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灸量以唇红为度
无论悬灸和灼灸均以灸到“唇红为度”为标准,而不是悬灸的时间长短和灼灸壮数来衡量。根据中医“脾统血,开窍于口”之理,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原理尽在于此了,懂医理的朋友一看就明白了。
根据古书中记载,悬灸以唇红为度或穴位皮肤潮红为标准。而灼灸自古以来以壮数为准。对于灸量的标准如何掌握?在一些实践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悬灸或灼灸只要灸到唇红以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悬灸的时间有10~15分钟唇转红者,有的15~30分钟转红者,甚至有的达120分钟转红者。而灼灸一般5~10壮唇转红,多者10~50壮唇才转红。从临床观察看出,灸法欲达唇红为度与施灸的时间、壮数有关。
[ 本帖最后由 hxg9005 于 2009/1/4 16:12 编辑 ]
视频:我“艾”我健康——老两口自制艾绒
视频 cctv4中华医药_我“艾”我健康_喝粥足浴度化疗http://v.ku6.com/show/5gv4j4zHukaqOOJp.html
http://v.ku6.com/show/4bPn2RsapYyrInRv.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Olq64sfGa8/ 中医知识看了不少,感觉还是要亲身试验才能有所收获. 谢谢楼主,不光介绍得清楚,也说得药理清楚,谢了, 每一种生命都有他存在的意义,不管是动物、植物、或是人。剧毒的草药百步之内必有解毒的东西存在。有其阴必有其阳。正是天生之才必有其用。
就好比艾蒿这种植物,天生就是用来施灸的。是别的植物是无法代替的。有研究表示只有艾火才能使切下的肉的肌肉组织跳动起来。所以在外国管艾火又叫做“魔火”。
我们认识的中医除了中草药之外,还有很多治疗方法。诸如砭石、针刺、艾灸、导引等。只是现在多已不用。因此形成了中医只是草药郎中的误区。
现在有的农村地区仍保持着用疤痕灸的方法来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人是一个整体,构成这个整体正常运作的根本无外乎荣卫、阴阳、气血、筋骨、精髓、神志。
司荣大穴为内庭:在足背二趾与三趾的趾缝纹头凹陷处。
司卫大穴为足三里:屈膝在膝盖外侧突出的骨节下三寸(一个手掌)。
司阴大穴为天钧:在肚脐下一口,旁开一口处。
司阳大穴为风门:背部大椎下第二个凹洼。第二胸椎刺下旁开1.5寸。
司气大穴为天枢:在肚脐中心旁开二寸。
司血大穴为神阙:在肚脐中心。
司筋大穴为阴陵泉:在腿膝盖窝内侧横纹头下二寸凹陷处。
司骨骼大穴为大椎:后发际线三寸(一手掌),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凹陷中。
司精大穴为丹田:脐下三寸关元穴。
司髓大穴为尾闾: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司神大穴为百会:在头顶正中。
司志大穴为绝骨:在足外踝尖上三寸,前五分处。(悬钟前五分)
体弱者在足三里施疤痕灸。瘀症的灸间使(在手臂内掌横纹上三寸两筋之间)。积滞灸天钧。痿症灸尾闾。血弱灸内庭。气滞灸章门(侧腹部第11肋端;上臂屈曲,紧贴肋,肘尖触及处)。在这些相应的穴位施疤痕灸,均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灸的方法是,把艾绒捏成如麦粒、黄豆、或蚕豆大小的圆锥形。用线香点燃,以自己感觉烧热为度,取下在灸。根据不同穴位以3至12桩为宜。一般奇数为补,偶数为泻。桩多为大补大泻,桩少平补平泻。
疤痕灸就是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燃尽留疤。足三里、百会、间使、尾闾、大椎,这些穴位都是要疤痕灸的。新生的小儿满月之内在百会穴施疤痕灸,可保孩子一生不得重病。
所谓“一分功夫一分收获”灸法虽看似简单,但却能有很好的疗效,只是比较费时费力。所以急功近利的现代人多以废弃了这种治疗方法。取而代之用艾条和温灸盒来施灸。虽然省事儿,但疗效一般。 請問樓主:
一袋500G的艾草,能做出多少的艾絨。
感謝指導。
下想面網址,是個人的心得,樓主參參考。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359
祝安好 一般的比例是5:1,500G可能出100G左右.
关于艾絨,如是在古代,直接去店中拿就可,但现代的药店中,基本都是机械加工的,粗糙且杂质多.另外,有些为利所驱使,在制做过程中以次充好,所以你拿到的三年陈艾絨,也许就是刚摘下来的.
建议自己动手,反正是自己用,健身修心,功用很大. 大家看看,我在市场买到一个石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