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谦:中药材必须道地种植
据专家预测,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到2010年,天然药物及保健品的贸易将突破2000亿美元。这个巨大的市场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基于这个原因,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中药材基地,对此,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贾谦研究员认为,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中药材道地种植的特殊性。贾谦认为,中草药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道地性。历史上某一个地方生产的药材药用效果
比较好,就称为道地药材。医生一看是道地药材就喜欢用,否则就少用或不用,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到疗效。比如杭菊花,就是指的杭州桐乡产的菊花,川黄连的正宗产地是四川等等。道地药材就是道地药材,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种植的。像人参这种中药材,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一个是吉林,一个是山西的上党(现在出产党参,400年以前是人参)。现在如果把人参种到峨眉山上,可能长得比萝卜还大。虽然也含有人参皂甙成分,但含量很少。
“GAP”是“5个P”(GMP、GCP、GLP、GSP)中的一个,指的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仿照国外制订的。我国从1995年就提出要将中药材种植进行规范,主要是看到欧洲在植物药的运用上,要保证原料来源的可靠。所以,如果要种植就要规范。贾谦说:“没有想到后来药材种植演变成了一种‘有效成分论’,我们的GAP种植也在单纯追求中药材中的某一种成分含量比较高,这是有悖中药特点的。中药不是某一种成分决定了它的疗效,是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中药研究开发中的一个误区就是拼命研究植物的成分,希望从中找到一个有效的单体。这样得到的不是新中药而是新西药。”他认为,在种植当中,完全以中药的成分为主,事实上是一种误区。
去年在一次会议上,大家让贾谦讲一下“GAP”。他说:“这个我不懂。我只讲两句话:一是必须是道地种植,如果当地不出产这种药材,就不要种植。不要种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都有影响。当然,也有例外,可能种植的药材与道地药材药效差不多。比如“四大怀药”的怀山药,河南就是从山西移栽过去的,但是中间仅仅隔了一条黄河,经过种植证明药效比山西还要好。这种情况,必须经过多年的试验来证实。否则,橘到淮北就变成了枳。中药材脱离了道地性,什么规范化种植,都是不现实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有效成分论”,“如果种植了半天里面连成分都没有,还种植它干什么?”但是“有成分论”不是“唯成分论”。贾谦指出:“并不是说,一定要看人参中的人参皂甙含量多少,黄连中的黄连素多少。这种看法,只是植物学的说法。不能为了提取黄连素,就认为黄连素含量越高越好;为了提取甘草酸,甘草酸含量越高越好。衡量中药的好与不好,重在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好才是好药材,临床效果不好,产量或某一种成分含量再高,也不能说是好药材。如果专门把成分含量作为衡量标准,人参叶中的皂甙含量比人参还多,难道能用人参叶代替人参吗?”
贾谦说,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大面积地推广中草药规范化种植。10年以前,我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大概是580万亩,现在可能是翻了一番都不止。以往,我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有4个,分别是四川、宁夏、吉林和云南。现在,远远不止这些,各地名目繁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都冒了出来,打着发展经济的牌子,不考虑中药材的特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上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农民利益的严重挫伤。据悉,陕西中药材种植现在搞得非常红火,勉县的天麻种植曾被媒体曝了光。天麻本来不是勉县的道地药材,种植以后,药商不认,积压在家卖不出去。贾谦告诉记者,山东临沂一个朋友问他种植什么药材好?他建议种植金银花。因为金银花的“老家”就是临沂。他说:“种植别的药材,也许产量很高,但要是药厂不买帐,还不如不种。”
“对于中药材大量种植的反常现象,国家是否应该进行宏观调控?”记者问。贾谦想了想,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认真考虑。但我想,宏观上不要追求划一,对中药的政策要适当地放宽一些,不能单纯强调几个‘P’。有两个原因:第一,目前不成熟;第二,这5个‘P’,完全是从西方国家生搬硬套来的。要明白,中药和西药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理论体系。药品的‘唯成分论’,那是西医的理论。中草药有它自己的特色,在这一点上,中药不能跟国际接轨,应该向国际铺轨。有关部门应该告诉种植户,不要用农药、化肥、激素。保持中草药的纯天然性的根本所在就是保证中草药的药效,换言之,也是保护中国的中医药。把西医的‘唯成分论’用在中草药上,就是对中草药的药效的否定和扼杀。”
作者:王寿臣来源:经济参考报 说的真有道理,可是在大家都向钱看的今天,没有政府的支持,能做到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