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中医方剂学之元老名宿,造诣深,学识广。其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中,收录陈逸先生之归芪真武汤,如下:制附子15—3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干姜10克,茯苓15克,当归6克,黄芪30克,龙骨24克,牡蛎24克。谓此方去龙牡可治阳虚感冒,并谓“余每患感冒不仅不能使用发汗解表药物,且要使用固表药物以免阳气耗散,20年来均服此方,一般只服2—3剂即愈。此属体质特殊而又特殊的治疗方法,录供同道参考。”
然而,制附子15—3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干姜10克,茯苓15克,当归6克,黄芪30克,能治感冒您信吗?倘若相信,请问,此方中可有一味药物可治感冒?倘若不信,请问,此方所治感冒莫非不是外感?
……
内伤外感本是一家,真元一气周流,表里相应,内外相合,病则不能独全,无论内外;牵一发可动全身,何况表里。
予所治疑似甲流之温病案不正与陈老之案遥相呼应乎!
附:尹某,冬至后第二日起,发热头痛欲呕,腰痛终日不解,自以为感冒,遂卧床休息,并自服藿香正气水、小柴胡颗粒等两日,热势不减丝毫,夜间甚至高达T:38.9°C(此时若送医院就诊恐甲流定矣),且双足灼热,头痛以左侧为主,牵及面部、牙龈,且牙龈肿胀,伴有出血。察舌苔腻腐罩黄,脉左浮弦细数,右关滑。处方:
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干姜15克,附子15克,炙甘草10克,阿胶9克(烊化),柴胡15克,丹皮10克
半剂后热势退即至38度以下,一剂后退至37.5度以下。
第二剂改方如下:
茯苓15克,桂枝10克,肉桂5克,白芍15克,干姜15克,附子15克,炙甘草10克,柴胡10克,丹皮10克,半夏12克
服后体温恢复正常,余证亦解大半,唯牙龈仍肿痛。可任其自我恢复。
后因牙龈肿痛牵及颜面等部,已影响进食,再次来诊,察舌苔黄厚,边有齿痕,脉细滑。处方:
黄芩9克,石膏9克,生甘草6克,升麻6克,半夏9克,茯苓9克,苍术9克,丹皮6克
2剂后,肿消痛止,基本复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