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09/2/14 18:40:00

全套御医器具首次亮相非遗展

本报讯 (记者王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种类最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正在农展馆举行。本次展览分为剪纸绘画、制茶酿造、传统医药等九个部分,10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322件珍贵实物参展。

  开展5日来,中医单元吸引了数万观众的目光,首次展出的珍贵中医文物备受瞩目。展览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也来到中医展区,并观看了御生堂老药工制作中药丸的传统技艺展示。

  针灸铜人驻守展位

  来到中医单元展位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针灸铜人”像。这尊铜人是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珍藏,也是全国惟一一尊宋代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始于北宋,是当时的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据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张翠介绍,取穴准确即有水流出,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铜人之谜”。

  黄色呈匣专放药方

  首次亮相的全套清代御医器具揭开了“太医院”的神秘面纱。

  在清代,御医需将药方放在一个专门的黄色木匣中,这个“呈匣”就是传递药方的专门工具。用来试毒的银药勺的造型颇为奇怪,勺柄长且粗,勺子与勺柄成直角,更像西式的小号汤勺。药瓶和药碗十分讲究,称得上是精美工艺品。

  观众感叹中医之妙

  展览的中医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展出的中医文物全部来自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展品中最古老的要数商代的陶药碾。这个距今3000多年的药碾充分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的碾药工具。

  “跟我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很多都不一样。”一名年轻的女观众说,现在关于中医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电视和养生书籍,现在才发现中医的学问和讲究太多了,值得年轻人好好学习和研究。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本次展览使参观者切身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该展览将持续到2月23日,采取免费不免票的方式。

  概说中医

  中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产生的一种医学知识和实践体系,其起源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它在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上汲取了“天人合一”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精气神等为核心的生命观,运用四诊和辨证的方法认识疾病,发明了用天然药物组方、针灸等丰富多样的防治疾病方法。主要包括对生命与疾病的认识、诊病、治疗、本草(药物)、汤液(方剂)、针灸、养生等内容。

  重点展品

  ★医用藏冰箱:柏木质,内壁为锡胆皮。藏冰器具,用于冷藏食物、鲜药品或调节室温,多为古代贵族使用。

  ★陶瓷药罐:明、清陶瓷药罐,每个药罐正面都有釉下彩书写的老药铺名称、字号、地址和药名。陶瓷质地的药罐具有防潮、防腐、保鲜功能。

  ★医案:即病案,类似我们今天使用的病历本。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汉代名医淳于意创造性地记载了自己治疗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包括患者姓名、病理、治疗等。本次展出了陈存仁医案、施今墨医案等名医的医案,这些医案至今仍被奉为中医经典。

  ■ 相关新闻

  中医将申报世界“非遗”

  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已有22项传统医药项目

  本报讯 (记者王荟 魏铭言)自中国开始评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医一直受到重视。目前,共有22项传统医药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今年,中医还将与中国珠算等一起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正式受理了相关申报项目。

  此前,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三级名录保护传统中医药,分为国家级、省市级和个人。一些口传身授的中医诊疗技术或药方都将普查、登记和保护。


来源:新京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套御医器具首次亮相非遗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