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造商津村制药在中国
日资医药商业公司日美健将在中国正式开展业务,钟纺株式会社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嘉娜宝宣称将销售药妆产品,津村2006年开始在中国销售汉方药,而大正制药的计划稍晚,2007年。有人于是放言,“所有的日资药企应该都有来中国发展的计划”。2005年年底,日本制药企业在华又掀热潮。不同的是,这一次,它们不是来采购原料,或者设立工厂,而是要“抢市场”——其中闪现的日本汉方药巨头的身影,这不禁引起惊呼,“洋中药来了”!
但“惊呼”来得还太早了些。今天,中国大陆对日本汉方药来说,还不是最有吸引力的市场,至少,在日本第一大汉方药企业津村看来如此。
中成药和汉方药的决战为时尚早,中药企业还有“师夷长技”的机会。
中国原料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日本汉方药企业,津村制药(下文简称:津村)如今在中国拥有四家子公司:上海张江和四川的工厂主要负责原料生产,上海的贸易公司和深圳津村则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
在中国,对津村制药最具吸引力的仍然是“低成本的生产”。2005年1月,津村在上海张江投资的工厂开始向日本出口散装的植物提取物——这些原料在津村日本本土的工厂完成最后的工序,被加工成最终的制剂产品——“汉方药”。“津村的汉方药中所用到的草药,大约有80%要从中国进口”。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05年12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1990年以来,中药产品出口额平均以5.6%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出口额达到7.12亿美元,占医药产品出口总额的6.1%”。
但中药产品出口却主要是原料。“以中药材出口为主”,“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50%左右”;“植物提取物增速迅猛”,“1995年仅为0.32亿美元,至2004年已达到2.23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6倍。”而附加值最高的最终产品“制剂”——中成药,“出口一直在1亿多美元,无明显增幅”。
津村在上海和四川的工厂无疑也为中国的中药产品的出口作了贡献。这些“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作为原料出口到日本,支撑起了津村全年“汉方药”848亿日元(约7.9亿美元)的销售。
在植物药市场,每年出口植物药制剂仅1亿美元的中国中药产业,通过提供原料,在国际市场上,养育着许多像津村这样数倍于自己的竞争对手。
而中国中药企业沦为日本汉方药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只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结果。
“科学”汉方药
创始于1893年的津村,早在1924年就成立了研究院,“致力于研究草药和剂量”,虽然那时候汉方药还是凭经验施用,但津村“梦想能够科学地研究汉方药的原理”。
而直到1976年,汉方药被列入日本“国家医疗保险计划”,汉方药的销售才有了良好的增长。而在此之前,津村的汉方药研究一直靠它的家庭护理业务的“赞助”。不过如今形势已经发生变化:2005年,津村的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为140亿日元,而汉方药的销售额则已经高达708亿日元。这也让津村占据了日本汉方药市场80%的份额。
津村株式会社社长芳井顺一说,“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在科学的基础上,达到汉方药与西药的融合”,为此,“我们扩大对草药的基础研究的范围”,“集中力量,建立现代化的治疗方式”,“在国际上扩大对汉方药的理解和使用”。
“通过使用西医的评估手段,在很多汉方药制剂上,我们现在都可以提供功效的证明!”
而生产过程中,汉方药在剂量控制上和西药并无差异,这保证了每一片汉方药制剂中的草药成分的高度一致性。最终,汉方药在产品上具备了这样的特质:品质稳定,并且有支持疗效的科学数据。当然,它们也总是被加工成特定的形状,“便于存储和运输”。
中国的中药产业界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些差距。它们意识到,“在基础研究方面,中药在药理、毒理、剂型、标准化、规范化上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它们希望“制剂便于服用”,以及“加强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药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无论是药材的品种选择与培育、种植、加工到质量的分析、检测与控制,还是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工艺、剂型研究、成分分析等”。
研发新政
不过,即使中国的中药企业完全实践了现有的主张,也并不表明,它们可以与津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个日本汉方药市场绝对的领导者,在连续多年稳定占据80%的国内市场之后,开始把它的视线转向国际化了。
津村意识到,汉方药市场还是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2005年,日本汉方药的整体销售约为1200亿日元,但就全球植物药制剂市场而言,日本只是占据了10%左右的份额,并且从2000年至今,这个份额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其余部分基本由美洲、欧洲和亚洲(除日本)三分天下。
但近两年,亚洲市场份额日益下降,美洲市场超过以德国为首的欧洲,成为成长最快的市场。“世界植物药市场年增长为10%至20%左右,而美国则高达20%至50%”。
2004年,美国FDA颁布《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给出了一个积极信号:汉方药将很有机会在美国上市。“在这个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我们需要表现得更加积极。”
2004年11月,津村的汉方药桂芝伏苓丸,I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正式启动。2005年5月,大建中汤颗粒剂也进入临床试验。“鉴于目前还没有一个植物药制剂通过FDA认证,在美国上市”,如果能够最终跨越市场的边界,美国将是日本汉方药“具有极大潜力的一个市场”。
“在美国市场,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汉方药本身,而是患者,那些用西药难以治愈的患者,那些汉方药可以发生作用的患者。”而在津村拓展国际市场的战略中,相关的研发活动将具有战略级的优先地位。
这家每年在研发方面投入超过50亿日元的公司,如今已经改变了它的研发战略。
“在新的战略之下,我们的研发目标在于,借助有说服力的科学信息推广汉方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大量证据”。
“我们希望每三年能够建立两个汉方药制剂的信息,而这些有关功效和安全性的数据,将会被用来向医师呈现,并提升销售”。
在这个计划下,津村甚至“将不会投资研发新药”,对津村来说,研发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建立汉方药“现代医药科学”的形象,二是汉方药的“国际化”。
在本土市场完成汉方药产业化过程之后,津村已然处于垄断地位。如今,为了实现国际化的目标,开拓新的市场,它迫切地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汉方药的价值”。
这是一个中药国际化日后也会遇到的问题,但对大部分国内的中药企业来说,首先,还是要踏上“中药产业化”的征程,走一遍津村们已经走过的路。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