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学习
主题思想: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全文在说道对于养生的作用,生活起居要合于道,才能长生。差一点的有德也行。并根据道行德行的不同,将人分为四种: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四种人可以用“知道者”概括,剩下的就是平人,即不知道者了。关于道的内涵,这里没有像《道德经》那样玄虚,而是给出了实实在在的概念:天地、阴阳、四时。而天地不过是阴阳中大者,四时不过是阴阳的进一步划分(两仪生四象),所以,从根本上说,道的内涵就是阴阳
所以有第二章的“四气调神大论”具体谈论四时和第三章的“生气通天论”具体谈论阴阳。
疑问和猜想:从全文分析,“上古”、“中古”、“今时”似乎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因为上古之人还有“知道者”和“不知道者”之分,也不是人人皆是真人。天不是分九重吗?上古、中古、会不会是空间上的划分呢?
也可能是根据对道的认识程度来划分的。
时间
级别
举止
效果
道德
评论
上古
真人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道生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言其生于天地之外,四时阴阳的控制者。寿敝天地则是说他的寿命比天地的寿命还长,无有终时。所以真人比天地大。至人“淳德全道”,而真人则是“道生”,即真人是道的化身,
中古
至人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淳德全道
淳德全道,超凡脱俗,合于阴阳四时。“益其寿命而强者”,说明还是有终的,只是寿命长些而已。
其次
圣人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合于道
德全
(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其次
贤人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
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合同于道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从阴阳四时,也能度百岁乃去。
(法则、象似、辨列、分别都是同义词,逆从是反义词,似乎不对称)合同于道
上古
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知道
合同于道
说明上古也不是人人皆为真人,“知道者”也不过“度百岁乃去”,不过是圣人、贤人的级别。
今时
平人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
无道无德
不“合于阴阳四时”,肆意妄为,半百而衰。是指不懂养生的普通人而言。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6/16 13:33 编辑 ] 谢谢,非常好哦。。。 关于“道生”,我想起了几个近义词:人生、男士、女生,先生、后生,书生、门生、畜生
“生”应该是指一类生命的群体性称谓
一个道生,也就是一个“道”了。所以,“道生”是道的代表,属同一级别。
天地是道所生,但与道已经差一个级别了 原帖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6/17 09:27 发表
关于“道生”,我想起了几个近义词:人生、男士、女生,先生、后生,书生、门生、畜生
“生”应该是指一类生命的群体性称谓
一个道生,也就是一个“道”了。所以,“道生”是道的代表,属同一级别。
天地是 ...
谢谢,又学到一点了。以前以为“道生”是名加动的主谓结构,现在才知道是一个名词。 不对,平人不是那样子的,平人就是现在没有病的人,没有太过与不及的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