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康复 发表于 2009/9/22 17:39:00

委中曲泽
    委中位于腘窝,曲泽位于肘窝,上下遥遥相对。两者相配,多用针刺放血为治。委中能治阴阳乖隔,升降不通所致之心腹绞痛,或欲吐不出、欲泻不得,或霍乱暴注等证。曲泽能降逆止泻,宣通开闭。委中、曲泽放血,主治呕吐腹泻、心腹绞痛、霍乱暴注(相当于急性肠胃炎)等症。
    委中三阴交、委中    合谷
    委中位于腘窝,为阳经穴;三阴交位与胫下,为阴经穴。两着阴阳相配,益气补血,养血荥筋,气足则能帅血,适用于气虚、血虚所致之经络阻滞不通见有腰腿疼痛者。古人云“若欲通之,必先充之”此乃先充而使气血流通之绝妙配伍,临证不可轻视。而合谷则性升散,以通为主。委中与合谷相配,立足于通调经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委中人中、委中后溪
    委中为膀胱经穴,人中为督脉穴,两者以阳从阳,上下背持,但以走督脉为主,膀胱行于督脉之两旁,上督下导,阳气得以通畅,主治急性腰钮伤局部剧痛不能转侧者,针委若委中与后溪相配,因为后溪为八脉交会之穴一,通于督脉则功用与委中,人中相同,均可获立罕见影之效。
    36、风池风门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之会,四阳之气均交会于此,故能发散风邪,祛除表邪,又能平肝胆之逆气,清泻肝胆之郁或,清头窍,醒神定痛。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之会,亦即诸阳聚会之处,故能泻诸阳之邪热,散一阙风邪。风池、风门同伍,则疏散风邪之力无以类比,诸凡风邪在表者均可使用。同时,风门又能泄诸阳之热毒,故又能治疗背部痈疖肿毒、疮疡等外科病症。故“此穴能泻一身热气”者,并非虚者。
    风池肺俞、风池大椎
    风池能散风。肺俞,为肺脏之背部俞穴,又为肺气之街,能宣能散,能补能敛,主一身之气,喜宣达肃降而不耐邪。风池与肺俞相配,能宣散肺卫之邪,祛风宣肺,效力直捷。若风池与大椎相配,强化清热之功,宣中有清,清中有散,边宣边清,适用于风热袭于肺卫。若毒热炽盛,则可大椎放血,取效更快。
    风池阳陵泉、风池太冲
    风池位于脑后风府穴之外侧,阳陵泉位于膝下足三里之外侧,均为人身之外侧界面,同为足少阳胆经之穴而上下相配,能上通下达,祛散风邪,疏通经络,为治疗风痹之常用配方。太冲为肝经之俞穴,功能开关宣窍,平肝搜风降逆,风池与太冲则为表里相配,散肝风,泻肝阳,主治头眩、脑胀、面赤、耳鸣以及肝阳上亢、肝风上忧等证。

无极康复 发表于 2009/9/22 17:39:38

37、通里列缺、通里心俞、通里卤会
    通里为手少阳心经之络穴,别走入手太阳小肠经,还别走入足阳明之大络虚里。心主血脉,心藏神,功能为明神益智,清脑宁神。通里配列缺,宣通气即,疏调经络,主治中风不语神志呆痴,或脑炎后遗症神智失聪、小儿发育不良、五迟等证;若配心俞,则养心血,益心神,健脑益髓增智慧;若配卤会,因心经通于卤会,故能益智聪慧,清脑明神,主治与以上两组配穴类同。
    通里三阴交、通里足三里
    通里为心经穴,能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脾经穴,能益脾养血;两者同伍,补益心脾,养雪安神,主治心脾两虚、心神不安、心悸、怔肿、失眠不寐、多梦、倦怠、纳呆等证,犹如人参归脾(丸)之效。通里、足三里相配,则能健脾和胃,疏气调中,养血安神。盖因“胃不和则卧不安”,足三里能疏调中焦,使胃气和畅,心神不治而安。
    38、天柱风池、天柱大杼、天柱合谷
    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为治疗气病之枢纽,气乱者能调,气虚者能补,气郁者能舒,气滞者能行、能散,气逆者能顺、能降,气结者能通、能破。天柱配风池,能宣散祛风,发表通阳,主治外邪束表诸证;配大杼宣散肃肺,又能疏理五脏之气机。正如李东恒所说“五脏气乱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补不泻,以导气而已”。足太阳膀胱经,因其能统周身之阳气而得名,五脏之俞穴,皆在背部,五脏之气又通于太阳,故刺天柱以调五脏,实乃抓住要害,牵动全局之举。天柱配合谷,升散疏表,可奏奇功。
    39、翳风听会中诸、翳风阳陵泉、翳风太冲
    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之会,手足少阳经专走偏头偏身,能疏解少阳枢机,祛半表半里之邪,清头面之客风,疏胫项之络阻,并能调气活血,逐淤散结;听会为足少阳肝经穴,与足阙肝经相表里,能通耳窍、祛面风。中诸为手少阳三焦之俞穴,能祛头风,开耳窍,定眩止晕。翳风、听会、中诸三者相配,能祛头面之风,清上焦之热,开耳窍,增听力,增听力、定眩止晕,散风止痛,主治耳聋、耳鸣、头晕目眩以及西医所谓美尼尔氏综合证等。若翳风与阳陵泉相配,则能平肝降火,疏泄肝胆之经,主治肝火上升、耳鸣、耳聋、眩晕等证。若翳风与太冲相配,则降火泻火之力更著。若为阴虚阳亢所致上述诸证,则可补复溜、三阴交,以滋阴益精,取其养阴平肝之效。

无极康复 发表于 2009/9/22 17:40:20

40、犊鼻膝眼阳陵泉
    犊 鼻为足阳明胃经穴,原来位于髌骨前外侧凹陷处,又名外膝眼,其功能为祛风散寒,行湿通经。膝眼是指内膝眼又名内犊鼻,为经外奇穴,筋之会。犊鼻、膝眼、阳陵泉三穴相配,散风通经,利节疏筋,祛湿活络,主治风寒湿邪痹阻膝髌而作痛者。所取犊鼻在髌骨下缘,正对髌下韧带处,而不在外膝眼部,因其部形象牛鼻梁,顾名思义称之为犊鼻。由于临床效果较好,所以已成他的经验取穴法。
    犊鼻鹤顶足三里
    犊鼻原为阳明经穴,鹤顶为经外奇穴,在髌骨上缘中央凹陷处,二穴相配主治鹤膝风。配足阳明经以加强疏通气血之功。用二穴治疗风湿痹阻膝关节而作痛者,均可配以足三里以加强疗效;因为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为气血汇合之处,治痹先宣通气血,气血流行则痹阻可通,风湿之邪足以驱散。
    41、三肩腋缝内关
三肩为肩髎、肩贞、肩髃之统称。肩髃为手阳明经穴,且为手阳明、手太阳、阳跷三脉之会,功能为疏风利节,清热降祛湿,主治风热、风痿、风瘫、偏风、半身不遂等证。肩贞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主治风痹手足麻木、上臂不能高举。肩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专治漏肩风。三肩穴系在肩关节的前、中、后部,为肩关节之枢纽,配合腋缝、内关从阴引阳;内关为心包经穴,主血脉;腋缝为经外奇穴,位于前臂之腋缝外,亦位于心包经路线之上,故有活血、行血、通脉的作用。三肩与腋缝、内关相配,适用于肩臂玩痹、中风半身不遂、肩臂不能抬举、屈肘不利等证。三肩(肩髎、肩贞、肩髃)根据经验可取穴位置于肩峰与肱骨头交界处的前、中、后三点,与原来的位置有所不同。原来的肩髎位置称为肩贞;原来的肩髃称为肩髎;原来的肩前无穴的位置,而取为肩髃,因为手三阳经在肩部的经气均合于肩关节之处,疏筋利节之功较原来取穴法为强。
    三肩曲池合谷
三肩、曲池、合谷,均位于上肢肩肘、手、大关节之处。肩髃、曲池、合谷为阳明经穴,肩贞为小肠经穴,肩髎为三焦经穴,诸穴相配,宣通气血,搜风利节。三肩搜肩部之风,曲迟祛肘部之风,合谷宣散全身之风,凡外感诸邪痹阻经络,肩凝不举,肘臂挛急,手指屈伸不利,以及中风半身不遂等症,取之效如桴鼓。

北岚 发表于 2009/10/23 21:55:34

顶起来 好贴

老三三 发表于 2010/2/19 21:10:14

太好了,谢谢,我收藏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常用重要穴位穴性与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