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06/1/12 11:25:19

吴孟超:病人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收受病人红包和拿药品回扣,是吴孟超一直深恶痛绝的事情。他常说,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

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



 


让学生“害怕”的老师

  1月9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布。83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成为两位获奖者之一。

  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评价:“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奠定了肝脏外科的基础;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能少给病人带来伤痛,就要少。”作为吴老的学生,杨甲梅把老师的这句话常记耳边。

  在吴孟超的意念里,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是他最大的责任,而所有的研究成果也是基于这点。

  “他对病人非常好,只要是病人,他不管是什么样的病人,都是一样的重视。”从1994年起就在他身边的学生钱其军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他的认真不仅仅是对病人,对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也许只有认真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出成绩来。吴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客座教授,每每到香港去讲课的时候,他的讲义都要在家试讲好多遍,他说对科学一点都不能马虎,这是关系到一个人生命问题。”

  “他每天查病房,我们都很胆怯,因为无论我们自认为做得再好的病历,他也会挑出错误,无论是标点、字体、数字,他都能找到有问题的地方。”

  但是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是一种荣幸,似乎也是一种“不幸”。生活工作在他的身边,只有一个“怕”字,但是这样的“怕”,似乎又是每个人都期望的。

  吴老以“严谨、细致”著称。他认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否则将一事无成。他著名的“主任查房”让很多医生害怕。他会问医生病人化验单上的每一个数据。他最讨厌别人说“差不多”、“好像是”。

  “如果他不训我们,我们也害怕,因为这证明,我们已经‘朽木不可雕了’。”他一位学生说。

  吴孟超常说写病历和给病人看病一样,都要严谨细致,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不耐烦。麻醉科主任俞卫锋教授是吴孟超的得意弟子。他深有感触地说,在学术问题上,吴老的严谨和细致可以用“过分”来形容。对于学生即将发表的论文,不管有多忙,他都会认真审阅,对一些言过其实的提法和描述,他会坚决修正或删掉。因为吴孟超常说,医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只要拿得动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

  “他现在每天还要做两三台手术。很多人到了他这个年龄都已经不能再做手术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都非常好。”他的学生钱其军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只要有空,他就会去手术室。”

  每次走进手术室,83岁的吴孟超都会觉得莫名的兴奋。

  2005年12月23日,上午9点,吴孟超准时走进手术室。

  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他微笑着和每一个医生、护士打招呼。走到更衣室里第66号柜子前,他熟练地打开柜门,换上手术服,轻松地走进手术室。

  洗手是每一个外科医生的必修课。吴孟超像一个刚入门的医生一样,认真地洗手,从手指头、指甲缝开始,一点一点往手臂上洗,然后再从手臂一点一点往下洗,然后再洗上去。几十年来,他一直这样认真地做着进手术室后的第一件事。

  当吴孟超从护士手中接过手术服,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衣服的两边,用力一抖,然后潇洒地抛向空中,在衣服下落的时候,他敏捷而自如地将双手插入袖口,动作流畅自如,一气呵成。

  再一次消毒之后,他充满自信地走向自己一生的主战场——手术台。最近几年以来,他的手平时写字时都颤抖,可一拿起手术刀,则挥洒自如,镇定自若。

  一个巨大的肝癌正等他切除。肝癌是癌中之王,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患肝癌,而我国就占43%之多。吴孟超从1956年进军肝胆外科以来,一次次闯进肝脏禁区,用手术刀为13600多个病人切除癌肿,创造了世界医学界的无数个奇迹。

  他熟练地将手伸进患者的腹腔,用敏感而神奇的双手探摸患者的肝脏,确定癌肿的位置。片刻间,他已经用手将肿瘤从肝脏分离,接下来,就是切除肿块。而这种分离,一般的医生用器械还要十几分钟。

  15分钟后,癌肿被顺利切除。其间,吴孟超一言不发,或低头操作,或抬头思索,不过这一切尽在他的把握之中。

  “检查出血,准备关腹。”吴孟超教授轻松地说出走上手术台后的第一句话。这时候,手术已经基本完成。

  “每一次看吴老手术,都是一种享受,那是大师的精彩演出。”

  他的一个学生说,每一次跟吴老上台,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吴老的手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吴孟超说:“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但是,如果我不能保证完成手术的话,也决不再上手术台,因为,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强。”

  从医院近10年的手术记录上可以看到,这个精力充沛的老人保持着每年200台以上的手术量,而这还要除掉出差在外的100多天!

  如果从1956年春天,吴孟超开启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大门之日算起,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行走了近半个世纪。

  吴孟超带领学生使我国的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上世纪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

“病人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吴孟超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只要是他主刀手术的病人,无论什么时候再找到他,他都能想起当年手术的情况。

  吴孟超常说,病人没有高低贵贱,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医生,没有挑选和应付病人的权利,只有为他们解除病痛的义务。几十年来,冬天查房时,吴孟超总是先把手在口袋里焐热,然后再去接触病人的身体。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之后,他都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吴孟超说,这对医生而言仅是举手之劳,却能带给病人很大的温暖。

  在吴孟超看来,漠视病人的生命,就是亵渎医生的神圣称号。

  在吴孟超领导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他不允许有医生敷衍了事,也正因为如此,年轻医生既想吴孟超查房,又最怕他查房。希望他查房是想多学点知识,怕他查房是因为他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谁把病人的性别写错了、年龄写得前后不一致、职业和家庭住址没写清的话,是一定要挨骂的,而初始诊断记录和病程记录更不允许出半点差错。若粗心犯这样的错误,一定会被吴孟超训得灰头土脸。他常说,如果一个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那就失去了做医生的基本资格。

  收受病人红包和拿药品回扣,是吴孟超一直深恶痛绝的事情。他常说,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

  吴孟超手术时,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结扎都是用线而不用专门的器械。平时,他要求医生不用价钱贵的抗生素,作检查时也尽量为病人省钱。如果做B超能解决问题,决不让病人去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他们外带的片子能够诊断清楚,也决不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能为病人省一分钱就省一分钱。

 

相关链接

 

吴孟超的生活之最

 

最常去的地方:手术室

  凡是在肝胆医院工作的人,都知道吴孟超最常去的地方是手术室,没有出差或会议的上午,吴孟超的身影一定会出现在手术室里。

  每次做完手术后,吴孟超不是先去休息室休息,而是要到其他手术室里看一看弟子们的手术,也许,在手术室里转的时候,正是他精神和身体放松的过程。


最常穿的衣服:军装

  军装是吴孟超最常穿的衣服,不论冬夏寒暑,不管工作日或是休息天,吴孟超的白大褂里面肯定穿着军装。


最大的爱好:看新闻联播和报纸

  如果一定要说吴孟超有什么爱好的话,那就是看新闻联播和报纸。

  每天从办公室回到家一般都是六点半以后,他就一边吃饭一边看新闻联播。看完新闻,开始看报纸,《参考消息》是必须仔细阅读的。如果哪天工作特别累,他躺在床上也要把《参考消息》看完。每次出差回来,他也要把积累了几天的报纸看完。


最敬重的人:老师裘法祖教授

  裘法祖教授是中国的外科之父,也是吴孟超最敬重的人。

  虽然吴孟超已经83岁高龄,虽然裘教授仅比他年长8岁,但吴孟超坚持每周打电话问候老师和师母。每次老师来上海出差,他都会亲自到机场去接机,见到老师他必定亲自为老师打开车门并小心搀扶老师。吴孟超说,不管走到哪一天,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老师对自己的培养和帮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孟超:病人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