心经(手法约150),以防火乘金;稍补脾经(手法约200),以助肺祛痰除湿。


35肾病证

①肾阳虚:症见形寒肢冷,头晕,神疲乏力,尿少浮肿,面色苍白,舌淡胖嫩,指纹沉而不露,脉沉弱。

②肾气不固:症见小便频数清长或遗尿,或小便失禁,或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弱。

③肾不纳气:症见久病喘咳,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舌淡,脉沉细无力。

④肾精不足:症见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和动作迟钝,囟门迟闭,肌骨痿软等。⑤肾阴虚: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咽干13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色红。

治法:补肾经为主,次补肺经,稍清肝经,略补脾经。

肾之虚证当补肾经为主,以调动肾之功能,根据不同证型分别予补肾气,填阴精,充肌骨,降虚火,手法次数在400次左右;

次补肺(手法约250),为补母实子;稍清肝经(手法约120),以防子盗母气;

略补脾经(手法约200),乃补后天实先天之意。



[ 本帖最后由 zhhzhh 于 2010/4/22 10:44 编辑 ]
发表于 2010/4/20 13: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说肾经的的补泄与其它的不一样呀?
发表于 2010/5/4 07: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hzhh 的帖子

很好,刘开运在幼科推拿方面真是高手。如果有需要刘开运〈小儿推拿疗法〉一书。淘宝店铺上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