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09/6/16 21:28:24

卫生部公布预防流感中药方 中医门诊量却无变化

本月5日,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了5个预防药方。

  记者就此对本市的部分医院进行了探访,结果发现中医并没有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热捧。

  同时,由于在这个时期,中医的“挺身而出”又激起了许多人的讨论,支持者固然欢欣鼓舞,但一些对中医不了解的人则提出了疑惑:流感是西医的病,中医治得了么?

  现象

  医治流感网上起争议

  关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方一公布,马上就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记者发现,这些讨论明显分成两派。

  支持者称,这是中医的“胜利”,可以先于西医发现治疗的方法,并且纷纷重提中医的各种好处,比如副作用低等。

  但也有一些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流感是西医的病,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是新发现的病,靠中医医治完全不可能。“那时候中国都没有碰到一个病例,中医躲在中国,遥对着墨西哥,说有什么中药的方子能够治疗甲型H1N1流感,是很荒唐的一件事情。”有网友用略带挖苦的语言说。

  目前,争论仍在持续。

  探访

  《方案》未使中医门诊量上升

  记者首先来到北京中医医院、东直门中医学院、宣武中医医院等几家以中医门诊为特色的医院。据了解,这些医院的门诊量变化不大,国家出台的《方案》也没有使门诊量有明显上升。

  北京中医院院办的李医师表示,目前医院没有专门组织门诊开这个配方,也没有老百姓拿单子来中医院抓药的情况出现。她还表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感觉到医院门诊和中药销量有明显的变化。

  另外,记者还走访了朝阳医院、协和医院和同仁医院等几家综合性医院,也没有出现看中医患者增多的情况。

  朝阳医院中草药房的值班医生表示,对记者所提到的甲型H1N1流感中药预防配方不太清楚,近期配中草药的患者人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看中医的人仍属少数派

  协和医院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一天约有7000人次的门诊量,其中中医科仅有500-600人次。

  在医院5楼的中医科,记者看到,共有6个诊室,每个门口只有一个人在等候。

  其他医院对门诊数字讳莫如深。不过记者观察,中医在许多医院略显冷清。

  昨天下午,记者在朝阳医院的药房观察了20分钟,看到该院中药房共有不到15人取药,取药患者多以老人为主,不用排队。而3个西药房每个窗口前有6-8人排队,且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同仁医院,记者看到西药取药处4个窗口,每个窗口前都有20人左右在排队。中医科候诊处只有4人在等待。

关于中医的辩论

  对于中医,专业人士又是怎么说的呢?记者分别采访了知名生物学学者方舟子,以及北京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

  反对派:应当“废医验药”

  方舟子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医的发展要走“废医验药”的道路,它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存。

  方舟子告诉记者:一种疗法、药物是否有效,是必须经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才能确定的。

  医学首先应该是科学,即使不完全是科学,也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不管用通行的哪条科学标准来衡量,例如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等,都很容易判断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的。

  但是我们并非就因此要把中医药全盘否定。在上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可能会摸索出某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疗法,值得去挖掘。

  力挺派:庸俗化把水搅浑

  齐文升主任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公众对中医的了解都存在误区,有人对中医全盘否定,有人又试图将中医神化。

  其实中医并不像书中所说的一样,这毕竟是一门学科。

  就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特征来说,这是一种瘟疫,所以按照经验来治疗,完全没有问题。

  官方说法

  面对甲型H1N1流感 中医有机会

  FW:在内地出现甲型H1N1流感后,为什么国家要推出中医预防方案?是否想借此推广中医?

  刘:因为目前还没有应对这个病毒的疫苗,要采取预防措施,从中医的角度做更好一点。

  疫苗是西医的一种概念,而中医在过去对预防流感还是有些办法。虽然效果比不上疫苗,但至少它可以使一些人少得病或者说患病症状变轻。所以还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

  FW:您是否认为中医对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还是有一部分作用的?

  比如从中医角度看甲型H1N1流感,对它的发作规律和临床规律还是有充足的认识。

  虽然中医不太关注病毒是什么,是哪个病毒,但是病毒侵害人体的整个反应状态应该基本上是相同的。

  FW:您如何看待中医的发展前景?

  刘:传染病的突然暴发流行对于中医可能是个发展机会。因为传染病的突然暴发,在原因不清的情况下,西医的治疗手段很有可能有些欠缺。中医恰恰不太考虑病因,它是针对人来治病的,并且治疗的手段会更丰富一些。

  中医历次大的发展都是与传染病息息相关的。比如中医很多次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发展,比如汉朝张仲景的《伤寒论》、清朝瘟病盛行而发展的中医学,恰恰是因为传染病的盛行而顺势发展的。


来源: 法制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卫生部公布预防流感中药方 中医门诊量却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