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少阴厥阴病解
太阴全是阴,包括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中藏精气津,体阴而用阳,所以书称脾之气为脾阳。手太阴肺,藏有气和血。太阴病则体伤而用减,病有四,一湿困,二津亏 (脾肺阴虚)三脾气(阳)不足,四湿热,视湿热之轻重或温化或清化,所以用生姜祛湿解郁,用干姜温中化气,用苍术半夏苡仁意在燥湿。少阴阴少阳多。手少阴心卦象为离(中虚),足少阴肾卦象坎中藏坎阳,虽然卦象上有二阴,但是坎阳多阴少实际上就是一团气,与心(离)中因交媾化成水气浸润百窍,也就是“气”的来源。平 时说的少阴病有二,一少阴阳虚也叫少阴虚寒,二少阴津亏血虚。
厥阴阴多阳少,卦象为震,震者动也,二阴在上,一阳在下,一阳鼓动阴津达眼窍、宗筋、四末筋骨。厥阴病有三:第一,热入厥阴阴津受伤,肝阴不足,饥而不欲食,热气上冲胸,我在临床中用一贯煎去川楝子效果显著。第二厥阴阳虚(肝阳不足),证见手足逆冷,治法温经散寒助阳,方药当归四逆汤加生附子。第三寒热错杂,方用乌梅汤。
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阴阳病辨证的详细。
[ Last edited by 刘文澄 on 2006/1/15 at 11:04 ] 文澄老师所言极是啊。 舒驰远之辨阴阳证各十六字真诀。是否就是人体真阴真阳,即将飞越人体之起点的见证?辨阴证十六字: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辨阳证十六字: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请刘老师指教,多谢。 太阴从湿化寒化,估多属寒症,刘老师讲到 “四湿热,视湿热之轻重或温化或清化” 若热重于湿,或两者并重是亦可归为阳明?
请老师不吝赐教。 先生 发的真上好学习中 前一段时间还在到出问呢!! 谢谢先生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童心 at 2006/1/10 20:11:
舒驰远之辨阴阳证各十六字真诀。是否就是人体真阴真阳,即将飞越人体之起点的见证?辨阴证十六字: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辨阳证十六字: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请刘老师指教 ...
这只是阴阳证之重证才出现这些,还有轻证也要阴阳辨证,阴阳辩证要贯穿与治病的始终才不出错误。 Originally posted by 复我国学 at 2006/1/10 20:20:
太阴从湿化寒化,估多属寒症,刘老师讲到 “四湿热,视湿热之轻重或温化或清化” 若热重于湿,或两者并重是亦可归为阳明?
请老师不吝赐教。
其实湿热之重证就是黄疸之阴黄阳黄,不过要按照阴阳辨证才不出错误。 太阴肺经与少阴心经同时受邪,表现为太阳经的病症
用肺经穴位来治太阳小肠经的病,
用肺经穴位来治太阳膀胱经的病屡建奇效.
不过我把这个方法公布到某论坛时一个学院派,把我骂得惨不忍睹.
这家伙用理论来推我实践不正确,还说我所扎的地方没有经穴,
所治不在本经.
这样的学院派真该死啦.
这样的学院派真该死啦. Originally posted by 刘文澄 at 2006/1/10 16:12:
太阴全是阴,包括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中藏精气津,体阴而用阳,所以书称脾为脾阳。手太阴肺,藏有气和血。太阴病则体伤而用减,病有四,一湿困,二津亏 (脾肺阴虚)三脾气(阳)不足,所以用生姜祛湿解郁,用干 ...
太阴是有足手之分不错,但是仲圣的太阴病就只是足太阴脾经之病了.我们先来看看太阴之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请问刘先生哪条提到了手太阴之为病?
另外对于太阴之病有四之说有几点商榷:一.湿困与第四条之湿热有什么区别?二.第三条之脾阳不足,后接的也全是治湿之法,那么这一条与前两条又有什么区别?三.第二条之津亏(脾肺阴虚),是不是津亏就是阴虚呢?四.请问先生之说从何而来,自成体系吗?如果是这样,我就此打住,不须再问了. 我的六经病证是自成体系源于《内经》,深化于《易经》,涵盖临床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三焦温病等等辩证方法,补经书之偏。简而约,集辨证之大成。
页:
[1]
2