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对小儿癫痫的认识辩证
作者:杨丽新癫痫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临床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或作猪羊叫,发过即苏,醒后如常人为特征。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提高,各家的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对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如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癫痫的发病因素很多,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先天因素。古代医家认为胎中受惊,或元阴不足,以致气血逆乱,是发病的原因之一。如《素问·奇病论》:“帝曰: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2.痰浊阻窍。外感风邪,暴受惊恐,内伤饮食等原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痰浊内生,上蒙清窍而作痫。吴谦《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风痫汗出风袭经……。”说明风邪外袭,可发癫痫。龚廷贤《寿世保元·痫症》:“盖痫疾之原,得之惊,或在母腹之时,或在有生之后,必因惊恐而致疾,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说明惊恐可致癫痫。秦昌遇《幼科折中》:“小儿为风邪所伤,惊怪所触,乳哺失节,停滞经络,故成痫也。”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癫痫》:“夫癫痫病,皆由惊动,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惊,或少小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详而推之,三因备具。”张璐《张氏医通·痫》:“痫证往往生于郁闷之人,多缘病后本虚,复感六淫,气虚痰积之故。”进一步说明感受风邪、惊恐、饮食不节三种原因导致痰涎内生,蒙闭清窍而发为癫痫。
3.血滞心窍。由于难产手术,脑部损伤,血络受损,血气外溢,瘀滞停积,经脉失调,心窍不通,以致元神失守,神志昏乱,发而成痫。诚如鲁伯嗣《婴童百问·惊痫》所云:“血滞于心,心窍不通所致。”
4.惊后成痫。小儿惊风,反复发作,风痰未清,内伏于里,阻塞心窍,横窜经络,以致发生癫痫。如曾世荣《活幼心书·卷中·痫证》云:阴痫者,因慢惊后,去痰不尽,痰入心包而得。……阳痫者,因感惊风三次发搐,不与去风下痰,……所谓惊风三发便成痫。”魏之臔《续名医类案》:“惊入心受之则癫痫。”
综上所述,痫证的病因颇为复杂,但在历代医家的论述中,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痫与痰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朱震亨《丹溪心法·痫》:“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沈金鳌《幼科释谜》:“然诸痫证,莫不有痰。”而顾松园《顾松园医镜·症方发明·癫狂痫》所云:“痫病乃间时而发,发久气虚,则日近日密。”说明痫证反复发作,正气渐衰,则愈发愈频。
诊断与鉴别诊断
龚廷贤《寿世保元·痫症》:“痫症者,发则仆地,闷乱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是也。”王大纶《婴童类萃·中卷》:“痫之举发,症类急惊……。而发有时度,远则一年、半载一发,近一二月一发,或有一月而发数次者。”说明了痫证的临床特征。李用粹《证治汇补·痫病》:“三症相因,但痫病仆时,口作六畜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发者,若中风中寒中暑之类,则仆地无声,醒时无涎沫,亦不复发。惟痉病,虽是发时止,然身体强直,反张如弓,不似痫病身软作声也。”林癿琴《类证治裁·痫症》:“痫与中风、中寒、中暑、尸厥等仆地不同。痫仆时口中作声,将醒吐沫,醒后又发;若中风等病,仆时无声,醒时无沫,后不复发。又与痉症相似,但痫发身软,时醒;痉则身强直,角弓反张,不时醒,痉比痫为重。”对痫证、痉证、中风、中暑进行较为正确的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刘窻《幼幼新书》:“凡小儿痫有三种:有风痫、有惊痫、有食痫。”《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小儿痫证类痉惊,发时昏倒搐涎声,食顷即苏如无病,阴阳惊热痰食风。”沈金鳌《幼科释谜》:“风痫……其病在肝,惊痫……其病在心,食痫……其病在脾。”对痫证作出较为科学的分类。
龚信《古今医鉴·五痫》:“治之不须分五,俱宜豁痰顺气,清火平肝,而以黄连、瓜蒌、南星、半夏之类,寻火寻痰,分多分少治之,无有不愈。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必用吐法,吐后用东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药,青黛、柴胡、川芎之类。”周慎斋《慎斋遗书·羊癫风》:“羊癫风,系先天之元阴不足,以致肝邪克土伤心故也。用二陈去一身之痰,加朱砂以镇心火,菖蒲以开心窍,丹青二皮以平肝,痰消而心肝之火平,自不致浊气填塞清道而作羊声矣。”指出了痫证主要病因是痰,以豁痰顺气,清心平肝为治法。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痫小儿之恶候也……大概血滞心窍,……积惊成痫。通行心经,调平血脉,顺气豁痰乃其要也。”指出活血化瘀也是痫证的治法之一。
张介宾《景岳全书·癫狂痴呆》:“治小儿之惊痫,必须先审正气,然后察其病邪酌宜治之。”“不得谓癫痫尽属实邪,而概禁补剂也。”陈复正《幼幼集成》:“夫病至于痫,非禀于先天不足,即由于攻伐过伤。……集成定痫丸,治小儿痫证。从前攻伐太过,致中气虚衰,脾不运化,津液为痰,偶然有触,则昏晕卒倒,良久方苏。此不可见证治证,盖病源深固,但可徐图,惟以健脾补中为主,久服痰自不生,痫自不作矣。尚系年深日久者与河车八味丸间服,无不愈者。”指出痫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固本为主,以健脾化痰,养心益肾为治法。
常用方药
1.消风丸(《薛氏医案·保婴撮要》)
组成:牛胆南星2钱,羌活、独活、防风、天麻、人参、荆芥、川芎、细辛各1钱。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2丸,薄荷紫苏汤调化下,治风痫。
2.镇心圆(《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朱砂、龙齿、牛黄各1钱,铁粉、琥珀、人参、茯苓、防风各2钱,全蝎(焙)7个,治小儿惊痫,心热。
3.定心丸(《婴童类萃》)
组成:天麻、人参、桔梗、远志、僵蚕、羌活、蝉蜕、茯苓各5钱,薄荷、甘草、白附子、荆芥各3钱,全蝎、木香各1钱,南星2钱,防风、山药各3钱,治惊痫。
4.集成定痫丸(《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切片焙干)、白云苓(切片姜汁蒸过晒干)、真广皮(酒炒)、法半夏、白当归(酒洗晒切)、杭白芍(酒炒)、白蔻仁(酒炒)、漂苍术各1两,漂白术(切片土炒)1.5两,石菖蒲、青化桂、南木香、真龙齿各5钱,赤金箔30张,镜面砂(研末水飞晒干)3钱,治小儿痫证。
5.河车八味丸,治小儿痫证。(《幼幼集成》)
组成:紫河车1具,大地黄(姜汁、砂仁同酒煮烂)3两,净枣皮、大麦冬各1两,粉丹皮(酒炒)、泽泻(盐水炒干)各5钱,嫩鹿茸、北五味各2两,白云苓1.5两,怀山药(酒炒)5.5两,川熟附、青化桂各7.5钱。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痫证的命名繁多,分类复杂,而刘窻根据致痫之因和症候特点,分为惊痫、风痫、食痫等在辨证治疗中确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在病因病机方面,指出先天因素、痰浊、瘀血、惊风反复发作均可致痫,而痰是最主要的因素,有无痰不成痫之说,反复发作损伤正气,形成本虚标实证。治疗上提出了豁痰熄风、清心平肝、活血去瘀的治法,尤其清代医家陈复正主张在治痫药中加用益气健脾之品,以绝生痰之源,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上述理论对今天我们治疗癫痫仍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来源: 中医文献杂志 我家祖上有一秘方可治小儿癫痫,有奇效,现在快要失传了,焦急中...... 几天前网上看到的台湾传来佛缘医方说用橄榄和白矾可以治疗。不知道有谁用过效果如何。 求小儿癫痫良方 古代文献可不止这些,作者对深层的原因并没有说。
痰,是表因,痰,来自肺,肺之元神为魄,魄浑浊,是有杂神混入,------
各位放心,没有失传的药方!
时机一到就出现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