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933|回复: 1

养生热背后的冷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4 12: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孙长清


      大家开始转变方向,求书、求中医、求本源,这其实是因为外求出现了困境,只好向内求自身,回归到生命本体的诉求。从更宏观更深远的层面来看,这股热潮也许可以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需求增高,再加上当代人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年轻的白领不同程度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需要进行调整;再则,生病就医去医院费时费钱,大多数人希望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预防疾病。这些都促使养生类书籍持续热销。从《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等依托中医而写的健康养生书籍,长期占据中国各类图书排行榜前列,到新近出版的《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怎么吃,也毒不了我》、《中医五脏养生》、《百病不生》、《易经养生大道》等书甫一出版,就引起广泛关注的情况来看,足以看到这些养生书籍业已成为民众养生的“红宝书”。

  我们且不可被这种假象迷惑,误以为中医的黄金时代来临。其实,这背后有许多无奈。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人们的健康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反而一些疾病发病率大大提高,新的健康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原来大家都主要依赖西医,但事实上很多病西医都束手无策。于是大家开始转变方向,求书、求中医、求本源。

  为延缓衰老多病,健康地活着,从而享受高质量生命,《不生病的慢老生活》教会我们要从年轻时开始保养自己,并为我们在饮食、药物使用、有氧运动、身心调理等重要方面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案。《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则教会我们把最常见的药材和食材进行正确搭配,利用好一日三餐做到医食同疗的养生目的。《怎么吃,也毒不了我》则更直接,告诉我们要学会阻挡毒素进入体内,如果有毒素进来,要学会赶快排掉。此外,还有人主张从气血入手(王彤《百病不生》),调和好气血,做到“气血通补”,则百病不生。掌握好“通补”原则,也就掌握了健康的真谛。不过也有人认为养生首先要从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入手,从饮食、起居、精神、药物、经络调养等方面合理养生。其最终目的是养护好五脏(傅杰英《中医五脏养生》),因为只有卸载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给五脏带来的麻烦和干扰,使五脏各司其职,才能使身体健康长寿。

  凡此种种,不管是保养,食疗,排毒,调气血,还是关注体质,养护五脏,这些方法都不外乎求助于外,从而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与此不同的是,我们传统文化更倾向于内求。《易经》就非常注重捕捉生命的本质,向内求于自身,向生命本源探求,回归到生命本体的诉求。它指导人们从“天地人”三个方面综合判断自身的体质而追寻更为有效适合个体的养生之道。在这一点上,被誉为“国学修心第一人”的张其成教授的观点颇为相同。在他所著的《易经养生大道》一书里,他向我们提出“人,养生的关键就是在于认识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知道该如何养护自己的身体。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养生之法。这正契合了中医关注生命,重视对生命的解读,强调每个人都要关心自我修为,包括身体和心灵,而其中身体的修养是本,这是做其他事情的基础。很多人就是通过自身身体状况的改善慢慢接受了中医,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中医的价值。这也是中医养生书为什么热销、常销的原因。从更宏观更深远的层面来看,这股热潮也许可以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

  这些书的畅销,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不仅普及了医药常识,也让人们学会用医药的办法预防疾病、健康身体。但具体到个人的养生方面,我们仍需仔细斟酌,因为很多养生之道是因人而异的,一本书上的观点不可能适用每一个人,完全照搬书籍并不可取,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健康状况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千万不能盲从。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做到生活有规律,保持开阔的心胸,舒畅的心情。要学会碰到任何问题,要坦然处之,要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知足常乐,把个人荣辱得失看淡一些,保持健康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不仅是疾病本身的问题,更能解决人的问题;不仅是身体的问题,更能解决心理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融会贯通,保持健康长寿。


来源: 南方日报 
发表于 2010/3/17 12: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身病心治

好好养心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5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