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安 发表于 2009/5/2 12:45:11

数天前,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一个与人参相关的故事,顺便写了两句,可能与你要找的答案有些出入,但我还是将它贴到此处,或许能逗得大家一乐。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卢霁渔编修患寒疾,误延读《景岳全书》者,投人参,立卒。太夫人悔焉,哭极恸。然每发一声,辄闻板壁格格响,夜或绕床呼阿母,灼然辨为霁渔声,盖不欲高年之过哀也。悲哉!死而不忘亲乎。”
   如是我闻,姑妄听之、说之。
   一:故事中所谓的“寒疾”,因为病人有寒热的表现,统称为寒疾,如同张仲景著书名为《伤寒杂病论》一样,不单指“伤寒”了,《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说明伤寒是病的总名,“寒疾”也是此意。
    一:在“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版本之中,对《景岳全书》作了注释:“明代杰出医学家张景岳所著的医书,内容丰富,囊括理论、本草、成方、临床各科疾病。”按照这个解释,人们就会疑惑,既然张景岳是杰出医学家,而且《景岳全书》内容丰富,那么学医的人钻研此书,医术应该不会很糟吧?为何纪晓岚要用“误延”两字,病家“误延”了医生,这个医生还是攻读《景岳全书》的,最不可思议的是医生“投人参”,患者还就“立卒”了,这个救人医生转眼间就成了杀人医生,《景岳全书》一下成了“杀人手册”。
    一:提到“人参”,最容易想到《本草求真》的一句话:“性秉中和,不寒不燥,形状似人,气冠群草,能回肺中元气于垂绝之乡”。经验方,有老者垂危,仅存一丝鼻息,以野山参至于舌下,可以续命,短者数时,长者数日,更有服参重生之人,所以山参价格极贵。然而这里,纪晓岚只用了两字:“立卒”,这可如砒霜般厉害。《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载其:“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俗话说:“大黄治病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这是乡愿,为医生所不齿。一个“补”字,表出人参杀人机巧。寒疾为外感病,无论因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不可妄用人参。《伤寒论》用参,无非汗、吐、下阴伤之症,用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这味甘微寒之品,反缓姜、附之功,所以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不加人参。仲景一百一十三方,用人参的只有一十七方,皆为养阴配阳之用,如理中汤、吴茱萸汤等,而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热阵》之中,如“四味回阳饮”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以人参一二两,配附子、干姜二三钱,相较近十倍,若果真遇到“四逆”大证,微若豆光之元阳,必定被大剂甘而微寒之参汤浇灭。难怪陈修园大声疾呼:学者必于此等书焚去,方可与言医道。看纪晓岚这篇故事,或许会让我们更深一层了解陈修园,明白他为何有如此过激言论。

[ 本帖最后由 世安 于 2009/5/2 12:06 编辑 ]

黎小裕 发表于 2009/5/2 16:15:54

回复 #11 世安 的帖子

说的好,赞同先生的说法

嘿哈 发表于 2009/5/2 16:42:38

:“性秉中和,不寒不燥,形状似人,气冠群草,能回肺中元气于垂绝之乡”。

:“:“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纪氏所说人参非本草之人参也!


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在所有本草中以神农本草最准!
只是 现在人参种植了,药性发生了变化。
我就是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

杏林痴叟 发表于 2009/5/2 17:16:14

原帖由 嘿哈 于 2009/5/2 15:42 发表
:“性秉中和,不寒不燥,形状似人,气冠群草,能回肺中元气于垂绝之乡”。

:“:“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纪氏所说人参非本草 ...

想起了焦裕禄的一句话:"吃别人嚼过的馒,沒有味道。"

先生欲知变化,何不身体力行???

黎小裕 发表于 2009/5/3 18:52:45

回复 #14 杏林痴叟 的帖子

想起野医先生对我说的,自己亲自尝梨子才是最有味道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时候流口水

yrylss 发表于 2009/5/5 01:14:05

跟此帖前先项下李时珍,他说得没错。

红参------阳性。参附炙草合用对救治阳虚脉微的重症患者,其功效绝对胜过单求大剂附子。剂量3g至250g,用对了症绝对安全,250不会冻死人也不会冒鼻血。亲自吃吃就知道了。

其它的人参,高、白、洋、晒------阴性。此类自然不适用于阳虚证,但根据阴阳失衡的比例配伍好了也可同时应用,而且效果显然。比如红参+洋参,南方流传感冒不能吃参一说,感冒(风寒)有喉痛咳嗽兼体虚者,用此配伍一剂便愈者比比皆是,尤其老人、小孩子。

中药的生、熟炮制绝对是有区别的,除非是没制好。生地与9番蒸晒而成之熟地,大黄与酒蒸大黄,生甘草与炙甘草,细辛与煨细辛....,例子还用举吗?拿没制的跟制的说事,肯定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嘿哈 发表于 2009/5/5 11:46:05

回复 #16 yrylss 的帖子

红参+洋参?
您对此有心得!
比列多少?
怎么用?做汤做丸?有广泛性吗?
谢谢!

yrylss 发表于 2009/5/5 12:23:59

回楼上

没经过亲自试过再施予他人,而徒在言论上花词秀语,这不叫有“心得”。现在的人工参,个人认为基本上不适合丸剂,力量小。参,虽然稍偏贵点儿,但该用时就得用,这比耽误了病情划算得多。有人可能会推荐以党参代人参,我说这些人他自己根本就没去吃一吃品一品,尤其在现在市面上大量“加工”过的党参,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怎么用?”---这个你自己捉摸吧。气为本,阴阳,是气的阴阳。脱离气去谈阴阳,只是跑在道上的车,然,道却是主宰。此或许古人将参芪之属列为上品而常以之为君之本意。

“有广泛性吗?”---课题较大,凭我一人之力是没法统计的。

杏林痴叟 发表于 2009/5/5 21:09:29

原帖由 黎小裕 于 2009/5/3 17:52 发表
想起野医先生对我说的,自己亲自尝梨子才是最有味道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时候流口水

野医不野,确是高人!所说甚是。

我看到近来本坛几个提问题的大师,如水与火斗,谁胜谁负?都要求答题者,必须按照它的路子来回答。
我觉得这就不象学术讨论了。

嘿哈 发表于 2009/5/5 21:15:31

回复 #18 yrylss 的帖子

回楼上

你是走气这条路的?
是练气还是修道呢?
你是怎样用红参+洋参的?
我借鉴一下!谢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有谁用人参比较有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