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丹医张觉人【转帖】
当代丹医张觉人作者:佚名
张觉人,自号觉因老人,字梦禅。清光绪十六年(1890)二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东岳乡。少年迭遭不幸,9岁丧父,13岁丧母,自后即从伯父张义泰学习中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觉人16岁,拜倪静庵为师,专习中医外科。倪静庵为奇人,常独自至人迹罕至之深山旷野或荒园萧寺中炼丹(因炼丹场所最忌喧嚣和污秽,否则易“走丹”),一去数日始归。张觉人聪慧勤快,见老师用丹药疗效如神,态度又很和霭,因此十分尊敬恭顺,深得倪氏喜爱。从而知道,中国医学中有“丹道医家”(简称“丹医”)一派,多攻外科,专用秘传丹药为人治病。他们多属道家,行踪诡秘,鲜为人知,有钱人随便给酬,贫苦人则分文不取,称为“布外功”。该派戒律极严,每代只传授一人。倪静庵将自己所学传授张觉人,并告诉他,当今南派丹道医家,首推贵州平越福泉山高真观老道廖复阳。
宣统三年(1911),张觉人只身一人,跋涉千山万水,向廖复阳求教。当时廖氏已年逾九旬,早已不收徒弟,因感张觉人千里寻师之诚,破例收其为关门弟子。张觉人潜心苦学,终于得廖氏真传——玄门四大丹(即乾坤一?丹、金龟下海丹、混元丹和毒龙丹)。在此后70年岁月里,张觉人使用这些珍贵秘方,救治许多外科危重疑难病人。
民国元年(1912),张觉人回到重庆,在四川陆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当医兵。其时军阀混战,兵戈扰攘,而他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不堪目睹战场上杀戮掠夺惨状,遂萌出家避世之念。翌年,入峨眉山剃度为僧。张觉人在峨眉山研读了大量佛、道经籍,尤其对道教巨著《道藏》中炼丹术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
民国三年(1914),张觉人决心以丹医济世,乃还俗下山,先后在重庆、上海等地悬壶行医,以善治肺痨和瘰疬闻名,时人谓之“虚劳专家”。
民国十一年(1922),张觉人先后到杭州葛岭、广东罗浮山、四川彭县(今彭州市)葛仙山、丹景山,合川铜梁洞(唐闾丘道士炼丹处)等处实地考察古代炼丹遗址。
民国十八年(1929),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引起了全国中医药界的强烈反对。当时张觉人38岁,他与医界同人一起奋力抗争。3月,他被推选为四川省代表,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保存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
民国二十年(1931),张觉人由上海回到成都开业行医,并继续进行丹药的研究。张觉人为扩大中医药的影响不遗余力,他是国内多种中医药刊物的支持者和发行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十五日,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周复生等人在重庆创办《华西医药杂志》,得到张觉人的大力支持。五月,他又与余律笙、文琢之在成都创办《医声通讯》。八月,他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外科十三方考》在《华西医药杂志》上连载,引起中医外科同人的极大重视。
《外科十三方》是中医外科的著名方剂,但历代医家对这些方剂秘而不宣,社会上只有抄本流传。而且抄本各异,真假难辨,使人不易掌握。有鉴于此,张觉人花费10年心血,搜集各种抄本,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加以验证整理,然后确定公布。如《外科十三方》里的“中九丸”,是长期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民间医生中的一个秘方,对治疗骨关节结核、瘰疬、梅毒等难治之症有特效。张觉人先后拜访了7位使用“中九丸”医师,方法各不相同。均自认为是真传秘授,莫衷一是。张觉人通过多方考证和无数次实践,终于获得疗效满意的“中九丸”配方(目前有人正尝试用此药治疗癌症)。《外科十三方考》对中医外科方剂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研究中医外科疗法的重要文献”,1949年,由《华西医药杂志》社印行专册,1955年经过修订,由上海千顷堂书局正式出版发行。
1956年,张觉人调成都市卫生局中医科工作。翌年调成都市中医院,担任外科临床工作。1959年调成都中医学校任教,负责讲授外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他兴趣广泛,对道家气功、中草药及现代化学都有深入研究。从1956年至1966年,他先后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杂志》、《广东中医》等刊物上发表了《玉真散对破伤风的疗效》、《蟾酥丸的研究》、《白玉丹治瘰疬》等论文。并为成都中医学校主编了《外科学讲义》、《方剂学讲义》、《本草学讲义》等内部教材。
1972年,张觉人82岁,他从成都中医学校退休。但壮心未己,以惊人之决心和毅力从事毕生经验之总结。他除继续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外,还不分寒暑,用10年之功,精心撰写其代表作《中国炼丹术与丹药》。该书近10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概述了中国炼丹术从创立到发展的历史,列举古代文献特别是《道藏》中有关炼丹术之珍贵内容,系统讲解了炼丹临炉之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说明中国医用丹药是从古代炼丹家“金丹术”衍化而来。下篇是全书重点,他无私地公开了大半生搜集而来的丹药中最有效切用的30首秘方、验方,并详细地说明了这些丹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方剂,有的是师传,有的是友授,有的是自己研制发明的,有的是录自经典文献,还有的是张觉人自己耗费金钱花高价从别人手中来的,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张觉人道德高尚,在书的“前言”里坦露心声:“我要象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献给人民。”他早年费尽千辛万苦得来的“玄门四大丹”,也在这本书里全部贡献了出来,闻者无不感动!1981年6月,《中国炼丹术与丹药》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至今已重印3次,印数近2.5万册,仍供不应求,不少人将此书奉为秘本。
1981年11月7日,张觉人先生走完了光明磊落的人生旅程,在成都安详辞世,终年91岁。张觉人先生的高风亮节,是值得我们努力效法的。
张觉人与《中国炼丹术与丹药》
林砚铭 林森荣(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610075)
《中国炼丹术与丹药》是四川省近代著名中医科学家、药物学家张觉人先生91岁高龄时,以惊人的毅力,精心撰述并出版的一部著作。该书包涵了作者“七十年中的临床经验和研究心得”,是探讨中医外科用药,尤其是探讨“丹道医家”用药的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
张觉人的生平及著作
张觉人(1890~1981年),字梦禅,自号觉因老人,四川省广安县东岳乡人。少时因家贫而辍学,13岁起即从倪静庵、张义泰习医。青年时服膺道家医学,1909年曾赴贵州平越福泉山“高真观”拜道士廖复阳为师。廖感其至诚,悉传道医秘书《青囊秘录》及道医要药“玄门四大丹”。返蜀后,投身行伍,任熊克武部陆军医院军医。熊讨袁(世凯)护法失败后,为避祸而遁入峨眉山洪椿坪削发为僧。因感悟佛法渡人终属虚妄,不如医道救人之为实,遂毅然下山,在重庆、上海、成都等地行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成都联合制药厂、成都市卫生局、成都市中医医院和成都中医学校工作。
张氏从医凡七十年,尤精于外科。其学术特点是:爱好炼制丹药,也爱好使用丹药(《中国炼丹术与丹药·前言》)。数十年间,他孜孜不倦以求知,或四出导师访友,考察文献;或躬身药化试验,炼丹炼汞,卓有成就,成为现代中医外科和道教医学学术界较有影响的人物。所著《外科十三方考》(1947年)、《救痨手册》(1948年)、《中国炼丹术与丹药》(1981年)均已出版。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有“玉真散对破伤风的疗效”、“白玉丹治疗瘰疬”等论文二十余篇;为成都中医学校主编有《外科学讲义》、《本草学讲义》等教材多种。遗著有《灵药秘方注释》、《临床经验选》、《马钱子的临床应用》等数十万言尚待整理。
《中国炼丹术与丹药》的学术特色
1.初拂丹道医家之面纱 公开丹道医家之秘药
作者云:我国医家有一流派叫做“丹道医家”,简称“丹医”。丹医多是道家,行动很秘密,不让人知道,故许多中医中人尚不知有这一流派。他们是专用秘密丹药为人治病。……这派人的规律极严,每一代人只能传授一人。因此,现在已经绝迹。”作者早在宣统元年(1909年)就拜在“丹道医家”廖复阳的门下,后又毕生从事“丹医”研究,故对此知之甚详。其公开的“玄门四大丹”(乾坤一气丹、金龟下海丹、混元丹、毒龙丹),这就是“丹道医家”最常使用的秘密丹药—“四大金刚”。
2.不作无稽之侈谈 注重临床之实用
张氏收入该书的“丹药”方,或得之于师传,或得之于友授,或源于文献记载,或用高价购于民间,但无论其来源于何处,均是“经过临床实践确有疗效”者。如他在“大乘丹”条下说:“大乘丹即大丹,是四川西北地区民间流行的一个秘方。同名的大乘丹方不少,究竟以何方为真方,无从得知,但成都文琢之老师求得一方比较正确。成都市老外科中医师张蕙卿,是使用大乘丹最有成就的第一人,但因社会条件的影响他从不轻易告人。当他去世以后,由他的接班人张尧放继续使用。解放后,张尧放医生参加了医务工作,在党的教育下,将此方公开出来。”又如“金龟下海丹”,张氏不仅详细介绍了处方、功能、主治、用法、炼制方法,而且介绍了用此丹治愈了陈某阴项疽(对口疮)的病案,使该方疗效更令人信服。
3.剥去伪衣存内核 医林服务利人民
蜀中名医李重人(1909~1969年)为《中国炼丹术与丹药》题词道:“丹经九鼎漫张皇,此是人间实验方。五十年来枕中秘,喜看新著发幽光。求仙服食真荒涎,已疾延年药弥珍。剥去伪衣存内核,医林服务利人民。”这即是对张觉人先生治学态度的赞誉,也是对张氏著作最精要的评价。对道家“外丹”、“黄白”中封建迷信的部分,张氏不予收录。对一些封建迷信的说法,张氏也予以评判。如在“九转灵砂”条下,张氏曰:“倪师(指倪静庵—作者注)传授时说:‘炼丹之地最好是在深山旷野,闲园萧寺,人迹罕到之处最合条件,否则恐防走丹。’这种说法带有旧社会中的迷信色彩,其实只要掌握好火候,则不管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兴工,惟人多复杂足以分散精力,对炼丹操作是有影响的。”此外,作者对炼丹的过程及丹药的生成多用现代理化知识加以解说,不少丹药还列了化学反应式。当然,作者也有疏于考证或校对之误。如将《石药尔雅》误作《石药泉雅》;将该书作者江源(今属崇州市)人梅彪误作成都人梅彪。但这些与该书的成就相比,则是瑕不掩瑜的,对一位“象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人民”的中医老前辈也是不能苛求的。《中国炼丹术与丹药》于1981年6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于1981年11月91岁高龄时谢世。1988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再版了该书,使之在国内外得以流传。
转自:"逝去的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6bb050100alnx.html
张觉人与《张氏外科十三方》
张觉人与《张氏外科十三方》 颜剑明 《张氏外科十三方》载有中医外科十三种方药(中九丸、金蚣丸、三香丸、化肉膏、药线、紫霄膏、千槌纸、太岁墨、代针散、薰洗汤、天然散、麻凉膏、解毒膏)的制法、用法和主治,但此方长期散落在民间,被民间医生视为枕中鸿宝而秘不外传。据说此书由清乾隆时的名医张云航首辑而成,故冠以张氏。张云航在乾隆时曾执掌太医院,在江西龙虎山遇道士吕某而得书中所载之方。此书一直由张氏家族世代单传,至道光、咸丰时始渐由戚族传之外人。一九九三年,在民间访求此书已达二十年的四川广汉名医张觉人客居陪都重庆,在旧书肆中发现外科十三方的完整抄本一册,当即以重价购回,此为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年)的抄录本。
第二年除夕,张觉人又在成都一旧书摊上获得蓬莱山樵的《集验方》一部,末卷亦附有《十三方》,虽名十三方,实际上仅数方而已,但其首方“中九丸”则较完整,可与旧抄本及历年师友授受之方相印证。后张觉人在行医之暇整理十三方,视同拱璧,出入之俱长达十年。一九四八年元月,垂暮之年的张觉人将十三方整理出版,他在自序中说:“予今老矣,深恐此三十年苦心搜求之济世良方随吾身以湮没,故特就所知及临床实验之心得,考而表彰之,并将各方书中与十三方有关之方摘录之后,以资参证,俾我国民间之外科疗法得以大放光明于现代,则余愿足矣!”
摘自健康报转自:http://vip.6to23.com/tcma/danyi/zhanjueren1.htm
[ 本帖最后由 黎小裕 于 2009/6/14 15:07 编辑 ]
更多有关张老的资料
详见:http://www.google.cn/custom?hl=zh-CN&inlang=zh-CN&client=pub-4542593316617638&cof=FORID:1%3BGL:1%3BL:http://ngotcm.com/images/logo.gif%3BLH:31%3BLW:83%3BLBGC:336699%3BLC:%230000ff%3BVLC:%23663399%3BGFNT:%230000ff%3BGIMP:%230000ff%3BDIV:%23336699%3B&domains=ngotcm.com%3Bftp.ngotcm.com&sitesearch=ngotcm.com&newwindow=1&oe=GB2312&q=%E5%BC%A0%E8%A7%89%E4%BA%BA&start=0&sa=N 学习了,增长见识,此书如果见到,一定购买.回复 #4 大自在 的帖子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95626&extra=page%3D1看一下这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