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静养之类功夫可能更好一些,蒋维乔就是因结核病练静坐,后来写了因是子静坐法。 饮桂附者,百无一生................又一印正者...王正龙 还有后来人... 我有个亲人,1996年患肺结核咳血,后到地方的“肺结核防治中心”吊注大量西药免费治疗,用药时间约一个来月左右,回家也配合饮食调理,结果把结核病治愈(复查无西医所说的结核病定性症状),当时医生也不相信他的体质能挺过如此大的药量,病好后身弱也较之前虚弱一点,其他无任何情况,平时饮食清淡,至今已有14年,年纪也70多岁了,每年检查肺部都很正常。在没遇到出色的中医中药之前,西医也有可取之处,“西药非西药,是名西药”,有成功的案例在前总比盲中摸索要好。要理智点看待中西医,除非那个中医很出色,也有临床案例他能单用中药治好结核病。要理性看待疾病,不可盲目跟风,以免伤财又伤命。
[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0/5/25 21:34 编辑 ] 学中医不必一味抵制抗生素,抗生素亦是治病的工具,用之在人,用在当处,亦可发挥治病之功效。用中医思路用西药,亦是中医。用西医的思路用中药,还是西医。
回复 #25 杏园春晓 的帖子
个人认为中医治病用方的基本原则:能小不用大,能急不用缓,能和不用攻,能培不用散。能自愈无须药,能顾全不偏用。。。。等等。。用西药,在一些急重症元气耗损未甚时,以速攻之,后再来固本培元也不失是中医用药思路,总比慢慢耗,慢慢培要好。人体的生理循环系统有适变性,长时间的耗培状态它会自身调节令循环系统形成条件反射,虽然病好了,很长一段时间会处于那种条件反射状态。如果短时间治好病再把身体培元过来,这种条件反射状态很快恢复(太极还是太极不过病后的太极和病前的太极有差别。)。古代曹操的“望梅止渴”故事是很好表明人体条件反射的存在。但一些顽症,西药无法速攻,反宜用中药治培兼施适宜,这不违中医用方原则。一些小病,明明能增强下抵抗力,培补下体质就可以解决,无须再用消解发散之类来伤耗拖延以至小病也要治十来天或更长,令病人痛苦加长,则有违中医用方原则。请杏园老师对此论点作批评指正。[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0/5/31 09:3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