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396|回复: 8

[分享] 圣严法师谈护生、放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7 18: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谨转引台湾圣严法师有关「护生、放生」的文章,给关心护生议题的朋友参考。护生的内涵是很广泛的,本帖的用意是提供参考,是以「全面随喜原有护生活动」为基础的。

2 请勿在此转贴其他祖师大德文章(除非在本帖讨论上有引文之必要)。
原因如下:欢迎大家提出更多护生文献,但是,为了让本帖的讨论能较集中,也让其他大德法语能得到更多的注目,建议另开新帖,以免离题。

3 因为个人时间有限,所引诸文虽已转成简体,但在繁转简的过程可能会有少数错误,而末学没有时间仔细校对。请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帮忙留意,如有文义上的疑义,可参看原网址,稍加校对,并提出转换错误的地方,以便改正。

4 前面几篇转引文章都是很多年前的旧文,现在圣严法师推广「心灵环保」,其中有关「护生」部分的意涵当较之前深广得多了,后面有贴一些法鼓山网上的内容,惜暂无圣师亲自执笔文章的电子档可贴。


法鼓山网址:
http://www.ddm.org.tw/

注:文中时间用「民国」,请将民国纪年加上 1911 就是公元纪年,例:民国 95年,即 公元 2006 年。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2/18 at 01:13 ]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http://www.ucchusma.idv.tw/basic/quest08.htm
这篇是圣严法师对放生问题写得较完整的,出自法师早年著作《学佛群疑》。

《学佛群疑》内容精采,详见:
http://www.ucchusma.idv.tw/basic/index-1.htm
=======================================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作者:圣严法师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如一九七四年,越南向外流亡的难民一波接着一波,其遭遇有幸与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内,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葬身鱼腹;有的虽然逃出越南,但无收容之所,甚至被遣送回去。不过,根据逃亡成功的难民所述的经验,如果达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请国外亲戚或难民自己买鸟或鱼类放生,只要一次或两次就会见效,顺利成行。

  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三,有赎虌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九,也讲到雁塔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着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不禁三种净肉;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有一天,一位比丘没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向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墬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萨,所以用戏言来调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丘惭愧不已,互相传告:「这是菩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大乘,不再食三种净肉。」并且建塔营葬雁体。

  可见,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比丘,自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随天台智顗大师发起开筑放生池,为被放的鱼类讲《金光明经》和《法华经》,又购买各类粮食饲予鱼牻;陈宣帝时,?国子祭酒徐孝克撰写〈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放生碑文〉,这是中国有放生池及放生会记载的开始。此后由唐至宋及明,无不盛行放生。如唐肃宗时,刺史颜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礼两位大师,也极力提倡放生。

  明末莲池大师云栖袾宏是历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积极的一位。他在《竹窗随笔》中有〈如来不救杀业〉、〈食肉〉、〈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笔》中,写有〈衣帛食肉〉、〈戒杀延寿〉、〈放生池〉、〈医戒杀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笔》中,也有〈杀生人世大恶〉、〈杀生非人所为〉、〈人不宜食众生肉〉等文,鼓励戒杀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写了〈放生仪〉及〈戒杀放生文〉,以备大众于放生时,对所用仪式有所依准。在现代人中,有弘一大师书、豊子恺画的《护生画集》计六册;另有一位蔡念生运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杀放生,他编集了历代有关动物也有灵性和感应的故事,成为一书,名为《物犹如是》。

  不过,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人口密度膨胀,生活空间缩小,要想求得一个绝对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区域,是相当困难的。其难处除了渔、猎的网捕射杀与打捞之外,也有自然环境的限制。如今日的台湾与美国,只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此外,有人基于爱心或保护自然环境的立场,劝导社会大众不要乱捕滥杀,以免破坏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协调,也是为了挽救稀珍动物濒于灭种的危机,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虽相应但不相同。如果我们仅把要放生的生物无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观动物保护区,到了饱和程度,也会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适量的捕杀等方式来调节其生活空间的。

  因此,我们到那儿放生?如果是鱼,有人用?钓、网捞;如果是鸟,有人用枪射、网捕。而且今日的鱼巿场和鸟店,所售的商品很少是野生的,多半是来自人工繁殖的鱼池和鸟园。那些动些,根本没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放生,也等于杀生。放小的,被大的吃掉;放大的,就进入餐馆的厨灶。而且,鸟类,尤其是鱼类,都有它们生存的习性。一定的鱼类必须生存于一定的水质、水深和水流的环境中;买淡水鱼放于大海,买海鱼放于淡水,都是大问题。如果是鸟园繁殖的鸟类,它们不曾在自然界觅食,便可能甚至不知草丛树林间的草种树果等也可以作为食物;如果放之于原野,不是饥饿而死就是被其他动物或鸟类捕食而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还需要放生?是否还应该放生?

  这确实是非常不幸的事实,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放生运动越来越困难。不过,放生的精义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够延长寿命;至于能够延长多久?我们必须尽到研究、考虑和照顾的责任。比如说,要放鸟类,就先得考虑放什么鸟、在那儿放、什么时候放,才比较安全有效;放生鱼牻水族,也当首先研究观察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来源,然后选择最适当的时机,放到我们觉得最安全适合的地方。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的可靠,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错,即使今天去放生,明天它们又被抓,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我们的目的是为涺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至于被放的众生,也有它们自己的祸褔因果和因缘。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苦,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发愿回向,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转生为人,上升天界,往生净土,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早成佛道。我们但求能尽心而为,尽力去做就好。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9: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文转自:
http://www.a-mita.com.tw/libe/index_6/simplelife.htm

《圣严法师 V.S 环保署长赵少康 》
民国80年11月1日中视「六十分钟」节目播出
林淑蓉整理成文于人生月刊第99及100期刊出


圣严法师:

法鼓山、农禅寺今年推动的是环保年,一方面提倡社会人心的净化,同时地做一些环保的工作。环保工作我们已推动二年多,成效不错,但是,信徒还不知 道怎么做会更好,今天的目的就是来请教赵署长,看看有那些更急切需要的项目应该做。事实上,我对环保是一个大外行,我只是本着佛教的精神,依据禅的内涵, 提倡爱护自然,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提升生活的品质。

赵署长:

其实,你们过去两年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基本上,就如同您刚才送我的对联「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环境保护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

中国人说「诚于中,形于外」,目前正是我们所希望推广的重点,如果法师能够和我们一起推动,把环保落实在生活之中,相信会有更大的成果,也就是要从心理建设着手,光从表面来做是不够的,一定要让人们打从心里头相信,实施起来才会有效。

我们中国人说「天人合一」,就是人和自然是血脉相连的,但现在的人不相信,有一大部分人相信「人定胜天」,所以他就把山坡地铲平,用来盖房子。其贯,人胜不 了天,人能改变大自然是很有限的,今天您把环境破坏了,虽得到一时的便利,但事后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已尝到苦果。现在人已逐步在反省,假如人人心中 随时有环保,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自然会注意到环保问题。

简单就是环保

刚刚法师也提到简朴,其实环保最简单的观念就是「简单」,大家的生活能回到简单一点,就是环保。现在我们台港马上看到的问题就是垃圾。

民国七十七年,每人每天的平均垃圾生产量是零点八六公斤,现在已经超过一点零六公斤,也不过才二年多的时间,台北地区每人每天产生垃圾则超过一点三公斤,这个速度成长得非常快。

最 近,我们一直提倡不要过度包装,但经济发达之后,人们要求「美好」,东西一层一层包装,这些包装其实都是垃圾,而归结到最后,就变成大自然无法分解的物 质。环保问题本来是很小,因为空气、水、垃圾等废弃物,都可由自然界把它分解,形成一个循环。但是今天我们人类要求大自然做的,已经超过大自然的能力,这 是产生环保问题的关键,所以臭氧层会破洞、温室效应有问题、河川变成死水、土地没办法分解我们的垃圾。

能少用就少用

  假如每个人心中有环保的念头,随手关灯三、三十年前,台湾随手关灯是为了省钱,现在大部分人也许可以付得起电费,随手关灯是为了节省能源),冷气可以不用 就尽量少用,如此做的话,很可能就可以少盖一座电厂,少盖一座电厂时,对自然就少一分破坏。使用洗发精、洗碗精时,大家要想到,现在用了化学清洁剂,最后 会流到河川去,所以能少用就少用。

 再如师父曾提及的有所选择的放生观念也很重要,否则,又变成生态的不平衡。有人把死猫、死狗丢人水中(淡水河中就有一大堆),也造成环境很大的破坏。我们再看北宜公路上很多冥纸洒在路上,一面开车一面把冥纸丢出来,这种似是而非的信仰也导致对环境的破坏。

 环保不是很大的学间,就只是让每个人生活简单一点,能够节制一点,回归简朴的生活,这样对环境保护就有很大的帮助,这个观念和师父的信念是不谋而合的。


圣严法师:

刚刚署长说的,农禅寺都在做了。
首先是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减少垃圾等都已推行几年了。

农禅寺的法会,或是听经的集会,每次都是几千人,每个礼拜天至少有一千五百名到二千名信众会到农禅寺来,中午和晚上吃饭时,以前都是用保丽龙和免洗餐具,现在我们改了,我们吃饭都是用不锈钢碗及盘子。

现在我们也推动随身携带购物袋,折起来是小小、薄薄的,但容量很大、颜色也很耐脏,这种产品刚出来,大家都很喜欢。我们也正在设计一种主妇买菜用的帆布袋,以免每次买菜都得用掉很多塑胶袋。

鲜花水果代表虔诚

 现在我们也在提倡,并且说明「有些宗教传统的习惯,并不是必要性的」。刚刚署长说的冥纸,其实烧冥纸并没有意义,我常说人间用钞票,是因为银行有存款,所以有信用,但冥纸给阴间的鬼用,要到哪里去兑现呢?这根本是个笑话。
几年来我们提倡不烧冥纸,农禅寺就不烧,信徒也不烧。

 有很多寺庙,信徒认为香烧得愈多愈虔诚,表示功德愈大。事实上,只徒然制造烟雾,也烧掉很多自然的资源,所以,我们提倡用花供佛,但不需要用太多,太多也是制造垃圾,只要几枝花插得好即可。

 供品方面,我们主张用水果、用清水。也鼓励信徒少用蜡烛,用一盏小电灯替代。
 在农禅寺的环境中,凡有垃圾时都即时处理,以免流到其它地方去造成公害。例如北投的井水本来是可以喝的,但现在不可以喝了,因为水已经遭到工厂、家庭污水破坏,而变臭、变脏、变黑了,为避免这种情形的产生,我们鼓励信徒勿将污水倒到地下去,要倒入排水管去。

 值得一提的是,佛教一千多年来提倡放生,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鼓励大家不要滥捕、滥杀。可是,在今天的社会,放生已变成是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

 例如三年前我们还在放生乌龟,每次抓到乌龟,身上都刻了好多字,不知被人家放过多少次了,在被人抓抓放放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生态环不对的话,会死掉一部分。

鱼也有相同的情形。鱼类原属于自然界的,但现在有许多是人工培养的,人工养殖的鱼再放回到自然界去,一定会死掉,而且会对当地的水造成污染。

  鸟类也是。过去我们买山产店的鸟回去放生,现在每逢佛、菩萨生日、纪念日的时候,很多寺院仍然会举行放生。在放生日的前几天,出产店就派出很多人到中南部 去捕鸟,抓了再送到台北寺院门口,卖给人家去放生,这种行为不是在放生,是在杀生。根据专家研究,这种把自然界的鸟抓来再放生,一百只鸟中,存活率只有三 十只,甚至会低到只有六只。若是买人工养的名贵的鸟来放生,一百只当中的存活率是零。

改变放生观念

 所以,我们现在大声疾呼,放生的观念应该要改变,是要保护自然才对。我们和台北市立动物园有一个合作计画,就是收容一些已经濒于灭种边缘的动物,让它们继续繁殖;或是有一些受伤的动物,我们收容它、医治好以后,再放回自然界中,这类工作较有意义。

 另外,我们的印刷品也提倡用再生纸,但再生纸反而贵,且印刷公司都讨厌,因为油墨不容易印上去。但我想如果大家都用再生纸,那么价格就会便宜,而且印刷公司也会改善技术,以适应需要。

珍惜一碗饭一杯水

我 们所知实在有限,只知道尽量珍惜自然资源,少用自然资源。古人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所谓一点点的东西,连一碗饭、一杯水都要珍惜。有一次我在大陆 旅行时,曾碰到一整天没水喝的情况,那时候想到水实在很可贵。我们在台湾,水资源可能也有问题,所以我们法鼓山将来建设时,除了在地形方面尽量尊重自然原 貌外,在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方面也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这是我们正在做,也呼吁大家这么做的,希望还大自然洁净面貌。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9: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文引自:
http://www.a-mita.com.tw/libe/index_6/savelife.htm


《放生方法上出了问题》 受访人:圣严法师

    前言

     当放生活动和商业行为挂钩,经媒体披露之后,社会各界包括佛教界,引起一阵轩然大波。各方人士议论不断。有人矛头指向商人,有人却将责任归于佛教徒贪生求寿的动机上,有人甚至主张佛教徒不应再有放生活动,因为现代野生环境不比从前。到底佛教徒该不该放生呢?不放生又如何?如果要放生,将如何杜绝商业行为介入放生活动呢?

    商业化放生活动应该停止

     对于这个问题,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圣严法师表示,佛教徒当然可以放生。今天放生活动弊端丛生,令人诟病,不是放生本身的问题,而是方法上的问题。放生在佛教观念上来讲,本来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事,但是一切讲求随缘,无须强求-今天如果有人遇到了野生动物本来就在野地生活得很好,不小心被捉到了,你买下来放它回去,这是一种功德。如果是为了放生而捕生放生,那这是杀生而不是放生。

    放生活动有一定存在意义

    放生真的不适合现代佛教徒了吗?圣严法师表示,放生的本意是好的,目的也是要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由此看来,不论什么时代、环境,放生活动有其一定的意义存在。而且对于佛教来讲,也有相当深远的缘起。圣严法师所着《学佛群疑》中有提到,所谓放生是基于众生乎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古人云:「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圣严法师在《学佛群疑》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于共产政权之后,向外流亡的难民一波按着一波,其遭遇有幸与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内: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葬身鱼腹:有的虽然逃出越南,但无收容之所,甚至被遣送回去。

    救济溺蚁转夭为寿

    不过,根据逃亡成功的难民所述的经验,如果达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请国外亲戚或难民自己买马或鱼类放生,只要一次或两次就会见效,顺利成行。另外,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尽,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沙弥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装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眼观察,得知地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上面二则故事,虽然说明了放生在佛教观中有着相当价值的意义和功德,但是放生最怕的还是强求形式、效法古人。圣严法师强调,放生本质没有错,如何放生才是重点!

    考察生态保障生命

     既然,放生本没有问题,那么要如何放生才能达到慈悲护生和脱离商业干预的目的呢?圣严法师以农禅寺目前和木栅动物园合作的情况作一个例子来说明。法师说,对于一些无处可归或不适应当前环境的鸟类,农禅寺提供一笔经费,请动物专家在木栅动物园设立一个鸟园来照顾这些鸟类,因为有专家专业的照料保护,真正对这些生命有相当的帮助,不需要去买鸟类再放至野外,如果鸟类不适应野地生活,反而伤害了鸟。所以,圣严法师表示,放生,需要知道生物的来源,这是很重要的。类似农禅寺与木栅动物园合作的方式,关心放生及生物的人土可参考研究。除了动物园外,国家公园也可以做类似野生动物保护区这样的设施,来提供野生动物有真正的栖身之所。

     圣严法师表示,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放生运动越来越困难,这是事实。不过,放生的精义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如果希望被放生的生物能够延长寿命的话,我们必须尽到研究、考虑和照顾的责任。比如说,要放鸟类,就先得考虑放什么鸟?在哪儿放?什么时候放?才比较安全有效。放生鱼虌水族,也当首先研究考察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来源,然后选择适当的时机,放到我们觉得最安全适合的地方。

    圣严法师接着表示,如果为了佛祖诞辰或各种祭典而购买生物来放生,不但不是一种功德,反而是一种罪业。身为正信的佛教徒,应该注重放生本质所呈现的慈悲增长内涵才对,千万不要只是刻意维护形式上的活动,而落人商人的圈套,惹来罪业。

    民国80/1/28--2/3佛教新闻周刊吴森明专访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9: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引自法鼓山网站,连结似乎无法贴出,请依此路径找到原文:
法鼓山网站 http://www.ddm.org.tw:81/gate/gb/www.ddm.org.tw/index.asp
>认识法鼓山 >法鼓山的愿景 >法鼓山的共识 >法鼓山的四种环保
         

《法鼓山的四种环保》


四种环保,不是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

它以心灵环保为主导,落实生活、礼仪、自然三大环保,相对地,藉由生活、礼仪、自然环保的实践过程,也会帮助我们的心愈来愈纯净,愈来愈光明,进而成就心灵环保。

正因为法鼓山所推动的三大教育,是一种全面性的人本教育,每一举措均同时具有关怀与教育的功能,以心出发,由内而外,推己及人,所以能在自我关怀、自我教育的基础上,扩大到对社会、人类、环境、自然、生态的整体关怀。

当人们得以于关怀自己与亲朋之外,同时关怀周遭的人、事、物,乃至社会与环境,则无论做什么事,必定会生起为他人著想的直心诚恳与慈悲为怀——这便是心灵环保的作用;有了这一基础,形诸于外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必定谦和有礼、知所进退,与人相处彼此有尊严——这便是礼仪环保所展现的庄严气度与行事风格;至若日常生活,必定能少欲知足,简朴自然,知福、惜福,不追求奢华,更懂得造福、培福,关怀、重视人类全体——这就是生活环保的自然呈现与精神实践;推而广之,也会怀抱著感恩,落实对于自然环境,生态保育各层面的具体实践,让大地留下美好的明天——此即自然环保。

事实上,法鼓山的三大教育与四种环保,不但关系紧密,且环环相扣,蔚为完整的体系。此即圣严法师所谓:「以三大教育为契机契理的设施,以四种环保为契机契理的方便。」因此法鼓山以「三大教育及四种环保,来建设人间净土」的要义极为清晰,所提供的观念与方法,则次第分明而逐步渐进。

概括地说,法鼓山是以三大教育来引领我们如何实践四种环保,而以实践四种环保来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

法鼓山为了提倡四环的观念,引导人们逐步具体实践,多年来推动了许多相关活动,成果斐然,影响也愈来愈深广。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2/17 at 19:15 ]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9: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引自法鼓山网站,连结似乎无法贴出,请依此路径找到原文:
法鼓山网站 http://www.ddm.org.tw:81/gate/gb/www.ddm.org.tw/index.asp
>认识法鼓山 >法鼓山的愿景 >法鼓山的共识 >法鼓山的四种环保 >心灵环保


《心灵环保》

扭转颠倒的观念

所谓「心灵环保」:主要意义在保持我们心灵环境的纯净与安定。法鼓山积极地将圣严法师所提出的三种落实方法:诚心、慈悲、谦虚,透过不同传播管道、及身体力行,举办一系列心灵环保讲座与活动,期每个人的内心充满对于生命的感恩和慈悲,就会将努力的成果奉献给他人。多年来圣严法师因致力于心灵净化而获有「心灵领航员」的美誉,在台湾知名之「天下杂志」二百期特刊中被票选为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并与胡适、孙文、傅斯年等人并列为具有前瞻、启蒙观念的重要人物。

具体实践

心灵环保,就是在于心理的平衡及人格的稳定,除了观念的导正,尚须有方法的练习,而我们所用的方法,便是禅修。   
禅修的基本原则是由放松身心、体验身心、统一身心到放下身心四个阶段。放松身心与体验身心,是属于自我肯定及自我认知的范围;体验身心与统一身心是属于自我反省及自我成长的范围;统一身心与放下身心,是属于自我完成及自我消融的范围。

法鼓山为了协助社会大众,于面对现代复杂的环境、激烈的竞争、以及高度的工作压力下,能保持平和的心境、清楚的头脑、持久的耐力、宽宏的视野、及有效率的行动,规划系列禅修课程,让不同需求的学员获得禅修的利益。

目前,依不同进修时程、主题或对象(包括社会菁英、行政主管、教育界人士、教师及大专青年等),法鼓山平均每月受理二十场以上的指引课程,全省约有超过一万人次学员受益。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9: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引自法鼓山网站,连结似乎无法贴出,请依此路径找到原文:
法鼓山网站 http://www.ddm.org.tw:81/gate/gb/www.ddm.org.tw/index.asp
>认识法鼓山 >法鼓山的愿景 >法鼓山的共识 >法鼓山的四种环保 >礼仪环保

《礼仪环保》


礼仪环保是以心仪、口仪、身仪来净化自己与人间。

心仪即是从心的清净做起,不存坏念,不起邪念;口仪即是口的清净,不出恶言,不犯口业;身仪即是身的清净,不做坏事、不造恶业。进一步,还要积极增长善念,用慈悲、智能的语言来安慰、赞歎、劝勉他人,促进人我和谐,多参与社会公益、慈善及教化事业,为大众奉献。

具体实践

自一九九四年起,法鼓山即与内政部共同推动三项礼仪环保系列活动,至今已成为各界礼仪环保的示范单位。

此三项活动法鼓山目前仍是每年定期举办:
   
佛化联合奠祭:倡导佛化的临终关怀,提倡节约简化而隆重庄严、祥和的佛事,以佛教信仰关怀亡者,安慰生者,让生死两安。
   
佛化联合祝寿:倡导佛化的伦理孝道,及敬老尊贤的风气,推广朴美简单的祝寿仪式,以佛教信仰来增进年长者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佛化联合婚礼:倡导佛化家庭的开始,推广简单隆重的结婚仪式,以佛教信仰来促进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引自法鼓山网站,连结似乎无法贴出,请依此路径找到原文:
法鼓山网站 http://www.ddm.org.tw:81/gate/gb/www.ddm.org.tw/index.asp
>认识法鼓山 >法鼓山的愿景 >法鼓山的共识 >法鼓山的四种环保 >生活环保


《生活环保》

过得整洁又简便

禅宗的修持中,极为强调「修行要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念,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都是修行的环境,修持的时机。

如果能落实禅法的观念于生活中,便自然能体会整洁、简朴、节约的素朴之美,而不会浪费自然资源;能体会安宁、平静、清净的和谐之美,就不会制造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噪音污染等;因为如果长久置身于到处髒、乱、浑、浊、不安宁的空间与环境,便会使人们逐渐失去安全感和安定的身心。

所以,为对治环境的髒乱与地球资源有限的问题,法鼓山于生活环保方面,主张圣严法师脍炙人口的一句名言:「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不多。」

具体实践 --   

法鼓山提倡旧物新用、儿童玩具及书籍交换,并推广环保厨房、环保饮食、环保餐具、环保购物袋、环保日用品、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鼓励办公室里一纸至少两用,然后集中再生,成为再生纸。以此法使该用需用的东西与资源,能重覆再利用,用到不能用为止,让我们的资源能永续不绝。

此外,并以「少欲知足来惜福、爱惜资源来培福、做好环保来造福」为生活环保运动的基本观念,达到做好环保珍惜地球之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9: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引自法鼓山网站,连结似乎无法贴出,请依此路径找到原文:
法鼓山网站 http://www.ddm.org.tw:81/gate/gb/www.ddm.org.tw/index.asp
>认识法鼓山 >法鼓山的愿景 >法鼓山的共识 >法鼓山的四种环保 >自然环保


《自然环保》

让大地留下美好的明天

人是自然的一部份,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后代子孙,都应该要知福惜福,感恩大地,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破坏。

佛教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其实保护自然环境,即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果众生无法生存,人类也将面临灭亡的境界。

两千年八月间,圣严法师受邀参加联合国「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领袖和平高峰会」时,除特别在会中呼吁全世界的宗教及精神领袖们不仅要为环保工作的成功祈祷,更应该亲自投入外,亦针对「环境保护」议题发表演说,获得广大回响。

多年来,法鼓山对于环保观念的推动及实践,不遗余力,对各界均带来相当正面的示范效果与影响。

具体实践 --

护生与保育

   法鼓山提倡以护生代替放生的生态保育观,呼吁人们珍惜非常有限的地球资源和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因此,进入法鼓山,远处青山横翠,入眼处尽是一片绿意盎然,虽然经过了整地、水土保持及相关工程,却看不到杂乱的现象,不管是原生的树种、堪称为地标的七株雀榕树、或征求来的各式树种,在这里都受到特别的保护,一片欣欣向荣;而整地工程时植生护坡、绿化的石笼挡土墙等措施,更让法鼓山显得朝气蓬勃。
   
而沿著蜿蜒的山路,尽是淙淙流水声,再经过临时排水沟、沉砂池的过滤、沉淀后,法鼓山的工地中没有「污泥水」的困扰,最终汇流到溪中的,仍是清清的水流,因此,溪水清澈一如往昔,更可偶见鱼、虾自在的悠游其中。

一人一树,认养造林

历经九二一地震及纳莉风灾后,台湾的土地生态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为重建家园、维护台湾美丽的山林景观及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法鼓山响应行政院农委会发起的认养造林活动,完成认养台中大肚乡万陵段五千棵相思树手续。大肚万陵台地终年日照强烈,适合种植可提供许野生动物栖息的相思树,日后形成的广茂林荫,将是大地最佳的天然遮阳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